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一哭二鬧三打滾,你的第一句話,決定TA的一生

週末忙裡偷閒, 看了一眼浙江衛視的綜藝節目《不要小看我》, 恰好就看到這一幕:

節目中的雷雷小朋友, 因為情緒失控, 把手裡的拖鞋砸向了別的小朋友。

作為老師的張萌在努力跟他講道理的時候, 他又砸了垃圾桶。

最後張萌只能架住他, 直接把他請出教室, 讓他冷靜一下。

節目播出後, 這一幕在微博上引發了熱議:#孩子發脾氣時該對抗管教嗎?#

在2萬條討論中, 基本都是媽媽們的吐槽: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真的太難教育了, 說不得、罵不得、打不得, 真的氣到內傷。

沒錯, 如果你問媽媽們, 育兒過程中, 遇到最崩潰最無力最抓狂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90%的媽媽都會回答你: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不給買玩具, 立馬躺地上打滾;

不給吃零食, 恨不得把家裡東西都摔一遍;

自己玩玩具不順心, 也能沖過來打別人一頓;

……

平時可愛的孩子, 發起脾氣來, 再溫柔的媽媽也想分分鐘扔掉TA。

遇上脾氣大的孩子, 一天不順心個七八九十次那都是正常的。

圖源:《不要小看我》

所以, 考驗我們這些作為家長的, 往往不是我們有多高超的育兒技巧, 而是我們如何面對那個發脾氣的孩子。

當孩子發脾氣時, 你如何應對, 其實對孩子的成長, 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很多家長面對情緒上頭的孩子, 通常來說, 有這三種應對方式:

第一、以暴制暴型。

孩子發脾氣, 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以暴制暴:「不準哭!」、「閉嘴」、「再鬧我就不要你了!」

這招看上去很有用, 孩子會在家長的恐嚇下立馬安靜, 但這招, 對孩子的傷害卻最大。 那些被短暫喝停的孩子, 把所有的壞情緒都積壓在了心裡, 他們的性格會因此變得更加易怒、暴躁、甚至是扭曲。

第二、冷處理型。

孩子哭鬧的時候, 很多家長會用冷處理的方法:「你先哭一會, 哭完我們再說」、「等你平靜下來再找媽媽溝通」。

這招看上去似乎很民主, 很人性化, 但其實本質上是家長拒絕回應孩子的壞情緒, 讓孩子獨自面對。 被冷處理的孩子會覺得:我的傷心、憤怒、痛苦, 甚至我這個人, 對爸爸媽媽來說, 都是不重要的。 長此以往, 孩子會漸漸喪失安全感, 甚至產生極大的自卑感。

第三種、溫柔接納型。

真正發自心底愛孩子的家長, 都是能接納孩子情緒的家長。 孩子很暴躁的時候:「媽媽知道, 媽媽都懂, 媽媽先抱抱你。 」

先去接納並理解孩子的情緒, 然後再聰明地引導孩子化解壞的情緒, 孩子才能學會如何與自己的情緒相處, 才能感受到父母對TA的關心與愛護, 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長。

圖源:《不要小看我》

孩子每一次的發脾氣, 都是給父母一個體察他情緒、引導他成長的契機。

孩子發脾氣不是壞事

阻止孩子發脾氣才是絕對的壞事

孩子的情緒就像六月的天氣, 前一秒興高采烈, 風平浪靜, 下一秒就能暴風驟雨, 天崩地裂。

在綜藝《超級育兒師》中, 有這樣「雞飛狗跳」的一幕:

因為媽媽不同意女孩在飯前喝牛奶,

導致女孩不開心, 開始瘋狂發脾氣, 扯媽媽衣服、通過蹦跳來宣洩不滿......

旁邊的媽媽, 一個勁兒的給孩子講道理甚至恐嚇:

「現在不能喝牛奶, 馬上吃飯了, 現在喝牛奶你就不吃飯了。 」

「再哭媽媽就走了!」

女孩聽到媽媽說要走了, 更加失去理智, 乾脆坐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起來。

媽媽一味的恐嚇和威脅想阻止孩子發脾氣, 這樣不僅讓孩子感到更加無助, 甚至還因為恐懼尿了褲子......

愛發脾氣是孩子的典型性格特徵。 面對孩子的發脾氣, 家長用吼叫的方式阻止並不能解決問題, 越壓抑、越否認、越投射, 情緒越強烈。

但遺憾的是, 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一點, 他們只是覺得:孩子哭鬧, 就得阻止。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過:「讓孩子將脾氣發完,

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 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 阻止發脾氣才是。 」

因為, 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有負面情緒, 不可避免。 我們愛孩子暖心可愛的一面, 也要學會接納孩子的壞情緒。

接納, 不是放任孩子哭鬧、暴力發洩;關鍵是如何教孩子合理排解負面情緒, 不讓壞心情、壞心態日積月累, 成為性格中的一部分, 影響心理健康、精神狀態, 拖累未來的學習、生活、交友、學業……

我們都知道壞情緒、壞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因此,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 家長要讓孩子把情緒發出來, 並教會他們識別不同的情緒, 恰如其分的表達出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