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民間故事:男子住宿,老闆見他草鞋穿反,讓他躲進壽材裡逃過一劫

明朝天啟年間, 江西贛縣有一個秀才叫劉森, 連考九年都沒有中舉, 心灰意冷之下想投河, 恰好被一位周易先生攔下, 事後, 先生說他四柱多「木」是富貴命, 千萬不要輕生尋死, 將來一定大富大貴。

劉森見老先生白髮白須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 不自覺便相信了他的話, 心裡非常高興地回家了。 回家後, 劉森苦思冥想, 最終決定將坐落在梅嶺驛道上的祖屋改成客棧做起了買賣。

梅嶺驛道貫通南北, 商賈如雲, 貨物如雨, 萬足踐履, 冬無寒土。 劉森開的客棧生意非常好, 不能說日進鬥金, 但是幾乎日日客滿。

這一天, 劉森在櫃檯上扒拉算盤, 一個穿著麻衣, 蓬頭垢面的漢子求劉森收留, 他自稱叫楊老六, 想到客棧做個夥計混口飯吃, 劉森見他手臂上有傷, 怕來路不明有心拒絕。

楊老六見狀眼珠子一轉, 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聲淚俱下說道:「家鄉饑荒, 一家老小逃難出來,

路上遇盜賊, 全家只有我一人活下來, 求掌櫃可憐, 賞口飯吃就行。 」

劉森聞言有些心軟, 他覺得大丈夫膝下有黃金, 不到萬不得已, 不會輕易下跪, 楊老六定是走投無路才會這般作踐, 于是答應收留他做了夥計。

客棧裡多了一個夥計, 劉森輕鬆了不少, 楊老六手腳麻利幹活不偷懶, 又能說會道能夠哄客人。 劉森空出許多時間, 閒時便在櫃檯看書練字, 小日子過得很滋潤。

半年過去了, 這一天下著大雨, 大堂沒什麼客人, 楊老六趴在桌子上打盹, 劉森在看一本新買的雜記, 這個時候, 他忽然覺得眼前一暗, 抬頭看見一個身穿蓑衣, 頭戴斗笠的老人家微笑著站在櫃檯前。

劉森立刻驚喜地站起來說道:「老人家怎麼是你?」原來老人正是攔下劉森投河的周易先生,

老先生叫作袁阿公, 此次受知府邀請, 幫其父親擇吉地, 途徑此地遇上大雨前來住宿。

劉森親自領著袁阿公到客房, 並且奉上茶水等, 袁阿公面色不好, 有些疲憊, 晚飯沒吃就休息了。 到了第二天, 劉森到門前叫袁阿公吃早飯, 門沒上鎖, 他推門而入就見袁阿公摔倒在地上。

劉森一介書生, 手無縛雞之力, 趕緊喊來楊老六, 兩人合力將袁阿公搬到床上, 劉森抬手摸了一下袁阿公額頭, 感覺非常燙手, 又見其面色赤紅, 想必是昨日大雨感染了風寒起身找水喝暈倒在地上。

于是, 劉森找來郎中替袁阿公問診, 他親自煎藥喂袁阿公服用, 半個月之後, 袁阿公恢復氣色可以下樓走路。

這些天, 劉森閑來沒事就陪著袁阿公說話,

從中瞭解到袁阿公年輕時曾任某府縣尉, 只因不願意與同僚同流合污, 掛印回鄉, 最後儒轉道, 成了一位周易先生。

袁阿公飽讀詩書, 常常由簡入深替劉森解惑, 原本枯燥無味的四書五經在袁阿公引經據典之下變得生動起來, 這一天, 袁阿公正在講解橫渠四句的時候, 楊老六突然來稟告說是木材到了。

原來伴隨著客棧生意興隆, 桌椅板凳損壞也很嚴重, 劉森就想找村民定制木材, 打一批結實的桌椅, 經過村民的推薦選用柏樹做料。

這一天, 村民親自用驢車拉著挑選好的柏樹到客棧讓劉森查驗。

袁阿公覺得有趣, 就同劉森一同到客棧後院查看木料。 只見驢車上放著一整根完好無損的柏樹, 村民拿出鋸子, 鋸了一個截面, 瞬間香味撲鼻, 他將木屑吹掉之後, 志得意滿說道:「這棵柏樹油脂濃厚, 截面光滑是柏樹裡的精品。 」

劉森定睛一看, 發現了樹上有許多類似年畫上魑臉的節疤。 村民解釋道柏樹節疤越多越珍貴, 劉森問這棵柏樹要多少錢?村民說二十兩, 概不還價!

劉森覺得只是打桌椅板凳,沒必要買那麼貴的木材,剛想開口拒絕不買,就被袁阿公攔下,他撚著鬍子說道:「我替劉掌櫃做主,這柏樹二十兩要了。」

村民高興地收下錢,說了幾句奉承話開心地走了,剛才劉森看到了袁阿公向他使眼色這才花了二十兩買下木材。

事後,袁阿公解釋道:「這棵樹的截面裡,有不低于五十道圈,說明樹齡在五十年以上,村民不識貨,其價值應該百兩以上,並且此樹齡越大,用來做壽材再好不過了,可以保遺骸千年不壞。」

古代的人對身後事非常重視,劉森聞言非常高興,他找來鎮上最厲害的木匠打造了一個七尺三的壽材,為了怕客人忌諱,將其藏在一處偏房裡。

一個月之後,袁阿公告辭離開。這一天,劉森剛從茅房回來,就聽見楊老六在與人爭吵,他上前查看,就見楊老六在推搡一個年輕人。

自從劉森開了客棧之後,也練就了一身看人的本領,他見年輕人雖然穿著破爛,但是指甲裡沒有泥垢,而且草鞋也穿反了,斷定此人平時很少穿草鞋,分不清左右,一定是落難的公子哥。

楊老六見劉森來了,便說道:「這個人好無理,都說了沒有客房了,他偏要住進來。」年輕人聞言臉色噪紅,眼裡露出惶恐。

劉森心善,覺得年輕人應當是遇到了難事,出于好心,他決定幫年輕人,于是說道:「客棧確實已經客滿,但是還剩一間存放壽材的房間,你忌諱住下嗎?」

年輕人露出笑容,他點頭同意。

第二天,十幾個衙役氣勢洶洶的包圍客棧,片刻之後,一個身穿飛魚服滿臉絡腮胡的官差挎刀大步走進來,他怒目環顧四周,大聲說道:「錦衣衛奉魏督主的命令緝拿犯臣之子,爾等如有包庇,禍及全族。」

說完,官差讓手下拿著畫像對店裡的客人一個個對比,劉森看到畫像之後,心頭一咯噔,這畫像上的人,正是昨日住店的年輕人,原來他是禮部周侍郎之子,周元。

因為周侍郎彈劾魏督主不成,反被全族拘拿下獄,庶子周元不在京中逃過一劫,但是魏督主睚眥必報命廠衛四處緝拿。

此時,劉森心中非常害怕,深怕被官差找到周元而被牽連。就在這個時候,衙役發現偏房大門緊閉,官差問道:「誰住在裡面?」

劉森被官差投來的目光嚇得說不出話來,好在楊老六反應快說是存放壽材,劉森這才緩了一口氣,連忙在旁邊解釋。

官差使了一個顏色,衙役破門而入進去搜查,劉森見狀,心跳加速,只覺得頭皮發麻,面如死灰。可是片刻之後,衙役捂著鼻子出來回稟道:「回大人,裡面只有一具刷了木漆的壽材。」

原來袁阿公臨走前告訴劉森,柏樹雖然是精品,但是長期暴露在外面容易壞掉,因此需要多刷幾遍樹漆,這樹漆味道刺鼻,長期聞容易中毒,因此衙役只是簡單搜查一下屋子就逃命一樣出來了。

官差聞言大手一揮,帶著衙役離開了客棧。劉森見他們走遠,趕緊跑到偏房,果然如衙役所言,被褥疊放整齊,屋子裡只有一具剛刷過樹漆的壽材。

劉森小聲喊道:「周元,你快出來,衙役走了。」須臾,一道弱弱的聲音從壽材裡傳了出來,「劉掌櫃,我在壽材裡。」劉森知道樹漆未改幹有毒性,不可以在裡面呆太久,于是連忙推開壽材蓋板,就看見周元蜷縮在裡面。

周元出來以後,他向劉森道謝,怕留在這裡會連累眾人,準備告辭離開,劉森對不畏強權的周侍郎很敬重,對于他們家的遭遇很惋惜,他想出一份力。

于是,劉森說道:「衙役剛走,他們短時間不會放棄對你的搜捕,你不如留在我這裡,風聲不緊的時候再離開。」

周元聞言很感動,作揖道謝,劉森為難說道:「只是要委屈你暫時住在這間屋子了,等有空房我再給你換。」周元對劉森感激不盡。

于是,每天都由劉森親自給周元送飯。半個月之後,有一天,周元開始上吐下瀉,在床上昏迷不醒。劉森察覺周元的身子有一片片紅疹子,心中暗道不好,怕是前幾天周元在刷了樹漆的房間呆太久中毒了。

劉森趕緊去醫館點了幾服藥,連著喂了三天不見好,周元開始無法進食了,每天靠著幾兩水吊著命,某一天傍晚,周元迴光返照,起身吃了一碗米粥,他臉色紅潤,但是可見的生機在一點點消失。

周元自知將死,他求了劉森一件事:「我生前不能與家人團聚,連家都不能回,死後不想做個遊離人間的魑魅,請劉掌櫃借我一副壽材。我來生一定會報答你的大恩大德。」

周元話音剛落就斷氣了,劉森心裡非常愧疚,如果不是他讓周元躲進壽材裡,也許就不會害他丟了性命,于是他找來楊老六將周元抬進柏木壽材裡,準備找一處吉地埋了。

楊老六摸著壽材說道:「掌櫃的,這口壽材價值幾百兩,你就這樣給萍水相逢的周元不覺得可惜嗎?」劉森歎息道:「他因壽材而死,就帶著壽材走吧。」

于是,兩人趁夜來到一處樹林,挖了一個坑把周元埋葬,擔心周元身份暴露,沒有立碑留名,只留了一個記號。

一年之後,有一天,劉森打烊算帳,發現櫃檯上少了銀子,就把楊老六叫來,問他是不是偷了銀子?楊老六矢口否認,劉森一氣之下跑到楊老六房間搜查,結果在櫃子裡發現一包碎銀。

原來,楊老六摸透了劉森的生活習慣,知道他吃過午飯就要回房酣睡,于是,趁著這個時候偷拿銀子,有一次,劉森比平時早起,就發現了楊老六的偷銀的行為。劉森心善,他並沒有揭穿,只當是給楊老六一次機會。

可是,最近楊老六開始賭錢,越賭越大,他偷銀子的數量也就越多,劉森忍無可忍之下,重新招了一個新夥計,並且當眾揭穿楊老六,並且辭退了他。

楊老六一改往日的嬉皮笑臉,惡狠狠的說道:「你辭退我會後悔的。」撂下狠話,他便離開了客棧。

第二天,一眾衙役來到客棧,連拖帶拉將劉森帶去知府衙門審問。原來楊老六為了報復劉森辭退他,跑到知府衙門告發劉森窩藏朝廷重犯之子。

謝知府聞聽劉森是周侍郎之子,非常高興,竟然要派轎子去接劉森。楊老六這才知道,新皇帝登基後,已經在一個月之前,將罪大惡極的魏督主削職為民,周侍郎官被釋放官復原職,並擢升為吏部尚書。

但是,其庶子周元的下落一直是迷,當謝知府得知周元在其治下當然欣喜若狂,這可是巴結周尚書的最好機會。

楊老六心思活絡,明白了其中的關鍵,他立刻反咬劉森懼怕魏督主,假裝收留周元,趁夜潛入房中將其殺害。他心裡盤算周元死了一年,骸骨已經腐爛,就算開棺驗屍,也是無從查證其死因,最終劉森百口莫辯要被問罪。

謝知府聞言大失所望,到手的機會丟失了,這個時候師爺在一旁提醒,他說道:「大人嚴懲兇手,為周公子沉冤得雪,想必周尚書一定會感恩戴德,以後肯定會提拔重用你的。」于是,謝知府只憑楊老六的一面之詞就拘押了劉森。

這一天,謝知府升堂問案,劉森和楊老六在大堂之上對峙,劉森矢口否認殺害了周元,只承認周元是中了樹漆毒而死,謝知府大怒之下就要用大刑,這個時候衙役稟告,袁阿公在堂外求見。

謝知府聞言,打開中門,他帶著衙役迎接袁阿公,原來袁阿公身份不簡單,他是新皇帝在潛邸時的軍師,魏督主能夠被剷除都靠袁阿公的計謀。

袁阿公說道:「我與劉森亦師亦友,他如今被人告發犯了罪,我來旁聽,以免大人被宵小蒙蔽。」

楊老六臉色煞白,他狡辯道:「袁阿公你可不能被劉森的「假善」蒙蔽。」袁阿公撚著鬍子說道:「哦,這麼說來,你倒是好人了?既然如此,咱們開棺驗屍便知真假。」

于是,劉森帶著衙役到了小樹林,尋找埋葬周元的標記,這裡人煙稀少,標記還非常明顯。劉森指認一處雜草,衙役合力挖出了一具壽材。

此時,現場支起了一個白布棚,棺槨架在兩個木凳之上,仵作焚香禱告之後,起釘開棺。片刻之後,衙役推開棺蓋,只見一名俊朗的年輕人十指交叉躺在裡面,他面龐栩栩如生,面色雖然蒼白,但是白裡透著紅潤,如同剛睡著一般。

仵作大吃一驚,他閱歷豐厚,一眼就看出壽材的不同尋常,竟然可以保骸骨不腐。然後,他檢查了周元的全身並沒有發現刀傷,于是斷定楊老六說謊。

當楊老六看見周元骸骨沒有腐爛的時候,他已經心涼半截,自知事情敗露,他面如死灰跪在一旁。周知府得知被騙,惱羞成怒的命令衙役杖打楊老六三十大板。

還未打完楊老六就一命嗚呼,事後,周元已死的消息傳到周尚書耳裡,周尚書得知劉森不懼魏督主勢力還敢收留周元,認為他是忠義之士,如今去舊迎新正需要劉森這樣的標榜。

于是,周尚書將此事上書給新皇帝,袁阿公也幫其說好話,新皇帝敕封劉森為六品通判,周尚書欣賞劉森的品行,還將女兒周氏許配給劉森為妻,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後來,袁阿公對劉森說出了一個秘密,原來那口壽材不僅可以千年不腐,更重要的是這柏樹有十個長得像魑面的節疤,意寓是十魑抬棺,富貴一生。人們常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周元借棺,自然要還官!

寫在最後:

袁阿公說的秘密煞有其事,其實不足為信,我更相信劉森是為人善良,得到了福報,而楊老六恩將仇報最終受到應有的懲罰,讓人拍手稱快。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意思是:不要因為它是不顯眼的壞事,就隨意作為;反之,一些細小的,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

「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正是因為小時候沒有改正錯誤,長大了就會走上歧路。做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很難。

因此,我們應該常懷敬畏之心,謹言慎行,積德行善,方能享受福報。

概不還價!

劉森覺得只是打桌椅板凳,沒必要買那麼貴的木材,剛想開口拒絕不買,就被袁阿公攔下,他撚著鬍子說道:「我替劉掌櫃做主,這柏樹二十兩要了。」

村民高興地收下錢,說了幾句奉承話開心地走了,剛才劉森看到了袁阿公向他使眼色這才花了二十兩買下木材。

事後,袁阿公解釋道:「這棵樹的截面裡,有不低于五十道圈,說明樹齡在五十年以上,村民不識貨,其價值應該百兩以上,並且此樹齡越大,用來做壽材再好不過了,可以保遺骸千年不壞。」

古代的人對身後事非常重視,劉森聞言非常高興,他找來鎮上最厲害的木匠打造了一個七尺三的壽材,為了怕客人忌諱,將其藏在一處偏房裡。

一個月之後,袁阿公告辭離開。這一天,劉森剛從茅房回來,就聽見楊老六在與人爭吵,他上前查看,就見楊老六在推搡一個年輕人。

自從劉森開了客棧之後,也練就了一身看人的本領,他見年輕人雖然穿著破爛,但是指甲裡沒有泥垢,而且草鞋也穿反了,斷定此人平時很少穿草鞋,分不清左右,一定是落難的公子哥。

楊老六見劉森來了,便說道:「這個人好無理,都說了沒有客房了,他偏要住進來。」年輕人聞言臉色噪紅,眼裡露出惶恐。

劉森心善,覺得年輕人應當是遇到了難事,出于好心,他決定幫年輕人,于是說道:「客棧確實已經客滿,但是還剩一間存放壽材的房間,你忌諱住下嗎?」

年輕人露出笑容,他點頭同意。

第二天,十幾個衙役氣勢洶洶的包圍客棧,片刻之後,一個身穿飛魚服滿臉絡腮胡的官差挎刀大步走進來,他怒目環顧四周,大聲說道:「錦衣衛奉魏督主的命令緝拿犯臣之子,爾等如有包庇,禍及全族。」

說完,官差讓手下拿著畫像對店裡的客人一個個對比,劉森看到畫像之後,心頭一咯噔,這畫像上的人,正是昨日住店的年輕人,原來他是禮部周侍郎之子,周元。

因為周侍郎彈劾魏督主不成,反被全族拘拿下獄,庶子周元不在京中逃過一劫,但是魏督主睚眥必報命廠衛四處緝拿。

此時,劉森心中非常害怕,深怕被官差找到周元而被牽連。就在這個時候,衙役發現偏房大門緊閉,官差問道:「誰住在裡面?」

劉森被官差投來的目光嚇得說不出話來,好在楊老六反應快說是存放壽材,劉森這才緩了一口氣,連忙在旁邊解釋。

官差使了一個顏色,衙役破門而入進去搜查,劉森見狀,心跳加速,只覺得頭皮發麻,面如死灰。可是片刻之後,衙役捂著鼻子出來回稟道:「回大人,裡面只有一具刷了木漆的壽材。」

原來袁阿公臨走前告訴劉森,柏樹雖然是精品,但是長期暴露在外面容易壞掉,因此需要多刷幾遍樹漆,這樹漆味道刺鼻,長期聞容易中毒,因此衙役只是簡單搜查一下屋子就逃命一樣出來了。

官差聞言大手一揮,帶著衙役離開了客棧。劉森見他們走遠,趕緊跑到偏房,果然如衙役所言,被褥疊放整齊,屋子裡只有一具剛刷過樹漆的壽材。

劉森小聲喊道:「周元,你快出來,衙役走了。」須臾,一道弱弱的聲音從壽材裡傳了出來,「劉掌櫃,我在壽材裡。」劉森知道樹漆未改幹有毒性,不可以在裡面呆太久,于是連忙推開壽材蓋板,就看見周元蜷縮在裡面。

周元出來以後,他向劉森道謝,怕留在這裡會連累眾人,準備告辭離開,劉森對不畏強權的周侍郎很敬重,對于他們家的遭遇很惋惜,他想出一份力。

于是,劉森說道:「衙役剛走,他們短時間不會放棄對你的搜捕,你不如留在我這裡,風聲不緊的時候再離開。」

周元聞言很感動,作揖道謝,劉森為難說道:「只是要委屈你暫時住在這間屋子了,等有空房我再給你換。」周元對劉森感激不盡。

于是,每天都由劉森親自給周元送飯。半個月之後,有一天,周元開始上吐下瀉,在床上昏迷不醒。劉森察覺周元的身子有一片片紅疹子,心中暗道不好,怕是前幾天周元在刷了樹漆的房間呆太久中毒了。

劉森趕緊去醫館點了幾服藥,連著喂了三天不見好,周元開始無法進食了,每天靠著幾兩水吊著命,某一天傍晚,周元迴光返照,起身吃了一碗米粥,他臉色紅潤,但是可見的生機在一點點消失。

周元自知將死,他求了劉森一件事:「我生前不能與家人團聚,連家都不能回,死後不想做個遊離人間的魑魅,請劉掌櫃借我一副壽材。我來生一定會報答你的大恩大德。」

周元話音剛落就斷氣了,劉森心裡非常愧疚,如果不是他讓周元躲進壽材裡,也許就不會害他丟了性命,于是他找來楊老六將周元抬進柏木壽材裡,準備找一處吉地埋了。

楊老六摸著壽材說道:「掌櫃的,這口壽材價值幾百兩,你就這樣給萍水相逢的周元不覺得可惜嗎?」劉森歎息道:「他因壽材而死,就帶著壽材走吧。」

于是,兩人趁夜來到一處樹林,挖了一個坑把周元埋葬,擔心周元身份暴露,沒有立碑留名,只留了一個記號。

一年之後,有一天,劉森打烊算帳,發現櫃檯上少了銀子,就把楊老六叫來,問他是不是偷了銀子?楊老六矢口否認,劉森一氣之下跑到楊老六房間搜查,結果在櫃子裡發現一包碎銀。

原來,楊老六摸透了劉森的生活習慣,知道他吃過午飯就要回房酣睡,于是,趁著這個時候偷拿銀子,有一次,劉森比平時早起,就發現了楊老六的偷銀的行為。劉森心善,他並沒有揭穿,只當是給楊老六一次機會。

可是,最近楊老六開始賭錢,越賭越大,他偷銀子的數量也就越多,劉森忍無可忍之下,重新招了一個新夥計,並且當眾揭穿楊老六,並且辭退了他。

楊老六一改往日的嬉皮笑臉,惡狠狠的說道:「你辭退我會後悔的。」撂下狠話,他便離開了客棧。

第二天,一眾衙役來到客棧,連拖帶拉將劉森帶去知府衙門審問。原來楊老六為了報復劉森辭退他,跑到知府衙門告發劉森窩藏朝廷重犯之子。

謝知府聞聽劉森是周侍郎之子,非常高興,竟然要派轎子去接劉森。楊老六這才知道,新皇帝登基後,已經在一個月之前,將罪大惡極的魏督主削職為民,周侍郎官被釋放官復原職,並擢升為吏部尚書。

但是,其庶子周元的下落一直是迷,當謝知府得知周元在其治下當然欣喜若狂,這可是巴結周尚書的最好機會。

楊老六心思活絡,明白了其中的關鍵,他立刻反咬劉森懼怕魏督主,假裝收留周元,趁夜潛入房中將其殺害。他心裡盤算周元死了一年,骸骨已經腐爛,就算開棺驗屍,也是無從查證其死因,最終劉森百口莫辯要被問罪。

謝知府聞言大失所望,到手的機會丟失了,這個時候師爺在一旁提醒,他說道:「大人嚴懲兇手,為周公子沉冤得雪,想必周尚書一定會感恩戴德,以後肯定會提拔重用你的。」于是,謝知府只憑楊老六的一面之詞就拘押了劉森。

這一天,謝知府升堂問案,劉森和楊老六在大堂之上對峙,劉森矢口否認殺害了周元,只承認周元是中了樹漆毒而死,謝知府大怒之下就要用大刑,這個時候衙役稟告,袁阿公在堂外求見。

謝知府聞言,打開中門,他帶著衙役迎接袁阿公,原來袁阿公身份不簡單,他是新皇帝在潛邸時的軍師,魏督主能夠被剷除都靠袁阿公的計謀。

袁阿公說道:「我與劉森亦師亦友,他如今被人告發犯了罪,我來旁聽,以免大人被宵小蒙蔽。」

楊老六臉色煞白,他狡辯道:「袁阿公你可不能被劉森的「假善」蒙蔽。」袁阿公撚著鬍子說道:「哦,這麼說來,你倒是好人了?既然如此,咱們開棺驗屍便知真假。」

于是,劉森帶著衙役到了小樹林,尋找埋葬周元的標記,這裡人煙稀少,標記還非常明顯。劉森指認一處雜草,衙役合力挖出了一具壽材。

此時,現場支起了一個白布棚,棺槨架在兩個木凳之上,仵作焚香禱告之後,起釘開棺。片刻之後,衙役推開棺蓋,只見一名俊朗的年輕人十指交叉躺在裡面,他面龐栩栩如生,面色雖然蒼白,但是白裡透著紅潤,如同剛睡著一般。

仵作大吃一驚,他閱歷豐厚,一眼就看出壽材的不同尋常,竟然可以保骸骨不腐。然後,他檢查了周元的全身並沒有發現刀傷,于是斷定楊老六說謊。

當楊老六看見周元骸骨沒有腐爛的時候,他已經心涼半截,自知事情敗露,他面如死灰跪在一旁。周知府得知被騙,惱羞成怒的命令衙役杖打楊老六三十大板。

還未打完楊老六就一命嗚呼,事後,周元已死的消息傳到周尚書耳裡,周尚書得知劉森不懼魏督主勢力還敢收留周元,認為他是忠義之士,如今去舊迎新正需要劉森這樣的標榜。

于是,周尚書將此事上書給新皇帝,袁阿公也幫其說好話,新皇帝敕封劉森為六品通判,周尚書欣賞劉森的品行,還將女兒周氏許配給劉森為妻,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後來,袁阿公對劉森說出了一個秘密,原來那口壽材不僅可以千年不腐,更重要的是這柏樹有十個長得像魑面的節疤,意寓是十魑抬棺,富貴一生。人們常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周元借棺,自然要還官!

寫在最後:

袁阿公說的秘密煞有其事,其實不足為信,我更相信劉森是為人善良,得到了福報,而楊老六恩將仇報最終受到應有的懲罰,讓人拍手稱快。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意思是:不要因為它是不顯眼的壞事,就隨意作為;反之,一些細小的,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

「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正是因為小時候沒有改正錯誤,長大了就會走上歧路。做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很難。

因此,我們應該常懷敬畏之心,謹言慎行,積德行善,方能享受福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