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神奇的中子彈:只殺傷坦克兵,同時保證坦克毫髮無損

中子彈屬于核武器的一種, 為什麼網上很少出現討論?根本原因在于:中子彈是一種用途相對比較狹窄單一的戰術型核武器, 沒有氫彈那種亡國滅種的巨大威力, 而且其使用上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適合使用的場合不多, 自然也就沒有什麼討論。

(在核彈家族中, 中子彈絕對是個「小弟弟」)

中子彈正式的名稱叫「增強輻射彈」, 嚴格來說, 應該算是氫彈的一種, 但是中子彈是一種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力的低當量小型氫彈。 和毀天滅地, 且能量層級無限大的氫彈相比, 中子彈有兩個特點:第一, 中子彈的爆炸當量普遍很小, 屬于戰術核武器范疇;第二, 中子彈主要依靠高能中子輻射來殺傷人員, 其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和光輻射都相對較小, 因此相對「乾淨」。

(鋪天蓋地的鋼鐵洪流, 是北約在冷戰期間揮之不去的噩夢)

中子彈最早由美國在冷戰時期提出, 主要是為了有效對抗蘇聯部署在東歐國家的「鋼鐵洪流」。 在當時, 華約國家在坦克裝甲部隊數量和質量上佔據雙重優勢, 北約國家如果不使用小型戰術核武器, 根本無法抵擋。 這時候「中子彈」就成為西方國家最為重視的武器。

中子彈的爆炸當量普遍在5萬噸TNT當量以下,

很多僅有1萬噸左右, 最小的甚至只有5000噸, 而且其爆炸後主要依靠中子輻射來殺傷敵人, 中子是不帶電粒子, 放射性沾染小, 幾乎不會對環境構成什麼影響, 非常適合作為防守反擊的武器。 而且中子的穿透力很強, 可以穿透坦克裝甲車的鋼制外殼, 直接殺傷人體。 被中子彈襲擊的部隊, 很可能武器裝備一切完好, 只是人員全部死亡, 所以當時的北約國家非常青睞這種高效率的殺傷武器。

但是中子彈僅僅在冷戰時「火」了一陣子, 就基本銷聲匿跡了, 因為這種武器最大的缺點是非常容易防護!蘇聯戰後的第一代主戰坦克T-55A,

就在其車體內部專門增加的防輻射內襯, 從而大幅降低了中子輻射對人體的殺傷。

而且現代坦克裝甲車等, 大多採用傾斜式裝甲設計, 這一方面可以變相增加裝甲防護水準, 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遭到戰術核武器打擊時, 依然保持整車穩定, 不會被衝擊波掀翻。 可以說, 中子彈對裝甲部隊的殺傷已經大打折扣。

除了車載的防輻射內襯, 只要人體能夠躲在1米左右的泥土、磚牆等障礙物後面, 同樣可以保證有效生存, 因為這些非金屬物質也會大量吸收中子。 這樣中子彈對于人員的殺傷也大幅縮水, 其戰術意義已經不大, 被淘汰也是理所當然的。

(其實早在50年代,蘇軍列裝的T-55A型坦克就在裝甲中專門鑲嵌了防輻射內襯)

現在各國研製的坦克、裝甲車等作戰車輛中,「三防裝置」已經是不成文的標配,所以中子彈已經失去了其特定功效,所以基本淡出了歷史舞臺,這也是當前很少有人討論這種武器的原因。

(其實早在50年代,蘇軍列裝的T-55A型坦克就在裝甲中專門鑲嵌了防輻射內襯)

現在各國研製的坦克、裝甲車等作戰車輛中,「三防裝置」已經是不成文的標配,所以中子彈已經失去了其特定功效,所以基本淡出了歷史舞臺,這也是當前很少有人討論這種武器的原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