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港影:以票房、咖位、獎項和片酬,論四大天王在影壇的地位

再次重申。

四大天王不是組合, 也並非香港樂壇的炒作、包裝和捆綁的結果。

而是憑無可辯駁的實力躍居香港樂壇頂端的四個歌手。

很多人連他們每個人的軌跡都不清楚, 就瞎評一氣, 或者僅聽過早期幾首歌曲就敢開口評價唱功。

其實凡事都是可用一句話概括, 沒有調查, 就沒有發言權。

很多張口閉口唱功的人, 你問他什麼是唱功, 估計只得張口結舌。

對這些人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今天談另一個話題。

有人說, 四大天王是歌壇封王, 影壇根本排不上號。

有道理嗎?有道理。

因為在一開始, 四大天王的概念確實僅針對歌壇。 他們是繼許冠傑、譚詠麟和張國榮之後銷量能夠超越四白金的歌手, 但和前輩歌手的挨個走上前臺不同, 他們是集體躍升, 在同時段幾乎每個人都能拿出超過四白金銷量的唱片出來, 故封四大天王。

張學友首張專輯《Smile》, 郭富城普通話專輯就不說了,

連發三張全亞洲超百萬, 首張精選集《請把我的情感帶回家》和首張粵語專輯《跳不完·愛不完·唱不完》, 黎明《是愛是緣》, 劉德華《真我的風采》, 唱片銷量資料都經得起考證, 均是四白金以上。

但另一方面, 四人中劉德華早在1981年就進軍大銀幕, 拍了《彩雲曲》, 郭富城亦于走紅前拍了第一部電影《飛越危牆》, 張學友發行首張專輯的次年就接拍電影《霹靂大喇叭》, 因歌壇地位急升而被大幅加戲, 可惜加戲不加價, 片酬只拿了四萬港幣, 黎明亦于做歌手前開始在電影中跑龍套。

所以他們從一開始就是歌影雙棲。

而如果談到影壇地位, 則需要從票房、咖位和作品方面去觀察。

票房其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它不僅僅是演員號召力的體現, 而是與題材和主創團隊都有關係。

包括雙週一成, 也離不開題材類型優勢。

九十年代屬于雙週一成的全盛期, 十年裡票房榜前十, 他們拿了44次, 十個年冠拿了9個。

如果以參演為標準, 四大天王總計有21次票房榜前十, 其中劉德華絕對主力,

單人奪得14次前十, 張學友和黎明均3次, 郭富城《風雲之雄霸天下》奪得一番年冠, 然後是鄭伊健的8次和李連杰的6次前十。

所以九十年代的票房情況, 雙週一成是絕對統治地位, 其後以單人而言劉德華、鄭伊健和李連杰三人最強, 張學友三次都屬于配戲、黎明一次客串, 郭富城的《風雲之雄霸天下》是嘉禾影業簽下他之後開拍的第一部重頭製作, 他也不負眾望, 一舉贏下雙週一成。

兩千年代來臨, 周星馳出手三次, 三個年冠。

四大天王總計奪得26次票房前十、三個年冠。 劉德華仍然絕對主力, 單人奪得19次票房前十和三個年冠, 郭富城三次、黎明和張學友各兩次前十。 梁朝偉崛起, 奪得三個年冠和11次前十, 鄭伊健三次上榜前十,

古天樂以喜劇迅速上位, 如果不計主配他一共上榜15次。

接下來是一零年代, 票房的較量轉移至內地市場。

四大天王總計有18次票房前十、兩個年冠。 郭富城崛起, 單人七次票房前十和兩個一番年冠、一次破紀錄, 劉德華八次、張學友三次前十, 黎明消失在榜單上。

甄子丹兩度奪得年冠,此外進入前十榜最多的人是古天樂,不考慮主角配角問題共計22次,梁朝偉一次進入前十,鄭伊健消失。

經過數十年大浪淘沙,兩位天王穩踞香港影壇號召力最強的影星位置,其次是甄子丹、梁朝偉和古天樂,其他人要麼消失、要麼居于配戲地位。

三番內主演計算,內地過十億票房,周潤發三部、劉德華三部、郭富城三部、甄子丹三部、梁朝偉和古天樂各一部,大製作香港電影皆在周潤發之外的五人中間輪轉,這就是票房之爭的結果。

這叫排不上號?

咖位和獎項問題。

雙週一成,和李連杰,這幾位不能以常規討論,不提。

四大天王除了張學友,均是主角情形居多,而刨除幾位大佬,其他人也很難在咖位上壓制四人。

比如一再提到的鄭伊健,他咖位大過古天樂和一眾中生代,但不管遇到哪位天王,都要退居其後,梁朝偉與四大平番,甄子丹動作類型不參與討論,古天樂更次之。

所以咖位問題簡單明瞭。

再看獎項,以華語三金為統計物件。

四大天王在獎項上的成就有,郭富城的連莊金馬影帝和一個金像影帝,劉德華三個金像影帝、兩個金馬影帝和一個金像男配獎,黎明一個金馬影帝以及張學友的金馬、金像男配獎各一個。

香港影壇男星,梁朝偉八個影帝排第一、然後是五個影帝的梁家輝、劉德華和周潤發,接下來就是三個影帝的郭富城、劉青雲和張家輝、成龍四人並列,問題藝人不提。

這個成績很弱嗎?

所以綜合咖位和獎項而言,非但不弱,三個影帝以上層級天王占比四分之一。

最近十年內橫掃金像的七部電影,郭富城三部、劉德華和黎明各一部,這就占去五部。

到底是誰排不上號?

最後聊一下片酬情況。

舊報紙資料顯示,1993年的片酬榜上,劉德華第五位八百萬,郭富城第十位100~150萬,黎明與張學友排名第十三、十四位,均為50~100萬,那個時候梁朝偉亦僅50~150萬。

當然片酬並非一成不變。

郭富城的片酬,在1996年和嘉禾簽約時大幅沖高,其後接拍《風雲之雄霸天下》。

用翁子光的話來說,郭富城的片酬一直都是香港演員裡最貴的那一級。

但上述媒體披露的片酬,其實並不特別準確。

不同類型和投資規模的電影,片酬肯定會隨之浮動。比如劉德華2005年做「亞洲新星導」計畫,自己披露三部戲片酬1250萬,也就是平均一部電影400萬左右,而郭富城在2009年接拍《風雲Ⅱ》時媒體報導其片酬為600萬,鄭伊健僅300萬。

2015年郭富城接拍《踏血尋梅》、《道士下山》和《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三部戲,媒體報導其收入4500萬,亦可推測其單部大製作商業片片酬應超過兩千萬。

與最近一次報導,劉德華與郭富城兩位天王的片酬均為2500萬非常一致。

這個片酬不能排上號?

所以回到題目。

四大天王在影壇究竟什麼地位?

三個字,非常強。

劉德華一開始就是中流砥柱,郭富城緊隨其後,目前並駕齊驅。

就趨勢而論,未來地位還將更高。

甄子丹兩度奪得年冠,此外進入前十榜最多的人是古天樂,不考慮主角配角問題共計22次,梁朝偉一次進入前十,鄭伊健消失。

經過數十年大浪淘沙,兩位天王穩踞香港影壇號召力最強的影星位置,其次是甄子丹、梁朝偉和古天樂,其他人要麼消失、要麼居于配戲地位。

三番內主演計算,內地過十億票房,周潤發三部、劉德華三部、郭富城三部、甄子丹三部、梁朝偉和古天樂各一部,大製作香港電影皆在周潤發之外的五人中間輪轉,這就是票房之爭的結果。

這叫排不上號?

咖位和獎項問題。

雙週一成,和李連杰,這幾位不能以常規討論,不提。

四大天王除了張學友,均是主角情形居多,而刨除幾位大佬,其他人也很難在咖位上壓制四人。

比如一再提到的鄭伊健,他咖位大過古天樂和一眾中生代,但不管遇到哪位天王,都要退居其後,梁朝偉與四大平番,甄子丹動作類型不參與討論,古天樂更次之。

所以咖位問題簡單明瞭。

再看獎項,以華語三金為統計物件。

四大天王在獎項上的成就有,郭富城的連莊金馬影帝和一個金像影帝,劉德華三個金像影帝、兩個金馬影帝和一個金像男配獎,黎明一個金馬影帝以及張學友的金馬、金像男配獎各一個。

香港影壇男星,梁朝偉八個影帝排第一、然後是五個影帝的梁家輝、劉德華和周潤發,接下來就是三個影帝的郭富城、劉青雲和張家輝、成龍四人並列,問題藝人不提。

這個成績很弱嗎?

所以綜合咖位和獎項而言,非但不弱,三個影帝以上層級天王占比四分之一。

最近十年內橫掃金像的七部電影,郭富城三部、劉德華和黎明各一部,這就占去五部。

到底是誰排不上號?

最後聊一下片酬情況。

舊報紙資料顯示,1993年的片酬榜上,劉德華第五位八百萬,郭富城第十位100~150萬,黎明與張學友排名第十三、十四位,均為50~100萬,那個時候梁朝偉亦僅50~150萬。

當然片酬並非一成不變。

郭富城的片酬,在1996年和嘉禾簽約時大幅沖高,其後接拍《風雲之雄霸天下》。

用翁子光的話來說,郭富城的片酬一直都是香港演員裡最貴的那一級。

但上述媒體披露的片酬,其實並不特別準確。

不同類型和投資規模的電影,片酬肯定會隨之浮動。比如劉德華2005年做「亞洲新星導」計畫,自己披露三部戲片酬1250萬,也就是平均一部電影400萬左右,而郭富城在2009年接拍《風雲Ⅱ》時媒體報導其片酬為600萬,鄭伊健僅300萬。

2015年郭富城接拍《踏血尋梅》、《道士下山》和《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三部戲,媒體報導其收入4500萬,亦可推測其單部大製作商業片片酬應超過兩千萬。

與最近一次報導,劉德華與郭富城兩位天王的片酬均為2500萬非常一致。

這個片酬不能排上號?

所以回到題目。

四大天王在影壇究竟什麼地位?

三個字,非常強。

劉德華一開始就是中流砥柱,郭富城緊隨其後,目前並駕齊驅。

就趨勢而論,未來地位還將更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