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浮生六記》:人有千種,唯「真」為貴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 有這樣一位女子, 她蕙質蘭心、清雅絕塵, 一腔愛意纏綿。

林語堂先生曾這樣評價, 她是男人夢寐以求的典范, 是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而她, 便是《浮生六記》中沈複的妻子蕓娘。

沈複和蕓娘的一生, 在沉浮須臾間, 體悟平淡閑趣。

將悲歡離合揉進細碎的生活裡, 癡纏如夢, 歡喜憂悲。

奈何情深不壽, 斯人已逝。

沈複念及對蕓娘的百般不舍, 涉筆成趣, 才有了這充滿人間煙火, 詩情愜意的《浮生六記》。

李白曾感慨道:「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 」

人生短短數十載, 真正能夠留下的, 是一個人最真的心,

和世間最真的情。

人有千種, 唯有真者, 才能在平淡中體驗真滋味, 在清貧中懂得真閑趣, 在坎坷中懷抱真性情, 才能擁有生活的真境界。

平淡中有真滋味

十三歲那一年, 沈複隨母親回家探親。

在滿室鮮衣中, 通體素淡的蕓娘, 就這樣生生落進了少年的心底。

雖身形消瘦, 但自幼習得女紅, 一手操勞養家的蕓娘, 喜吟詠詩詞, 且通曉詩書。 如此才思雋秀的女子, 讓沈複驚豔之餘, 讚歎不已。

從見到蕓娘的第一眼起, 沈複便發誓「非淑姊不娶」。

而心思細膩的蕓娘, 願為心上人吃齋守戒, 也願藏著小粥小菜暖他寒夜孤零。

世上的有情人, 大都經歷過芳心暗許、情投意合的甜蜜, 卻很難擁有這一樁勝卻人間無數的幸福姻緣。

婚後, 蕓娘終日早起侍奉長輩, 尊敬家人, 待人溫和。 家裡每一處無不透露出她的勤快和妥帖。

平日裡, 她喜素衣素菜, 從不與人爭論。

縱然倆人分離多日, 重逢亦勝初見之時, 情濃意長, 羨煞眾人。

布衣茶飯, 瑣碎時光拼湊的歲月, 並未消耗他們深厚的感情。

蕓娘喜食腐乳與鹵瓜,

可偏偏這兩樣, 都是沈複所厭之物。

蕓娘勸其嘗試一二, 沈複未曾想試嘗之後, 便從此愛上了這種味道。

果真, 情之所鐘, 雖醜不嫌。

人生貴在相知心, 守住真心, 平淡中便有了真滋味。

身為一介文人雅士, 沈複經常與蕓娘飲酒話詩, 品茗閑論。

蕓娘喜歡李白的瀟灑落拓, 沈複便與其一同研習書卷。

蕓娘總以禮數相待, 沈複便爽快地照單全收。

雖生于男尊女卑的時代, 但沈複和蕓娘從不被世俗所拘, 而囿于一方天地。

山川美景, 湖泊亭畔處, 皆有二人身影。

泛舟太湖, 感慨天地寬廣、水天一色。

同游水仙廟, 看「花照」迷影、暗香浮動。

喜歡鄉野之情的他們, 尋一處農舍, 栽花養魚、耕種勞作, 竟也怡然自足, 自得其樂。

原來, 賞盡無限風光,

只因有你相伴;踏遍世間的路, 只為與你同行。

人生在世, 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般的熾熱固然使人嚮往, 但是能把平淡歲月過得有滋有味, 也是一大幸事。

而這其中, 都莫過于一個真字。

漫漫人生路, 唯有守住一顆真摯的心, 便能把一生的酸甜苦辣都過得津津有味。

而人生之獲, 恰恰在于懂得安于平淡、接受平淡。

苦中樂得來, 淡中真滋味。

比清風明月更歷久彌新的, 便是用真愛鋪就的心路, 縱然繁華落盡, 一路走來, 也別有一番人間滋味。

清貧中有真閑趣

有人說, 生活中最怕的不是清苦, 而是沒有可以真正依靠的人。

深以為然。

寄人籬下的日子雖窮困潦倒, 但並沒有打消夫婦二人的閑趣之情。

沈複喜歡研究盆景, 聰慧的蕓娘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點子, 使他們開心不已。

有時, 倆人也會為夜裡貓兒打翻盆栽而悄悄落淚。

即便寄居在鄉下, 蕓娘也會想出「活花屏」的辦法, 讓綠蔭滿窗、對影成趣, 使粗糲的生活透著難得的雅致。

而簡單的魚蝦蔬果, 經蕓娘之手, 都可做出「惠而不費、價廉物美」的粗茶淡飯。

懂得用閑趣為生活增添一點亮色的人,才能把人生的種種不易,化解成恣意的歡樂,綿延出無盡的幸福。

作為志趣相投的紅顏知己,蕓娘還想出用餛飩擔子溫酒烹製的主意,讓沈複與一眾友人有了把酒話詩意的暢快。

這樣的肆意閑趣,恰恰有了彼此的深情相依,才愈發顯得彌足珍貴。

能把清貧的日子過得饒有興致的人,一定是真正熱愛生活的人。

而對待生活的真,讓人在無際的困苦中,鍛造出了樂觀和豁達的心態。

汪曾祺曾說過:「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這位被世人譽為「文藝界泥石流」的大作家,雖一生沉溺于「吃喝玩樂」之中,卻也治癒了無數的痛苦和悲傷。

在西聯南大上學時,面對日軍飛機的不斷轟炸,他懷抱著點心跑向松林,笑著說不願做一個餓死鬼。

後來落難到農村時,他最愛在馬鈴薯上作畫,將畫好的馬鈴薯放在牛糞爐裡烤著吃,只顧貪樂,從不曾為落魄的際遇抱怨半分。

直到生命彌留之際,依然惦記著喝一杯碧綠透亮的龍井。

汪老對待生活的這份純真和趣味,讓所有的苦難都化為了歲月的歷練和沉澱。

而年月的艱難與不惑,便在這般的妙趣橫生裡,淬煉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也擁有了人生真正的意義。

人間最尋常的,莫過于在一蔬一飯、閒情逸趣間,暖人心脾,撫慰人心。

人生總有趣味相投的驚喜,也總有志同道合的甜蜜。

即便生活坎坷,好事悉數說出,樂事悉數做完,人生方得真趣。

坎坷中有真性情

作家周國平說:「有真性情的人,與物相觸獨鐘情趣的品味,與人相處唯求情感的溝通。」

沈複和蕓娘雖伉儷情深,但接連遭遇風波後,逐漸被拖入生活的絕境,無法逃離。

一向溫柔的蕓娘,因父親納妾之事與婆婆心生嫌隙。

後因替家弟做擔保,被追債人所逼。

致使被父親誤解,夫婦二人被趕出家門。

青衫衣,淚濕襟。

多少痛苦酸楚,蕓娘都化作柔情纏指繞,而沈複亦回饋她此生的不離不棄。

而生活的艱難,遠比堅持二字更加不易。

一向直爽不羈的沈複,又一次因擔保落了個人財兩空的境地。

而身體愈發孱弱的蕓娘,念及時日不多,便為沈複多方物色了一個色藝俱佳的侍妾。

誰料想,風塵女子最終難逃千金聘禮之誘,被豪門所娶。

痛心入骨的蕓娘不禁血疾復發、病骨支離,精神日漸萎靡。

一對悲苦人兒,為了遠離紛擾和憂愁,再一次離鄉,輾轉尋覓安身立命之地。

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們有了俗世的生計之困,更有著相互扶持的情意之深。

最終,因沈複被裁員、僕人卷錢財出逃,蕓娘承受不了諸多打擊,哀痛欲絕,香消玉殞于沈複懷中。

二十三年連理枝,自古多情空餘恨。

沈複和蕓娘一生的坎坷,處處可窺他們為人處世的至真至性。

對家人,他們關懷體恤。對朋友,他們義氣當先。

殊不知,越是經歷磨難,越能見識人心。

世事的冷漠與無情,讓這對有情人最終天人相隔,惹人唏噓。

而所謂的真性情,不過是不把世俗名利看作人生的目標,只把內在和精神的價值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

幾度浮塵漂泊處,萬事坎坷終意平。

人生將近秋,唯留真性情。

俞平伯為《浮生六記》撰寫序文時,曾深情寫下:「言必由衷謂之真,稱意而發謂之自然。」

他們的兩情繾綣,沒有在歷史的車輪下灰飛煙滅,塵封在《浮生六記》中的情深意篤,打動了兩百多年來的善男信女。

一部兩百年前的家常言語,寫盡了尋常夫妻的悲歡離合,卻讓無數人今昔感懷不已。

如何在平淡生活裡過得詩意盎然,在挫折坎坷中不輕放過人生志趣?

人生碌碌,唯有真者解析。

平淡不平凡,清貧不無趣,坎坷不失真。

參透世事茫茫,從此唯願過往不泣,不畏未來之懼。

懂得用閑趣為生活增添一點亮色的人,才能把人生的種種不易,化解成恣意的歡樂,綿延出無盡的幸福。

作為志趣相投的紅顏知己,蕓娘還想出用餛飩擔子溫酒烹製的主意,讓沈複與一眾友人有了把酒話詩意的暢快。

這樣的肆意閑趣,恰恰有了彼此的深情相依,才愈發顯得彌足珍貴。

能把清貧的日子過得饒有興致的人,一定是真正熱愛生活的人。

而對待生活的真,讓人在無際的困苦中,鍛造出了樂觀和豁達的心態。

汪曾祺曾說過:「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這位被世人譽為「文藝界泥石流」的大作家,雖一生沉溺于「吃喝玩樂」之中,卻也治癒了無數的痛苦和悲傷。

在西聯南大上學時,面對日軍飛機的不斷轟炸,他懷抱著點心跑向松林,笑著說不願做一個餓死鬼。

後來落難到農村時,他最愛在馬鈴薯上作畫,將畫好的馬鈴薯放在牛糞爐裡烤著吃,只顧貪樂,從不曾為落魄的際遇抱怨半分。

直到生命彌留之際,依然惦記著喝一杯碧綠透亮的龍井。

汪老對待生活的這份純真和趣味,讓所有的苦難都化為了歲月的歷練和沉澱。

而年月的艱難與不惑,便在這般的妙趣橫生裡,淬煉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也擁有了人生真正的意義。

人間最尋常的,莫過于在一蔬一飯、閒情逸趣間,暖人心脾,撫慰人心。

人生總有趣味相投的驚喜,也總有志同道合的甜蜜。

即便生活坎坷,好事悉數說出,樂事悉數做完,人生方得真趣。

坎坷中有真性情

作家周國平說:「有真性情的人,與物相觸獨鐘情趣的品味,與人相處唯求情感的溝通。」

沈複和蕓娘雖伉儷情深,但接連遭遇風波後,逐漸被拖入生活的絕境,無法逃離。

一向溫柔的蕓娘,因父親納妾之事與婆婆心生嫌隙。

後因替家弟做擔保,被追債人所逼。

致使被父親誤解,夫婦二人被趕出家門。

青衫衣,淚濕襟。

多少痛苦酸楚,蕓娘都化作柔情纏指繞,而沈複亦回饋她此生的不離不棄。

而生活的艱難,遠比堅持二字更加不易。

一向直爽不羈的沈複,又一次因擔保落了個人財兩空的境地。

而身體愈發孱弱的蕓娘,念及時日不多,便為沈複多方物色了一個色藝俱佳的侍妾。

誰料想,風塵女子最終難逃千金聘禮之誘,被豪門所娶。

痛心入骨的蕓娘不禁血疾復發、病骨支離,精神日漸萎靡。

一對悲苦人兒,為了遠離紛擾和憂愁,再一次離鄉,輾轉尋覓安身立命之地。

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們有了俗世的生計之困,更有著相互扶持的情意之深。

最終,因沈複被裁員、僕人卷錢財出逃,蕓娘承受不了諸多打擊,哀痛欲絕,香消玉殞于沈複懷中。

二十三年連理枝,自古多情空餘恨。

沈複和蕓娘一生的坎坷,處處可窺他們為人處世的至真至性。

對家人,他們關懷體恤。對朋友,他們義氣當先。

殊不知,越是經歷磨難,越能見識人心。

世事的冷漠與無情,讓這對有情人最終天人相隔,惹人唏噓。

而所謂的真性情,不過是不把世俗名利看作人生的目標,只把內在和精神的價值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

幾度浮塵漂泊處,萬事坎坷終意平。

人生將近秋,唯留真性情。

俞平伯為《浮生六記》撰寫序文時,曾深情寫下:「言必由衷謂之真,稱意而發謂之自然。」

他們的兩情繾綣,沒有在歷史的車輪下灰飛煙滅,塵封在《浮生六記》中的情深意篤,打動了兩百多年來的善男信女。

一部兩百年前的家常言語,寫盡了尋常夫妻的悲歡離合,卻讓無數人今昔感懷不已。

如何在平淡生活裡過得詩意盎然,在挫折坎坷中不輕放過人生志趣?

人生碌碌,唯有真者解析。

平淡不平凡,清貧不無趣,坎坷不失真。

參透世事茫茫,從此唯願過往不泣,不畏未來之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