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凍」不是受凍,怎麼凍、凍哪裡都有講究!4個部位一定要注意保暖!

俗話說「春捂秋凍」。 在中醫眼中, 體溫下降利于人體陽氣內藏(冬藏), 秋季六節氣的養護調節重在著裝和保暖, 但增加衣物的過程需循序漸進。

秋凍就是「秋不忙添衣」, 但這要看情況靈活掌握, 怎麼凍、凍什麼部位大有講究。

不同人群應區別對待

秋天是由熱轉冷, 增強對寒冷的耐受性, 有助我們應付更為殘酷的嚴冬。 浙江省中醫院下沙院區辦公室主任裘生梁曾介紹, 初秋, 暑熱未盡, 涼風時至, 衣被要逐漸添加, 但不可一下加得過多, 捂得太嚴。 「月落烏啼霜滿天」的晚秋, 穿衣可略少, 有意識地讓人體「凍一凍」, 但要有限度, 以自己能接受、不會「凍」出病為度。 晚秋少穿一件衣服, 為的是避免因多穿衣服產生熱汗, 汗液蒸發, 陰津耗傷, 陽氣外泄。 這是順應秋天陰精內蓄陽氣內收的養生需要, 也是為冬季藏精做好耐寒的準備。

民間俗語曰:若要小兒安, 須帶幾分饑和寒。

微寒的剌激, 可提高大腦的興奮性, 增加皮膚的血流量, 使皮膚代謝加快, 機體耐寒能力增強。 除了兒童, 成年人在秋季也需略帶寒, 而這個「寒」的尺度, 要根據個人體質自己掌握。 老人及慢性病患者, 對「受凍」的選擇要十分謹慎, 但是緩慢添衣是可取的。 中醫口中的「秋凍」, 不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上, 而且可以將其引申為秋季的一種養生法則, 如睡覺不要蓋得太多, 多蓋容易導致出汗傷陰耗津。

秋季最好緩慢添衣

那麼, 凍到什麼程度就要注意添衣呢?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玉英曾介紹, 15℃一般為準。 秋天如果氣溫降到15℃以下, 維持兩周以上, 我們就可以穿上秋冬的衣服了。

穿衣又需要注意些什麼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劉巧平提醒,

穿衣服要儘量做到上薄下厚, 就是足部、腿部要保暖。 肚臍不能露, 腳、關節這些部位不能露。

秋冬換季, 穿衣服應該一層層遞增。 在晝夜溫差超過8~10攝氏度的時候, 也要適當增減衣物。 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人只適合「春捂」, 並不適合「秋凍」, 如老人及慢性病患者, 要根據個人耐受程度添加衣物。

身體4個部位不能凍

秋凍對身體的不同部位要區別對待。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張彥紅提醒, 有4個部位一定要注意保暖, 分別是腹部、腳部、頸部和肩部。

上腹部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 下腹部受涼容易誘發女性痛經和月經不調。 腳是人體離心臟最遠的地方, 而且腳部彙聚了全身經脈,

俗語說「腳冷則冷全身」, 因此腳部的保暖非常重要。 頸部受冷向下可引起肺部癥狀為主的感冒, 向上則導致頸部血管收縮, 不利于腦部供血。 肩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較脆弱, 受冷後容易受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