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俞大絪22歲不顧家人反對嫁表哥,相濡以沫39年意外離開,去世一年後丈夫緊跟離去

說起婚姻的形式, 之前大多是包辦的婚姻, 倆人沒有任何的接觸, 全靠後天的相處, 那個時候的愛情講究媒妁之言, 父母之命, 但是後來逐漸取消了這種方式, 自由戀愛的方式更加民主, 一直延續到今天, 而愛情的典范, 無疑可以用這兩位的事蹟作為典范。

曾昭掄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 因此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雖然家庭優越, 但他卻不是只知道花家裡錢的公子哥兒, 反而學習努力, 勤奮刻苦。 完成國內的學業以後便去了美國深造, 一直到博士畢業以後才回了國。

當時在艱苦的歲月中, 他與俞大絪攜手相伴, 兩人一個是曾國潢的曾孫子, 一個是他的曾外孫。 在單獨相處的過程中, 漸漸地發現他倆不管是三觀還是做事的方式都出奇的一致, 和家人商量後便結了婚, 婚後有人聽說近親出生的孩子會不健康, 兩人聽到以後也擔心這一點,

于是一直都沒有要孩子。

丈夫年少有為, 這使得俞大絪十分敬佩, 同時也在他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在丈夫的鼓勵下她不僅讀了大學, 還去英國深造。 後來戰爭爆發以後她才回到國內選擇去學校教書育人, 這方面丈夫對其非常支持。 就這樣她與曾昭掄並肩同行,

雖然沒有孩子, 但過得並不比其他夫妻差。 甚至還讓人羨慕不已。

丈夫對于化學方面深有研究, 經常與她講述一些研究過程中遇到的趣事兒, 雖然她不怎麼能聽懂, 但是卻很耐心的附和, 而妻子對于文學方面頗有研究, 與丈夫交流的時候也會互相發表意見,

雖然偶爾有點矛盾, 但很快就和好。

兩人就這樣相濡以沫的度過了39年的婚姻生活, 後來妻子因為受到侮辱選擇吞藥去世, 曾昭掄知道後十分痛苦, 幾乎喪失了活下去的欲望, 在之後的一年裡, 他常常拿著亡妻的照片回想以前幸福的時光, 同時也懊惱妻子去世的那天為什麼自己不在其身邊。 就這樣在愧疚與思念中, 他難以度過一個人的日子, 選擇追隨愛妻而去, 去世的時候也就68歲。 不得不說在當時那個年代這樣深情的男女感情, 實屬罕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