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的本質是培養自驅力,父母首先要相信孩子有才行。

我在大學期間曾當過一段時間的數學家教, 在深刻研究了我所教過的四類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 我總結出了三個從根本上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學習意願, 鑽研毅力, 以及天份悟性。 這其中但凡有一項攔著路, 就算花大價錢找老師專門對孩子進行「額外補課」, 對孩子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

有讀者問我, 這三點裡, 天份悟性是無法強求的, 但是孩子的學習意願和鑽研毅力是不是還可以有辦法幫他提高一下呢?

呃……當然有辦法提高的, 只不過不太有辦法幫忙而已。

因為無論是自覺學習的意願,

還是鑽研難題的毅力, 本質上都是「自驅力」程度的體現:當孩子毫無自驅力, 則缺乏學習意願;當孩子自驅力不夠強大, 則缺乏鑽研毅力。

而自驅力的本意是「自我」驅動做事的能力, 那就只和孩子自己有關, 父母老師做的事再怎麼有幫助, 那也只能叫做「他驅力」或「外驅力」, 就算是行之有效也無益于孩子自驅力本身的提高。 這就相當于一輛車子內部的發動機熄了火或者冒了煙, 外部力量固然能生拉硬拽的將這臺車往前拖, 可發動機壞了的事實並沒有改變, 一旦父母放手撤掉了外力, 孩子就依然是那臺趴窩的破車, 無論如何都跑不起來的。

所以, 擁有並發展自我驅動力, 是屬于孩子自己的成長任務, 我們當父母的其實幫不上太多,

做到不主動去搞破壞就算不錯了。

1

自驅力的燃料:價值感

回想一下, 做什麼樣的事情會讓我們感到激情澎湃, 充滿幹勁兒, 重複做了很多都不知疲倦?

一定是我們自己特別想做的, 並且靠自己的努力能夠做得很好的事情。 這類事情做完後,

不用任何外部獎勵, 大腦就會自動瘋狂分泌多巴胺, 讓我們感到自己簡直就是世界之王:我看到, 我來了, 我征服——我好有價值!

我們會為了追求這樣的價值感, 願意把一件事不停地深入地不斷做下去, 就算是中途遇到困難, 也只會讓人感覺更加有趣, 因為我們知道, 這件事一旦完成, 我們就會被巨大的幸福擊中, 那感覺實在是美妙到難以言喻, 讓人欲罷不能。

可惜的是, 現如今的孩子, 經常在學習中無法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因為他們感受的過程往往和上面恰恰相反:我被提醒著看到, 我被催促著來了, 我被逼迫著做完……這個狀態就根本不像個征戰四方的王者, 而是一個被驅趕著搬磚的奴隸, 就算最後搬出來一座雄偉的金字塔,

他也不會有太多成就感。

因為那不是他選擇做的, 不是他想要做的, 很大程度也不是靠他自己做好的。 他甚至在做事的過程中都不太能感受到自己的參與和存在, 又如何發展出自我驅動的能力?

很多父母總是唯結果論, 沉迷速成, 只求趕緊看到孩子的學習成果, 譬如熟練掌握加減乘除, 或者彈好了某首名曲, 就覺得一切圓滿成功, 卻忽略了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過于被動, 沒機會感受自我價值, 缺乏大腦的獎賞體驗, 從而對學習產生的厭煩感和無力感, 是為今後的學習道路挖下了一個多大的坑。

2

自驅力的毀滅者:長期壓力

壓力這個東西非常微妙, 偶爾一點是有助于自驅力的, 但是持續不斷的壓力卻絕對可以摧毀自驅力, 而且是在物理上徹底摧毀, 無法恢復的那一種。

因為自驅力來源于人類大腦裡掌控理性思考決策的那一部分——前額皮質。 如果前額皮質受損嚴重, 自驅力的物質基礎也就不復存在了。

而導致前額皮質受損的正是壓力所帶來的荷爾蒙, 叫做皮質醇激素。這個激素水準偶爾有些起伏不要緊,但它如果長時間濃度居高不下,就會殺死掌管記憶的海馬體細胞,還會抑制前額皮質的生長發育。

說白了,如果孩子長期處于壓力之中,他的記憶力會變差,理性的決策能力就會下降,會一直顯得幼稚不成熟沒長進,整個人更不受理性控制,一言不合情緒上頭,特別容易出現衝動易怒或者畏縮逃避的應激反應。

所以我們會發現,一旦我們當父母的對孩子動怒,說話音調拔高,語氣開始指責攻擊,孩子感受到壓力,就頓時變得不講理不懂事,一時之間什麼人話都不會說了,以前很擅長做的事情也忘光光了,只會大喊大叫或者嚶嚶哭。這也是為什麼孩子越被家長陪著,作業越是難以做完作業的原因,被一直盯著挑剔的壓力實在太大了啊。

所以訓孩子這種事真的要慎重,偶爾來一次當然也不要緊,怕的是形成習慣,除了訓沒別的方法,讓孩子處于一種長期的壓力當中,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孩子壓力越大越沒自驅力,越沒自驅力越不讓父母放心,父母越焦慮就越給孩子更多壓力……

其實,再怎麼擔心孩子的未來,那也都是我們為人父母自己的情緒壓力,不應該把它傳遞給孩子,不要以為訓孩子兩句沒關係,又不會疼又不會掉一塊肉,事實上訓多了真的會掉肉,只不過是腦子裡的肉看不見而已。

3

自驅力的訓練場:自由和信任

雖然自驅力那麼容易被破壞,要生長卻也並非很難,只不過它需要一個非常寬容的環境,寬容到可以容納下很多的過錯,才能讓孩子在日常的天人交戰當中不斷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從而獲得自我價值帶來的充分獎賞。

譬如說兒子都是自己完成作業我從來都不看;他練鋼琴我也只是每天提醒一次,他什麼時候練,練了幾遍練成啥樣我都不管;果果每天晚上有讀書任務,但是她如果不想讀我也不強迫她,反正你不讀是你的損失……

孩子們會犯錯嘛?當然會,他們畢竟是小孩子啊。

兒子的作業有兩次忘了帶回家,只好第二天一大早去學校補;至于練琴,他也會拖延偷懶,然後不得不在上課之前一小時臨時抱佛腳加碼狂練。女兒晚上的讀書任務也曾經因為她貪玩被鴿了幾次。

我沒有因此而批評他們,因為把事情搞砸了本身就是他們承受的懲罰。

然後呢,他們最多也就到這種程度了,並沒有得寸進尺越來越差,反而會自我調節做得越來越好,犯錯越來越少。因為他們自己也很想當個靠譜的好孩子,當他們做錯事,甚至我都沒有發現,他們自己就會感到羞愧難過,心裡過不去,發誓以後再也不要這麼幹了。

因為這一切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所以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而然,完全沒發生任何衝突。其實孩子們是可以被信任的,當他們擁有了掌控感和選擇權,發現他們自己要對自己做的事負責的時候,他們其實會很慎重的對待自己的行為。並不會因為父母不管,就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因為他們知道,最終為這個一塌糊塗收拾殘局的並不是父母,而是他們自己。

他們知道什麼是好,他們內心想要變好,他們克服了誘惑和懶惰真的變得更好,這一系列過程走完,孩子們甚至都不需要我去表揚,自己就覺得自己是宇宙超級無敵第一好小孩,並且繼續驕傲地維持這樣高規格的人設了。

當然,在我給孩子這個管理自己的自由的時候,我當然也不是打算完全放羊的,如果觀察一個月之後,發現他們確實沒有這個自治的能力,我當然也會收回這個自由的權利。

但是我的擔心沒有一次真的發生,孩子們總是能給我驚喜,每當我放手,給他們全然的信任,他們做到的總是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我相信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主動自覺的去努力學習,作業考試什麼的都自己搞定,不用父母在旁邊盯著看著催促著逼迫著,踹一腳動一動。陪作業訓孩子什麼的,不光孩子受傷,我們當父母的自己也覺得內傷。

可是我們反過來想想,既然想讓孩子學會駕駛自己這輛車,我們真的把方向盤和油門剎車交到他們的手中,讓他們自己去感受去練習了嗎?還是一邊不放心地死死控制他們的手腳,一邊抱怨他們太笨太不努力,什麼都做不好?

自驅力啊,真的是種很玄的東西,如果你相信孩子可以有,他就一定會有;如果你不相信孩子有,他就一定沒有。

所以,別再抱怨孩子不愛學習不動腦筋了,當孩子害怕犯錯,害怕嘗試和抉擇,無法支配和掌控自己生活的時候,他又如何能做到支配和掌控自己的思維呢?

相信孩子成長的力量,就算他此刻顯得慢一點,笨一點,差一點,只要一切都是他自己做的,而並非依靠外力的輔助,那他每學會一點點東西,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可能小學看不出優勢,到了中學內容上難度的時候,才能顯出來自驅力的真功夫。

學習這件事的重點,從來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識和技巧,只在于擁有多強大的獨立學習能力啊!

叫做皮質醇激素。這個激素水準偶爾有些起伏不要緊,但它如果長時間濃度居高不下,就會殺死掌管記憶的海馬體細胞,還會抑制前額皮質的生長發育。

說白了,如果孩子長期處于壓力之中,他的記憶力會變差,理性的決策能力就會下降,會一直顯得幼稚不成熟沒長進,整個人更不受理性控制,一言不合情緒上頭,特別容易出現衝動易怒或者畏縮逃避的應激反應。

所以我們會發現,一旦我們當父母的對孩子動怒,說話音調拔高,語氣開始指責攻擊,孩子感受到壓力,就頓時變得不講理不懂事,一時之間什麼人話都不會說了,以前很擅長做的事情也忘光光了,只會大喊大叫或者嚶嚶哭。這也是為什麼孩子越被家長陪著,作業越是難以做完作業的原因,被一直盯著挑剔的壓力實在太大了啊。

所以訓孩子這種事真的要慎重,偶爾來一次當然也不要緊,怕的是形成習慣,除了訓沒別的方法,讓孩子處于一種長期的壓力當中,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孩子壓力越大越沒自驅力,越沒自驅力越不讓父母放心,父母越焦慮就越給孩子更多壓力……

其實,再怎麼擔心孩子的未來,那也都是我們為人父母自己的情緒壓力,不應該把它傳遞給孩子,不要以為訓孩子兩句沒關係,又不會疼又不會掉一塊肉,事實上訓多了真的會掉肉,只不過是腦子裡的肉看不見而已。

3

自驅力的訓練場:自由和信任

雖然自驅力那麼容易被破壞,要生長卻也並非很難,只不過它需要一個非常寬容的環境,寬容到可以容納下很多的過錯,才能讓孩子在日常的天人交戰當中不斷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從而獲得自我價值帶來的充分獎賞。

譬如說兒子都是自己完成作業我從來都不看;他練鋼琴我也只是每天提醒一次,他什麼時候練,練了幾遍練成啥樣我都不管;果果每天晚上有讀書任務,但是她如果不想讀我也不強迫她,反正你不讀是你的損失……

孩子們會犯錯嘛?當然會,他們畢竟是小孩子啊。

兒子的作業有兩次忘了帶回家,只好第二天一大早去學校補;至于練琴,他也會拖延偷懶,然後不得不在上課之前一小時臨時抱佛腳加碼狂練。女兒晚上的讀書任務也曾經因為她貪玩被鴿了幾次。

我沒有因此而批評他們,因為把事情搞砸了本身就是他們承受的懲罰。

然後呢,他們最多也就到這種程度了,並沒有得寸進尺越來越差,反而會自我調節做得越來越好,犯錯越來越少。因為他們自己也很想當個靠譜的好孩子,當他們做錯事,甚至我都沒有發現,他們自己就會感到羞愧難過,心裡過不去,發誓以後再也不要這麼幹了。

因為這一切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所以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而然,完全沒發生任何衝突。其實孩子們是可以被信任的,當他們擁有了掌控感和選擇權,發現他們自己要對自己做的事負責的時候,他們其實會很慎重的對待自己的行為。並不會因為父母不管,就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因為他們知道,最終為這個一塌糊塗收拾殘局的並不是父母,而是他們自己。

他們知道什麼是好,他們內心想要變好,他們克服了誘惑和懶惰真的變得更好,這一系列過程走完,孩子們甚至都不需要我去表揚,自己就覺得自己是宇宙超級無敵第一好小孩,並且繼續驕傲地維持這樣高規格的人設了。

當然,在我給孩子這個管理自己的自由的時候,我當然也不是打算完全放羊的,如果觀察一個月之後,發現他們確實沒有這個自治的能力,我當然也會收回這個自由的權利。

但是我的擔心沒有一次真的發生,孩子們總是能給我驚喜,每當我放手,給他們全然的信任,他們做到的總是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我相信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主動自覺的去努力學習,作業考試什麼的都自己搞定,不用父母在旁邊盯著看著催促著逼迫著,踹一腳動一動。陪作業訓孩子什麼的,不光孩子受傷,我們當父母的自己也覺得內傷。

可是我們反過來想想,既然想讓孩子學會駕駛自己這輛車,我們真的把方向盤和油門剎車交到他們的手中,讓他們自己去感受去練習了嗎?還是一邊不放心地死死控制他們的手腳,一邊抱怨他們太笨太不努力,什麼都做不好?

自驅力啊,真的是種很玄的東西,如果你相信孩子可以有,他就一定會有;如果你不相信孩子有,他就一定沒有。

所以,別再抱怨孩子不愛學習不動腦筋了,當孩子害怕犯錯,害怕嘗試和抉擇,無法支配和掌控自己生活的時候,他又如何能做到支配和掌控自己的思維呢?

相信孩子成長的力量,就算他此刻顯得慢一點,笨一點,差一點,只要一切都是他自己做的,而並非依靠外力的輔助,那他每學會一點點東西,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可能小學看不出優勢,到了中學內容上難度的時候,才能顯出來自驅力的真功夫。

學習這件事的重點,從來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識和技巧,只在于擁有多強大的獨立學習能力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