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陪娃寫作業,要有戰術!

1

您好, 我有困難想求助。

我兒子今年上一年級了, 近期做作業成了難題。

他不愛寫, 週末的作業, 非要等到周天晚上, 很晚了才能把作業完成。

之前也愛玩不想寫, 但哄著騙著也能在週六完成, 現在他只想著玩。

我一提寫作業, 他就開始哭鬧, 軟硬戰術都用了, 目前還是解決不了。

我該怎麼辦呀, 請賜招, 謝謝!

這位媽媽的留言很簡短, 但是遇到的育兒問題卻特別「刁鑽」。

古代名師孔夫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而在娃身上, 他根本就不管不顧, 說白了, 就是既不想學, 也不想思。

娃不學習又不思考, 再厲害的老母親都會被折騰到瘋,

暗地想想:

哪怕是娃來個笨鳥先飛, 也能從他身上看曙光, 不至于如此失望。

現在我們一起來解答這三個問題:

☞孩子為啥不愛寫作業?

☞哄著騙著寫作業, 危害有多大?

☞讓孩子寫作業, 怎樣有效實行軟硬戰術?

2

孩子為啥不愛寫作業

孩子愛不愛做一件事, 和做完這件事是否帶來積極愉悅的體驗有關。

《兒童心理學手冊5》第三卷有解釋。

如果學習任務帶給娃的是愉悅體驗, 孩子為了讓自己開心, 就會想著重複這樣的體驗, 因而更願意去接近學習任務。

假如學習任務帶給娃的是痛苦體驗, 行動就剛好相反, 他會想著逃避和遠離學習任務。

假如學校作業滿足量少又無難度, 這兩條件, 我相信娃肯定會愛上寫作業。

假如每天的數學作業, 是1+1=2, 2+2=4這種和不超過10的簡單計算, 並且計算量控制在10以內;

語文作業則是「一二三」等簡單的字, 每個寫3遍, 每天的字量不超過5個。

最後到了老師批改作業這一步, 老師統一給出的是大大的「優」, 孩子自然會愛上完成作業。

因為任務難度低, 輕易而舉就能得到老師和父母的高度認可, 孩子的本能是選擇讓自己高興, 而不是讓自己痛苦。

想象的作業是這樣, 然而現實的作業是怎樣的呢?

總體來說, 作業量不定, 難度也不能定。

作業量可能多, 也可能少, 但是作業難度會一天一個樣。

並且難度會每天加深, 寫作業從最開始的費手, 變成日積月累的費腦, 痛苦經驗讓他本能地想著逃避。

除去作業難度讓孩子痛苦, 還有一個痛苦的點是, 做題做對是娃必須項, 做錯了會挨駡挨揍挨批評。

避難就易是人性本能。

孩子在玩的過程中, 沒有思維鬥爭, 沒有對錯, 沒有難度, 關鍵是想怎樣都可以, 做起來愉悅又輕鬆;

相比于作業有對錯, 有規則, 有任務量, 要思考, 玩簡直就是「人間天堂」。

作業讓娃痛苦, 怎麼可能會愛上?

但也不排除有1%的孩子愛寫作業, 愛寫的原因大概有兩個:

第一, 生活極其艱苦, 亟需知識改變命運。

第二, 作業量少, 作業難度對娃來說超級低, 完成作業的質量次次都能得到老師認可、表揚。

為了1%的幾率去逼迫孩子愛作業,

結果會適得其反。

既然孩子不愛, 就坦誠地承認他不愛, 解決好自己的思維鬥爭, 接著做好即便他不愛寫作業, 但也要完成作業的觀念。

3

哄騙著寫作業的危害!

「騙」娃寫作業是最沒有出路, 同時又是最容易出現在親子教育中的手段。

● 騙孩子第一大危害:孩子會對父母的言行失去信任。

既然是「騙」, 可以想象出, 母親在做出承諾時, 是拍著胸脯保證可以給孩子利益的, 但是等孩子完成以後, 需要兌現時, 母親就用藉口搪塞過去。

日劇《四重奏》裡有一句臺詞:「比悲傷更悲傷的是, 空歡喜。 」

想一想我們小時候, 被父母騙的經歷, 除了自我失望以外, 還有就是開始對父母說過的話, 不在信任了。

● 騙孩子的第二危害:用謊言去欺騙別人。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心理學家Chelsea Hays和Leslie Carver,曾做過一項實驗,實驗結果是: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會越來越容易受到撒謊者的影響。

他們為了實驗,招募了100多個3-7歲的孩子,隨機分成「謊言組」和「無謊言組」。

實驗員對「謊言組」的孩子說,房間有糖,等孩子們進去了,又告訴他們沒有糖,只是邀請他們來玩。

對照組,也就是「無謊言組」,實驗者只是讓孩子玩,沒有說有糖沒糖的事。

接著,實驗操著者就離開房間,讓他們獨自面對玩具,並告訴他們別偷看玩具。

實驗結束後,實驗者問孩子是否偷看過玩具。

「謊言組」的孩子,說謊幾率更大。

心理學家就猜測:導致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孩子模仿說謊;也可能是孩子認為,不需要對騙過自己的人保持誠實。

我們騙孩子,孩子騙自己,都不可能收穫好的教育成果!

4

寫作業保持什麼樣的戰術

● 首先要說規則。

韓非子曰:「欲成方面圓而隨其規矩,則萬事之功形矣,而萬物莫不有規矩,議言之士,計會規矩也」。

他的意思是:想要畫圓須得遵循其徑長,所有事情想要成功就得有基礎,所有的事物都有其道理和規矩,提倡言論的人,都是遵守事物應有之理的。

父母教育孩子,要使教育成功化,道理也一樣!

我們就把作業踏踏實實當作是學習任務,不是孩子願不願意、想不想的問題,而是必須完成的問題。

● 接著說責任。

每個人的每一個年齡階段,都得有自己的責任。

給孩子說清楚,作為父母的責任,就是照顧未成年的他們的衣食住行,給他們上學機會,守護他們的安全。

作為孩子,這個年齡段的責任,就是好好學習,加強身體鍛煉。

說一個小故事:

一位美國的心理學家去一位中國人家裡做客。

主人家有一個兩歲多的小寶寶,喜歡在客廳跑來跑去。

剛好這一天,小寶寶又不小心被椅子絆倒,嚎啕大哭。

母親趕緊跑去抱起小寶寶,然後一邊用手拍打椅子一邊說:

「寶寶不哭,媽媽打這個壞椅子。」

心理學家見此不禁有些疑惑,過了一會兒,他對這位母親說:

「我們都知道,孩子摔倒只是自己不小心,並非椅子的錯,是他自己造成了這樣的結果,你應該讓他知道,如果是他做錯了事情,就應該自己承擔責任。

這樣,他長大後就會慢慢懂得,在他與這個世界發生關係時,他所應負的責任是什麼。」

● 再來說說底線。

從留言中,感覺媽媽的底線很不明確。

雖然在軟硬兼施,這個軟硬值得讓人懷疑。

我猜媽媽的軟是「賄賂」,給孩子好處,比如娃做完作業,就給他買糖或者買玩具等;

「硬」就是「威脅」,比如你不做作業,就不能玩玩具,不能看電視等。

對于孩子而言,真正的硬就是媽媽的底線。

比如我們家的哥哥的作業時間,就是七點到九點之間,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要是不做的話,我就盯著他,跟著他,他玩什麼,我拿走什麼。

不發脾氣,也不打他,就是堅持著要他必須去完成作業。

● 最後說說態度。

對孩子的作業態度,我一直是接納狀態,不會在他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挑錯」或者語言攻擊。

如果要檢查他的作業,都是在他全部完成以後,用筆圈出來。

圈出來以後,才和他說一下,我不期待他一年級就能有自檢能力。

當然,也曾遇到他不願意訂正的情況,我會直接用紅筆在作業空白處寫明細節——

2021年6月1日晚9:20 ,我圈出某某某作業錯誤,一共三處。

但某某某本人不願意訂正,我作為某某某的家長,在此聲明,接受老師對某某某進行適當的批評。

對于孩子沒學會的知識,我一向大度,會認認真真告訴他:

因為不會,我們才需要學習,今天沒學會,沒關係,我們明天再來學;

明天沒學會,也沒關係,我們後天還可以學;

慢慢來,只要堅持,總有一天會學會的。

● 最最最後,說說教育要達到的目標。

一個平凡又正常的普通家長,都對孩子考上好大學寄予了期望。

但是最好的大學,始終是對少部分人開放,大部分孩子還是得進普通的學校。

關于能否上好大學,只要盡力了就不要留遺憾。

在盡力學習的同時,更重要還是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安慰、自我調節,擁有吃苦耐勞的質量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到了最後,哪怕孩子只是高中畢業,但是他擁有鑽研精神和學習能力,我們教育的目標就達到了。

即使沒能考進好大學,甚至唯讀了中專大專,這一生也不會太差。

● 騙孩子的第二危害:用謊言去欺騙別人。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心理學家Chelsea Hays和Leslie Carver,曾做過一項實驗,實驗結果是: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會越來越容易受到撒謊者的影響。

他們為了實驗,招募了100多個3-7歲的孩子,隨機分成「謊言組」和「無謊言組」。

實驗員對「謊言組」的孩子說,房間有糖,等孩子們進去了,又告訴他們沒有糖,只是邀請他們來玩。

對照組,也就是「無謊言組」,實驗者只是讓孩子玩,沒有說有糖沒糖的事。

接著,實驗操著者就離開房間,讓他們獨自面對玩具,並告訴他們別偷看玩具。

實驗結束後,實驗者問孩子是否偷看過玩具。

「謊言組」的孩子,說謊幾率更大。

心理學家就猜測:導致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孩子模仿說謊;也可能是孩子認為,不需要對騙過自己的人保持誠實。

我們騙孩子,孩子騙自己,都不可能收穫好的教育成果!

4

寫作業保持什麼樣的戰術

● 首先要說規則。

韓非子曰:「欲成方面圓而隨其規矩,則萬事之功形矣,而萬物莫不有規矩,議言之士,計會規矩也」。

他的意思是:想要畫圓須得遵循其徑長,所有事情想要成功就得有基礎,所有的事物都有其道理和規矩,提倡言論的人,都是遵守事物應有之理的。

父母教育孩子,要使教育成功化,道理也一樣!

我們就把作業踏踏實實當作是學習任務,不是孩子願不願意、想不想的問題,而是必須完成的問題。

● 接著說責任。

每個人的每一個年齡階段,都得有自己的責任。

給孩子說清楚,作為父母的責任,就是照顧未成年的他們的衣食住行,給他們上學機會,守護他們的安全。

作為孩子,這個年齡段的責任,就是好好學習,加強身體鍛煉。

說一個小故事:

一位美國的心理學家去一位中國人家裡做客。

主人家有一個兩歲多的小寶寶,喜歡在客廳跑來跑去。

剛好這一天,小寶寶又不小心被椅子絆倒,嚎啕大哭。

母親趕緊跑去抱起小寶寶,然後一邊用手拍打椅子一邊說:

「寶寶不哭,媽媽打這個壞椅子。」

心理學家見此不禁有些疑惑,過了一會兒,他對這位母親說:

「我們都知道,孩子摔倒只是自己不小心,並非椅子的錯,是他自己造成了這樣的結果,你應該讓他知道,如果是他做錯了事情,就應該自己承擔責任。

這樣,他長大後就會慢慢懂得,在他與這個世界發生關係時,他所應負的責任是什麼。」

● 再來說說底線。

從留言中,感覺媽媽的底線很不明確。

雖然在軟硬兼施,這個軟硬值得讓人懷疑。

我猜媽媽的軟是「賄賂」,給孩子好處,比如娃做完作業,就給他買糖或者買玩具等;

「硬」就是「威脅」,比如你不做作業,就不能玩玩具,不能看電視等。

對于孩子而言,真正的硬就是媽媽的底線。

比如我們家的哥哥的作業時間,就是七點到九點之間,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要是不做的話,我就盯著他,跟著他,他玩什麼,我拿走什麼。

不發脾氣,也不打他,就是堅持著要他必須去完成作業。

● 最後說說態度。

對孩子的作業態度,我一直是接納狀態,不會在他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挑錯」或者語言攻擊。

如果要檢查他的作業,都是在他全部完成以後,用筆圈出來。

圈出來以後,才和他說一下,我不期待他一年級就能有自檢能力。

當然,也曾遇到他不願意訂正的情況,我會直接用紅筆在作業空白處寫明細節——

2021年6月1日晚9:20 ,我圈出某某某作業錯誤,一共三處。

但某某某本人不願意訂正,我作為某某某的家長,在此聲明,接受老師對某某某進行適當的批評。

對于孩子沒學會的知識,我一向大度,會認認真真告訴他:

因為不會,我們才需要學習,今天沒學會,沒關係,我們明天再來學;

明天沒學會,也沒關係,我們後天還可以學;

慢慢來,只要堅持,總有一天會學會的。

● 最最最後,說說教育要達到的目標。

一個平凡又正常的普通家長,都對孩子考上好大學寄予了期望。

但是最好的大學,始終是對少部分人開放,大部分孩子還是得進普通的學校。

關于能否上好大學,只要盡力了就不要留遺憾。

在盡力學習的同時,更重要還是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安慰、自我調節,擁有吃苦耐勞的質量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到了最後,哪怕孩子只是高中畢業,但是他擁有鑽研精神和學習能力,我們教育的目標就達到了。

即使沒能考進好大學,甚至唯讀了中專大專,這一生也不會太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