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比起學習成績,我更希望她是個打不倒,壓不垮的孩子

最近收到好幾個朋友私信問, 怎麼引導孩子內心強大呢? 不知道為什麼, 看到這個提問,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 你們應該想象不到, 我工作頭兩年還總哭鼻子吧。 現在回想, 做這個六年, 倒是幫助我打造了一個「大」心臟。 因為自己也不是天生「強大」, 還是個高敏感人, 特別想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談, 可以怎麼引導孩子。 1 心理優勢 快7年了, 想想也特別不可思議, 曾經只做PPT的人, 卻做到了每天碼字至少3000以上。 我的文筆並不好, 這一點這麼多年了, 一直會收到這樣的回饋, 讀不下去, 文字功底真的差。 以前也會難過,
時不時玻璃心了就會覺得, 自己還是別做了, 幹回老本行, 做品牌經理, 我是有絕對信心的。 但後來再收到這些留言, 我不那麼想了, 我反而挺坦然接納這些回饋, 我覺得是事實, 但我已經不那麼在意了。 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轉變, 就非常好奇地進行了一番自我探究,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發現, 我找到了自己的優勢所在, 而這些也是留言回饋我的。 我雖然文筆不生動流暢, 但我條理邏輯清晰, 我能夠把很多深澀概念講透, 還能舉一反三和生活工作結合。 那一刻, 我就意識到了, 原來想要內心強大, 並不是假裝不在意, 而是發自內心地認可自己的「絕對優勢」, 那麼自然就明白, 別人的評價不能定義完整的自己。 作家, 這個標籤至今還是我最在意的,
自然我還是會在意說我文筆不夠好的評價。 但這種在意和幾年前的已經完全不同了, 不會有玻璃心, 反而變成了鞭策我自己努力提升的動力了。 這一點對于我養育小D也是非常有啟發的。 老朋友都知道, 小D是個極其慢熱謹慎的孩子, 之前因為早產導致大運動落後同齡人。 我從她2歲不到就意識到了, 當她開始進行社交, 不可避免就會遇到比較, 而且大機率, 別人比較的都是事實。 那我要做的, 就是從小幫助她看到自己的「絕對優勢」, 不斷去強化, 讓她明白自己擁有「獨一無二」的特點。 比如, 當時小D雖然大運動發展慢, 但語言發展還是不錯的。 那我在幫助她追趕大運動的同時, 會有意識地強化她的語言能力。
不僅如此, 她進入托兒所/幼稚園, 我也會把她的優勢告訴老師, 再次強調, 小D非常熱愛閱讀, 愛講故事, 愛玩過家家遊戲, 想象力很豐富。 那麼當她能帶著小朋友不斷不斷編各種好玩的過家家遊戲時, 那一刻她是自信而發光的, 而大運動落後這件事雖然是事實, 但完全不會「打垮」她。 而遊戲也讓她結交到了好朋友, 集體中的融入感, 也進一步説明她認識到, 不需要「完美」才能有朋友, 被認可。 這一點, 我在養育小D的各個階段都會使用。 總結起來就是這個關鍵字, 打造孩子的心理優勢。 比如幼小銜接要不要做, 我就會提前評估孩子的類型, 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快而廣的孩子, 就是那種我們老人經常會說的「聰明, 但是容易飄」的孩子。
他們學習很快, 經常一講就通, 但似乎懂了就沒有興趣去精益求精了。 第二類是慢而深的孩子, 他們不是那種傳統意義非常聰明的孩子, 上手會慢一點, 但一旦理解了, 反而更願意自己在那裡琢磨, 越學越深入。 仍然要強調一下, 這兩類孩子沒有絕對好壞的, 關鍵還是因勢利導, 都是有策略去引導的。 我會建議第二類的孩子可以進行一下「幼小銜接」, 幫助把小學要學的」大骨頭「拆分一下, 提前讓孩子掌握一點。 像小D就是第二類的孩子, 我就會有策略地進行一些。 目的不是趕超, 而是保持心理優勢, 不至于一進入小學, 因為暫時的跟不上, 而一下子把自己的自信擊垮了。 心理優勢, 就像是一張網。 擋不住別人說你的嘴,
但我們都可以在心裡織一張有力量的網。 關鍵在于, 做自己的欣賞者, 更要做孩子的欣賞者。 2 拉伸舒適區 看到這裡, 肯定有人要問了, 那如果一味強調心理優勢, 會不會變得盲目自大了呢? 肯定會的, 這也是在提醒我們, 人的發展不是「一招鮮」, 而是「組合拳」。 再來說我自己的故事。 這幾年, 我取得了一些小成績, 在「大J」這個名字後面多了不少頭銜。 也會有過驕傲的時候, 倒不會表現得洋洋自得, 但對于自己的選擇和決策會變得「冒進」。 這是我後來回頭看才意識到的, 因為過去的努力給了正向回饋, 于是下意識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而缺少了風險意識。 所以, 老朋友們都知道, 從2017年開始, 我每年至少都會給自己折騰一兩件新的事情。 你們可以認為這是在突破舒適區,而于我而言,更是讓我去探索自己的「能力邊界」。 這樣的事情很多很多,公號分享的階段性成果背後,都是無數的坑、砸進去的錢、投入的精力和時間,還有一次次自我認知的清晰:原來我不是無所不能。 但因為我有了自己的心理優勢,自己是個內容創作者,那麼當我去試錯的時候,其實我的自信不會垮,反而讓內心更加強大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我不害怕失敗了,很多成功者總會太依賴于自己的「成功」,而不敢去嘗試。 而這樣的心態又會反過來,讓他們面對任何的攻擊質疑都會切換到應激模式,因為那是他們唯一可以依賴的東西了。 而當我「失敗」了很多後,人的格局真的會打開,就會覺得,有輸有贏,有失敗有成功,這才是生活的常態。 這時候,當別人再來質疑你時,我反而不覺得是攻擊,而是驗證,是啊,這個就是沒做好呀,人生嘛。 這點對于養育小D也是同樣適用的。 當小D開始有了幾個她擅長的「技能」後,我就會有意識地去拉伸她的舒適區。 比如,她語言好,大運動不好,我就多給她報各種集體運動班,讓她去體驗,自己在同齡人中是比較差的那個。 會哭嗎?會沮喪嗎?當然! 但她並不需要像我這樣自己面對,我可以陪伴她,引導她。 這些話,做公號的六年裡,我一直在對自己說,也會在引導小D的時候說,而如今,這些話小D自己也會說,甚至會說出來開解我和她爸爸。 就是這麼神奇,當我們把這些話內化成我們的行為準則,我們的價值觀後,再面對他人的評價時,真的就發現,沒什麼大不了。 如果說,心理優勢是內心的網,幫助我們過濾那些「負面」評價;那麼自我對話就是真正的盔甲,「打不倒我們的,反而讓我們更加強大」。 今天分享的是如何成為「內心強大」的人,最後也要提醒大家區分,真正強大和外強中乾。 我們自己做人,包括養育孩子,最要不得的就是,覺得這個性格好,而非擰巴著自己,假裝成為那樣的人。 比起「優秀」,我更願意讓孩子先成為自己舒服、喜歡的人。因為只有舒服了,那些優秀質量都是可以慢慢習得的。 真正的內心強大,是因為自己有了一套如何評價自己、如何看待他人的價值體系,並且活得無比自洽和自在。于是可以真的不用活在別人的眼中和嘴上。 希望我們和孩子都能做到。 你們可以認為這是在突破舒適區,而于我而言,更是讓我去探索自己的「能力邊界」。 這樣的事情很多很多,公號分享的階段性成果背後,都是無數的坑、砸進去的錢、投入的精力和時間,還有一次次自我認知的清晰:原來我不是無所不能。 但因為我有了自己的心理優勢,自己是個內容創作者,那麼當我去試錯的時候,其實我的自信不會垮,反而讓內心更加強大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我不害怕失敗了,很多成功者總會太依賴于自己的「成功」,而不敢去嘗試。 而這樣的心態又會反過來,讓他們面對任何的攻擊質疑都會切換到應激模式,因為那是他們唯一可以依賴的東西了。 而當我「失敗」了很多後,人的格局真的會打開,就會覺得,有輸有贏,有失敗有成功,這才是生活的常態。 這時候,當別人再來質疑你時,我反而不覺得是攻擊,而是驗證,是啊,這個就是沒做好呀,人生嘛。 這點對于養育小D也是同樣適用的。 當小D開始有了幾個她擅長的「技能」後,我就會有意識地去拉伸她的舒適區。 比如,她語言好,大運動不好,我就多給她報各種集體運動班,讓她去體驗,自己在同齡人中是比較差的那個。 會哭嗎?會沮喪嗎?當然! 但她並不需要像我這樣自己面對,我可以陪伴她,引導她。 這些話,做公號的六年裡,我一直在對自己說,也會在引導小D的時候說,而如今,這些話小D自己也會說,甚至會說出來開解我和她爸爸。 就是這麼神奇,當我們把這些話內化成我們的行為準則,我們的價值觀後,再面對他人的評價時,真的就發現,沒什麼大不了。 如果說,心理優勢是內心的網,幫助我們過濾那些「負面」評價;那麼自我對話就是真正的盔甲,「打不倒我們的,反而讓我們更加強大」。 今天分享的是如何成為「內心強大」的人,最後也要提醒大家區分,真正強大和外強中乾。 我們自己做人,包括養育孩子,最要不得的就是,覺得這個性格好,而非擰巴著自己,假裝成為那樣的人。 比起「優秀」,我更願意讓孩子先成為自己舒服、喜歡的人。因為只有舒服了,那些優秀質量都是可以慢慢習得的。 真正的內心強大,是因為自己有了一套如何評價自己、如何看待他人的價值體系,並且活得無比自洽和自在。于是可以真的不用活在別人的眼中和嘴上。 希望我們和孩子都能做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