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請別再對孩子說:「沒關係,你盡力就好」了。

1

你有沒有和孩子說過這樣一句話:

「關注過程, 過程比結果更為重要。 」

道理是沒錯。 但在實踐中有沒有發現其中似乎存在著一些什麼問題。

我們真的可以做到這樣嗎?

如果我們的孩子只關注過程, 忽視結果, 真的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嗎?

過程和結果, 不是非A即B, 非黑即白的關係。 我認為, 過程和結果同樣需要兼顧, 因為他們兩者都很重要。

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 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過程和結果, 如何引導, 取決于孩子處于哪種狀態下, 以及我們在什麼場合階段下應用它。

2

➤ 壓力過大、舉步維艱時需要更關注過程

壓力和表現之間呈倒U型曲線的關係。 過低或過高的壓力, 都阻礙獲得成功。 中等強度的壓力, 是達成優秀表現的合理區間。

如果孩子正面臨非常大的壓力, 他往往難以行動。 我們可以鼓勵他多關注過程, 這樣做, 可以引導孩子聚焦當下的每一個小行動,

從每一點小推進中獲得成就感, 累積信心, 積攢持續行動的力量。

先行動, 再完美。 在此刻尤為重要。

父母的狀態和心態也直接關係著孩子的心態和行為表現。 看到孩子在壓力面前舉步維艱, 止步不前, 父母有兩種情緒狀態:

心疼;

著急。

但我們往往表現出來的是以著急掩蓋了心疼, 我們將看到的過程和可能的結果關聯起來, 並無限放大這個關聯, 這加劇了我們的著急。 不管我們是否有意隱藏這種情緒, 孩子感受到的是我們的焦躁, 這無疑讓他原本就存在的壓力雪上加霜。

處于這個階段, 我們和孩子都需要放下對結果的期待和強調, 專注眼下, 冷靜分析, 不讓「結果」破壞孩子的節奏。

當這個階段過去, 孩子重塑了信心,

我們可以再將「結果」請出來, 作為我們繼續行動的目標。

➤ 「假努力」時, 向過程要結果

假努力, 這個詞似乎有些刺耳, 否定了孩子付出的辛勞。 但我們確實發現這樣的情況常常存在:

孩子勤懇、努力, 一刻也沒停著, 但學習的結果卻不好, 甚至很差。

如果孩子持續保持著勤奮、用功的學習狀態, 但是達不到中等水準, 我們就需要重視, 是不是學習方法有問題?或者在假努力?

假努力會讓自己一直處于忙碌狀態, 但是也往往總會做自己最熟悉的, 擅長的, 遇到問題不願意克服, 選擇繞著走。 這種狀態, 看似累積了許多時間, 但因為疏于思考, 往往達不到好的效果。

忙碌讓孩子感到心安, 也成了他們自我開脫的工具:

我在學啊, 我在努力啊,

我沒歇著啊。 結果不好, 可不能怪我。

孩子在強調過程的勤奮, 回避思考的懶惰。 這個時候, 我們就需要提醒孩子:

我們想要的目標是什麼?

圍繞這個目標, 我們需要對過程做哪些方面的改進?

我們可以怎麼做, 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達成目標?

向過程要結果, 是對自己負責, 對自己的付出負責。 通過一個個結果的達成, 孩子也能累積更多自信, 進階更高的平臺。

3

精通、自主、目標是驅動力的基礎。

——丹尼爾•平克

精通是指, 我們需要熟練掌握某件事。

自主意味著我們對這件事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權。

目標是指發自內心想要做某件事, 動機是真實的, 且明確的。

圍繞以上三點中的目標(想要達成的結果), 我們來思考我們在孩子的養育中可能有哪些誤區。

很多父母說, 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 渾渾噩噩, 每天不知道要幹什麼。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走在探索意義的路上, 他們會問:我為什麼要學習?我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呢?

因此, 我們看到一些孩子混沌對待學習, 甚至對待生活的過程。 我們訓斥, 失望,但是如果我們複盤,可以發現作為父母,我們在和孩子就結果的引導上是存在誤區的:

1、「結果」是模糊的概念,不明確(目標不明確)

當孩子遇到困難,我們常常會說:

沒關係,你盡力就好。

你不要有壓力,我們對你沒有過高的要求。

再頑劣的孩子,也不會真的「沒關係」。「沒有過高的要求」是對我能力的否定嗎?站在孩子的角度,這樣說,其實這並不能緩解他們的壓力。

如果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商量出明確的目標(想要達到的結果),孩子眼前的迷霧會漸趨明朗,他有了奔跑的方向,也有了行動的動力。

2、不敢要「結果」(提目標)

不敢要結果,本質是對自己、對孩子缺乏信心。不確定哪個結果是對的,是最合適的。

過高怕達不到,過低又覺得不甘心。因此在過程中左右搖擺,不夠堅定。

沒有永遠的正確,只有當下的適合。先結合當下,商量出更適合孩子的可行性目標,然後在過程中再修正這個目標,比沒有目標更能達成目標。

勇敢一點,果斷一點,這也是我們在爭取結果的過程中可以傳遞給孩子的。

失望,但是如果我們複盤,可以發現作為父母,我們在和孩子就結果的引導上是存在誤區的:

1、「結果」是模糊的概念,不明確(目標不明確)

當孩子遇到困難,我們常常會說:

沒關係,你盡力就好。

你不要有壓力,我們對你沒有過高的要求。

再頑劣的孩子,也不會真的「沒關係」。「沒有過高的要求」是對我能力的否定嗎?站在孩子的角度,這樣說,其實這並不能緩解他們的壓力。

如果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商量出明確的目標(想要達到的結果),孩子眼前的迷霧會漸趨明朗,他有了奔跑的方向,也有了行動的動力。

2、不敢要「結果」(提目標)

不敢要結果,本質是對自己、對孩子缺乏信心。不確定哪個結果是對的,是最合適的。

過高怕達不到,過低又覺得不甘心。因此在過程中左右搖擺,不夠堅定。

沒有永遠的正確,只有當下的適合。先結合當下,商量出更適合孩子的可行性目標,然後在過程中再修正這個目標,比沒有目標更能達成目標。

勇敢一點,果斷一點,這也是我們在爭取結果的過程中可以傳遞給孩子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