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歐洲不再靠攏美國,轉頭走向中俄,拜登緊急「求和」,需要警惕

一直以來, 無論是在與盟友還是對手交流, 美國總是要展現出「領導者」的地位。 在任何事情面前都是「美國優先」, 只要是美國盟友都逃不掉被坑的命運。 雖然拜登曾多次想對外展示「美國回來了」, 但還是換湯不換藥, 這段時間歐洲感受應該最深。

之前, 美國從喀布爾撤軍, 就未曾和盟友商量擅自撤軍, 導致這些盟國軍隊措手不及。 美國的背叛和欺騙, 讓更多西方國家警醒, 永遠主張「美國優先」的白宮已經不再可靠, 歐洲是時候實現戰略自主了。

在這件事後, 美國又故意撇開歐盟, 和英國、澳大利亞組建新的「AUKUS」聯盟, 甚至還挖了法國巨額「潛艇訂單」的牆角, 再次引發歐洲各國的憤慨。 即使美國傷歐洲盟友千萬遍, 但在過去一段時間內, 歐洲的外交政策仍然還是跟著美國轉。 不過在其他方面, 歐洲逐漸開始撇開美國, 輪到歐洲不帶美國玩了。

據塔斯社近日報導稱, 歐洲太空總署正與成員國展開內部討論, 打算加入國際月球科研站專案的可能性。 在這之前, 中俄聯合舉行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研討會, 來自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專家罕見參與。

在3月份, 中俄簽署了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諒解備忘錄,

雙方將共同制定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規劃、論證、設計、研製、實施和運營等方面協作。 現在, 歐洲向中俄牽頭的這個項目拋出橄欖枝。 同時, 歐洲航天局的太空人已經開始學習中文, 為登上中國空間站做準備, 進一步加深和中國航太交流和合作。

而只有美國是孤家寡人, 因為美國方面有法律和政治上的限制, 無法和中國航太機構進行深入合作。 為了遏制中國航太, 美國曾出臺了「沃爾夫條款」, 禁止美國航太機構和中國合作, 現在這個法律反倒成了絆腳石。

在看到中國航太成就後, 之前曾表示支援「沃爾夫條款」永久化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尼爾森改變了態度, 前段時間他表示, 中美展開太空競賽很不幸, 希望中國能成為NASA的合作夥伴, 不過美方提出的條件不太可能被中國接受。

可以說, 國際太空合作已經是大勢所趨, 但美國仍然「固步自封」。 雖然說歐洲參與中俄科研專案, 這不應該被列為是「站隊」。 但是在美國主導的西方眼中, 凡事都能政治化, 中國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之外,

難道不正是基于政治的施壓嗎?

美國坑了盟友, 也坑了自己。 除了科研方面, 歐洲還在經濟、能源上加強和中俄合作。 目前歐洲深受供應鏈短缺、能源危機影響, 頻繁開始示好中俄。

致力于研究世界各地的消費市場的英國市場研究機構英敏特公司研究報導顯示, 多家歐洲企業正向中國表示「初心不變」,中國對全球供應鏈發揮了關鍵作用。此外,在中國5G技術方面更多美國盟友鬆口了,也不再一味拒絕中國企業參與。而對于俄羅斯,北溪-2號專案建成,歐洲將和俄羅斯建造更緊密的經濟聯繫。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治》新聞網報導稱,拜登正啟程前往歐洲參加G20峰會,美民主黨急為拜登歐洲行「充值」,將在會上證明「美國回來了」,但此行可能會讓拜登尷尬。但拜登為了拉攏盟友,還是會高高在上「求和」哄騙盟友。需要警惕的是,雖然歐洲在個別領域選擇靠近中俄,但是根深蒂固的偏見和對抗不可能瞬間消除,不要太過存在幻想。 

多家歐洲企業正向中國表示「初心不變」,中國對全球供應鏈發揮了關鍵作用。此外,在中國5G技術方面更多美國盟友鬆口了,也不再一味拒絕中國企業參與。而對于俄羅斯,北溪-2號專案建成,歐洲將和俄羅斯建造更緊密的經濟聯繫。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治》新聞網報導稱,拜登正啟程前往歐洲參加G20峰會,美民主黨急為拜登歐洲行「充值」,將在會上證明「美國回來了」,但此行可能會讓拜登尷尬。但拜登為了拉攏盟友,還是會高高在上「求和」哄騙盟友。需要警惕的是,雖然歐洲在個別領域選擇靠近中俄,但是根深蒂固的偏見和對抗不可能瞬間消除,不要太過存在幻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