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弟弟的丈夫》:傲慢、偏見與反思【彩虹迷因】

2018年初, 日本NHK電視臺製作了表現神戶女裝大佬生活的《女子的生活》, 劇中「性別同一性認知障礙者」想得清楚、活得明白, 社會反響不錯。 三月, NHK再接再厲, 再次將鏡頭對準了性少數群體, 推出表現男同性戀者故事的三集電視劇《弟弟的丈夫》。

《弟弟的丈夫》漫畫封面(左)與電視劇海報(右)

《弟弟的丈夫》改編自 日本漫畫家田龜源五郎 同名漫畫《弟之夫》, 描繪了原IT企業下崗職工折口彌一(佐藤健太飾演)與加拿大人麥克(把瑠都飾)同住一個屋簷下的日常。

彌一的雙胞胎弟弟涼二青少年時期向哥哥出櫃, 性取向公開之後原本無話不說、親密無間的兄弟兩個關係日漸疏遠。 此後, 涼二到加拿大留學並辦理了移民, 兄弟甚少聯繫, 直到涼二在加拿大意外去世。

​​涼二:我和你是雙胞胎, 長得一模一樣, 但其實內心完全不一樣。 我喜歡男生。

涼二的已婚伴侶 麥克 遵守與涼二的約定從加拿大來到日本拜訪彌一, 原本對麥克持抵觸情緒的彌一無法拒絕女兒的請求開始與麥克共同生活。

彌一原本是個工作狂, 日夜為企業上市操勞, 奈何上市失敗, 被公司開出, 疏於照顧家庭期間, 父母因為交通事故而離世, 妻子出軌, 二人離婚, 作為無過錯方的父親獲得了撫養權, 但妻子並沒有和情人結婚, 兩人因女兒維持著聯繫, 關係也因麥克的到來出現轉機。

對於這個不受歡迎的來訪者, 女兒夏菜還是很開心的。

麥克的到來激發了天真懵懂的女兒無盡的好奇, 迫使彌一在女兒無數令人噴飯的問題中重新認識生活, 重新思考什麼是偏見、哪些是誤解、又是誰再製造社會不公, 甚至延伸到下一代教育的問題。 電視劇輕鬆幽默, 電影畫質明麗而和諧, 溫馨日常中透露著對深刻社會問題的人文關懷。

這部連載在日本同性向漫畫雜誌《月刊ACTION》的漫畫,較作者以往其他作品來說堪稱「小清新」。作者田龜源五郎本人就是同性戀,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校期間第一次刊發漫畫作品,畢業做了一段時間電影導演之後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成為自由漫畫家,並很快從兼職轉職業,長期活躍在海外。

作者本人的經歷、體會以及偏好無可避免地投射到漫畫當中來,漫畫分鏡的鏡頭感強烈,多毛高大的麥克和身材健碩的折口彌一雖然與同性情感無關,但仍然帶有作者既往作品的痕跡。

原本並不被漫畫編輯看好的《弟弟的丈夫》因對社會偏見問題的反思,和人物情感轉變的細膩描繪,於連載的第一年獲得了第十九屆日本媒體藝術節漫畫類優秀獎,次年獲得法國昂格羅姆國際漫畫節最佳漫畫提名,海外反響比日本本土更熱烈一些。

劇情中彌一也逐漸接受了麥克的存在,幫忙規劃麥克想去的地方方案。

​​

也回憶起很多自己跟弟弟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

麥克:沒有妻子,我們都是husband。

妻子的話不是指女性嗎?丈夫的話不是男性嗎?我和涼二不都是男性嗎?所以我的丈夫是涼二,涼二的丈夫是我。

同時彌一跟前妻的關係也因為麥克和女兒的關係而緩和。

家庭的組建方式,本來就沒有對錯之分。

與歐美從異性戀視角思考性少數問題的作品不同,這部日本漫畫的思考仍然是日式的,帶有強烈的自責、體諒和哀寂之感,同為東方人,對於許多觀念的理解或許更有同感。

日本近些年大力推進性少數群體權益保障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進展,相關主題的大眾文化作品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主流影視演員開始接演性少數群體的角色,性少數群體在日本影視作品中逐漸常態化,不再是為了獵奇而設置的怪人,而是可以和主角共用可愛元素的普通人,甚至成為整部影視作品中唯一一個持正常觀念的人(參見佐藤隆太在《失戀巧克力職人》中的同性戀巧克力店長)。

但是日本社會對於性少數群體的偏見並沒有因為這一群體銀幕形象的常態化而被根除,社會層面上,性少數群體仍然受偏見的困擾,仍有不少人潛意識地將性少數群體「罪犯化」、「病態化」。在漫畫中這種偏見表現為男主角女兒朋友的家長阻止孩子去見圍觀外國人麥克,認為接觸同性戀者麥克會造成「壞的影響」。

把瑠都飾麥克

其他家長不經意的一句話引發了男主角強烈的反思和自責,在最開始與麥克接觸的過程中,男主角也因性取向問題懷疑並排斥麥克,最本質的心理原因還是將同性戀視為一種病態和畸形,隨著與麥克的接觸,逐漸將麥克視為家人後,才開始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反思這一問題。

性少數群體並不罕見,異性戀群體或許很少思考他們的存在,在實際接觸之前甚少有人會反思自身潛意識中是否存在這樣的偏見,絕大多數人在試圖理解所謂「政治正確」之前就開始了對「政治正確」的抨擊,抨擊的結果除了讓自己難堪,大概也會讓少了多元題材的影視作品變得難看吧。

這部連載在日本同性向漫畫雜誌《月刊ACTION》的漫畫,較作者以往其他作品來說堪稱「小清新」。作者田龜源五郎本人就是同性戀,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校期間第一次刊發漫畫作品,畢業做了一段時間電影導演之後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成為自由漫畫家,並很快從兼職轉職業,長期活躍在海外。

作者本人的經歷、體會以及偏好無可避免地投射到漫畫當中來,漫畫分鏡的鏡頭感強烈,多毛高大的麥克和身材健碩的折口彌一雖然與同性情感無關,但仍然帶有作者既往作品的痕跡。

原本並不被漫畫編輯看好的《弟弟的丈夫》因對社會偏見問題的反思,和人物情感轉變的細膩描繪,於連載的第一年獲得了第十九屆日本媒體藝術節漫畫類優秀獎,次年獲得法國昂格羅姆國際漫畫節最佳漫畫提名,海外反響比日本本土更熱烈一些。

劇情中彌一也逐漸接受了麥克的存在,幫忙規劃麥克想去的地方方案。

​​

也回憶起很多自己跟弟弟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

麥克:沒有妻子,我們都是husband。

妻子的話不是指女性嗎?丈夫的話不是男性嗎?我和涼二不都是男性嗎?所以我的丈夫是涼二,涼二的丈夫是我。

同時彌一跟前妻的關係也因為麥克和女兒的關係而緩和。

家庭的組建方式,本來就沒有對錯之分。

與歐美從異性戀視角思考性少數問題的作品不同,這部日本漫畫的思考仍然是日式的,帶有強烈的自責、體諒和哀寂之感,同為東方人,對於許多觀念的理解或許更有同感。

日本近些年大力推進性少數群體權益保障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進展,相關主題的大眾文化作品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主流影視演員開始接演性少數群體的角色,性少數群體在日本影視作品中逐漸常態化,不再是為了獵奇而設置的怪人,而是可以和主角共用可愛元素的普通人,甚至成為整部影視作品中唯一一個持正常觀念的人(參見佐藤隆太在《失戀巧克力職人》中的同性戀巧克力店長)。

但是日本社會對於性少數群體的偏見並沒有因為這一群體銀幕形象的常態化而被根除,社會層面上,性少數群體仍然受偏見的困擾,仍有不少人潛意識地將性少數群體「罪犯化」、「病態化」。在漫畫中這種偏見表現為男主角女兒朋友的家長阻止孩子去見圍觀外國人麥克,認為接觸同性戀者麥克會造成「壞的影響」。

把瑠都飾麥克

其他家長不經意的一句話引發了男主角強烈的反思和自責,在最開始與麥克接觸的過程中,男主角也因性取向問題懷疑並排斥麥克,最本質的心理原因還是將同性戀視為一種病態和畸形,隨著與麥克的接觸,逐漸將麥克視為家人後,才開始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反思這一問題。

性少數群體並不罕見,異性戀群體或許很少思考他們的存在,在實際接觸之前甚少有人會反思自身潛意識中是否存在這樣的偏見,絕大多數人在試圖理解所謂「政治正確」之前就開始了對「政治正確」的抨擊,抨擊的結果除了讓自己難堪,大概也會讓少了多元題材的影視作品變得難看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