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讀《知否》,盛家可以成為滿門簪纓,與盛紘的4個優點有直接關係

如果你沒看過《知否》原著, 只看過劇版《知否》, 可能會反感盛紘這個角色。

在劇版裡, 盛紘寵妾滅妻, 極為偏心, 為了愛妾林噙霜不但冷落了嫡妻王若弗,

而且對盛明蘭生母衛小娘的慘死視而不見, 對年幼喪母的女兒盛明蘭也不怎麼關心。 盛明蘭為余嫣然爭奪亡母遺物打馬球, 盛紘還責罰了盛明蘭。

實際上, 在原著裡, 盛紘並不是一個太糟糕的父親, 連盛明蘭的祖母盛老太太都這麼評價盛紘:「你老子做丈夫平平, 做兒子也不過爾爾, 不過當爹卻還不壞的, 他挑女婿媳婦的眼光大都不錯。 」

盛明蘭對待父親盛紘, 其實也還算滿意:

「好吧, 這個極品爹雖各種不靠譜, 曾為了新家庭忘記嫡母, 為了小三忘記原配, 後來又為了前程忘記‘真愛’……不過, 也用了十幾年了, 湊合得了。 」

讀《知否》原著, 你會發現盛家可以成為滿門簪纓, 與盛紘的4個優點有直接關係。 在那個年代,

他不算差。

1、踏踏實實做事業, 不冒進, 給一家老小提供一個安穩的生活;

盛紘的父親作為一位才華橫溢的探花郎, 又娶了勇毅侯府獨女, 本來可以前程似錦, 振興家族, 可是, 他寵妾滅妻, 不僅害慘了深愛他的妻子盛老太太, 而且也早早丟了性命。

在嫡母盛老太太的撫養下,

盛紘考取了功名, 走上了仕途。 做官期間, 盛紘一直秉承著一個原則, 那就是不冒進, 不參加任何黨爭, 踏踏實實做自己的官, 搞好政績, 不亂站隊。

盛紘不參與黨爭的做法有多麼明智?古代仕途多流血, 朝局也不穩, 全書裡就出現了兩次京城變亂, 如果站錯了隊, 整個家族都完蛋了。

古代仕途皆流血, 她見過被披枷帶鎖押解京城的官吏, 見過被抄沒至家破人亡的官宦人家, 曾一起吃過茶說過笑的閨閣女孩, 卻轉眼因父兄獲罪, 而被罰入教坊司, 甚至淪為官妓。

盛紘踏踏實實做官, 在堂兄盛維的幫助下可以給一家老小提供一個安穩富裕的環境。 不管哪位皇帝上位, 都不會找他的麻煩。

很多人都做著一夜暴富的美夢, 希望可以儘快過上富裕的生活, 可是, 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很容易全部打碎的。 正如那句話, 投資有風險, 投資需要謹慎。

2、對子女管教嚴格, 決不允許敗家子出現;

作為父親, 盛紘對子女管教嚴格, 尤其是對不著調、需要人時時刻刻看著的盛長楓。

盛紘十分重視兒女們的教育問題, 請來了名師莊先生教導兒女們讀書, 時時刻刻查問兒子們的功課, 讓他們必須考取功名, 靠自己的本事成材。

對待女兒, 盛紘也頗有遠見, 從來不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歪理, 認為女兒讀書明理很重要:

「雖說女孩子家無需學出滿腹經綸來, 但為人處世,明理是第一要緊的,多懂些道理也是好的,免得將來出去一副小家子氣被人笑話。」

盛長楓誤交損友,結識了一位奇女子,盛紘知道了之後,立馬狠狠收拾了盛長楓一頓。為了督促兒子盛長楓考取功名,可以自食其力,盛紘幾乎是按照吃飯的次數教訓兒子,督促他讀書。

在盛紘的教育下,盛家的三個兒子頗有出息,三子皆為兩榜進士,入仕為官,盛長柏更是已入封名臣閣的兩朝元老,四次入閣,三度拜相,履及六部十三省,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一個家族要想變得興旺,必須有出息的子孫,一個本來還算興旺的家族要衰敗,也不難,出現一兩個敗家子就行了。

兒女是否有出息,關鍵要看父母的教育,如果父母立身正,以身作則,不溺愛子女,對子女的學業和品德塑造十分在乎,引導子女走上正確的道路,家族就能夠興旺。

3、瞭解兒女的品行,為子女挑選配偶的時候十分謹慎;

正如盛老太太所說,盛紘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給兒女挑選配偶的眼光不錯。

在那個年代,父母嫁女兒,考慮的往往不是女兒的終身幸福,而是這門親事可以給家族帶來的利益。在他們的眼裡,女兒只是換取利益的工具而已,至于庶女更難攤上什麼好的親事。

而盛紘嫁女兒,雖然也看重利益,但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希望能嫁個有擔當的男人,夫妻和睦,琴瑟和鳴,將來生兒育女,一生平順。

袁文紹雖然是不受寵的次子,但是年少能幹,十分上進,能夠為妻兒撐起一片天。文炎敬雖然出身貧寒,但是有才華,有上進心,人品不差,只要給予提攜,必會感恩于心,不會虧待自己的女兒。至于顧廷燁,盛紘也去看過的。

給兒子挑選配偶,盛紘眼光也很好。

盛紘很清楚,自己家世不顯,嫡長子盛長柏要想在仕途上走得更遠,需要妻族助力,更不能娶一個拖後腿的老婆,因此,盛紘為盛長柏求娶了高門貴女海氏為妻。

盛長楓雖然人不壞,但是自製力極差,需要找一個人可以管住他。兒媳婦柳氏進門之後,盛紘與盛老太太完全站在了柳氏這邊,協助兒媳婦管住了兒子。

喜歡插手兒女的婚事,是做父母的通病。有的父母插手兒女的婚事,可以插得很好,既讓兒女受惠,又讓兒女不反感父母的插手,只因他們瞭解子女,懂得適當插手,懂得尊重子女,而不是把自己的意願強行施加在子女的身上。

過問子女的婚事,需要講究策略,別激起了子女的逆反心理。

4、雖然偏心,但是他不至于太過分,不管其他兒女的死活。

在原著裡,盛紘其實不是一個太偏心的父親,盛明蘭也為盛紘辯白過。

明蘭也不好否定,想了想,坦然道:「祖母老覺得爹爹偏心,可我覺著爹爹是個好爹爹。小時候,給我的玉佩叫姐姐們半道劫走了,爹爹至少會給我枚大金鎖做抵償;不論多忙,他定是每月要來探問的……」

盛紘會經常去查問兒女的情況,敲打王若弗,讓她不要苛待了自己的庶子庶女。他會詢問兒女的生活狀況,把待兒女不好的下人撤換下去。在盛紘的庇護下,盛家的子女基本上都安穩長大了,有了不錯的生活。

皇帝重長子,百姓寵么兒,雖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做到絕對的公平是不可能的事情。有的父母偏心,但有個度,不會讓受寵的子女恃寵而驕,也不會讓其他子女怨懟。有的父母偏心,則徹底失了分寸,既寵壞了心愛的孩子,也寒透了其他子女的心,不利于家庭和睦。

作為兒子,盛紘在盛老太太遭遇毒害的時候畏手畏腳,未能及時為對其恩重如山的嫡母討回公道,不合格;作為丈夫,他寵妾滅妻,既傷害了王若弗,也寵壞了林噙霜,也不合格,不過,作為父親,他成功將子女培養成才,還算可以。

END

但為人處世,明理是第一要緊的,多懂些道理也是好的,免得將來出去一副小家子氣被人笑話。」

盛長楓誤交損友,結識了一位奇女子,盛紘知道了之後,立馬狠狠收拾了盛長楓一頓。為了督促兒子盛長楓考取功名,可以自食其力,盛紘幾乎是按照吃飯的次數教訓兒子,督促他讀書。

在盛紘的教育下,盛家的三個兒子頗有出息,三子皆為兩榜進士,入仕為官,盛長柏更是已入封名臣閣的兩朝元老,四次入閣,三度拜相,履及六部十三省,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一個家族要想變得興旺,必須有出息的子孫,一個本來還算興旺的家族要衰敗,也不難,出現一兩個敗家子就行了。

兒女是否有出息,關鍵要看父母的教育,如果父母立身正,以身作則,不溺愛子女,對子女的學業和品德塑造十分在乎,引導子女走上正確的道路,家族就能夠興旺。

3、瞭解兒女的品行,為子女挑選配偶的時候十分謹慎;

正如盛老太太所說,盛紘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給兒女挑選配偶的眼光不錯。

在那個年代,父母嫁女兒,考慮的往往不是女兒的終身幸福,而是這門親事可以給家族帶來的利益。在他們的眼裡,女兒只是換取利益的工具而已,至于庶女更難攤上什麼好的親事。

而盛紘嫁女兒,雖然也看重利益,但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希望能嫁個有擔當的男人,夫妻和睦,琴瑟和鳴,將來生兒育女,一生平順。

袁文紹雖然是不受寵的次子,但是年少能幹,十分上進,能夠為妻兒撐起一片天。文炎敬雖然出身貧寒,但是有才華,有上進心,人品不差,只要給予提攜,必會感恩于心,不會虧待自己的女兒。至于顧廷燁,盛紘也去看過的。

給兒子挑選配偶,盛紘眼光也很好。

盛紘很清楚,自己家世不顯,嫡長子盛長柏要想在仕途上走得更遠,需要妻族助力,更不能娶一個拖後腿的老婆,因此,盛紘為盛長柏求娶了高門貴女海氏為妻。

盛長楓雖然人不壞,但是自製力極差,需要找一個人可以管住他。兒媳婦柳氏進門之後,盛紘與盛老太太完全站在了柳氏這邊,協助兒媳婦管住了兒子。

喜歡插手兒女的婚事,是做父母的通病。有的父母插手兒女的婚事,可以插得很好,既讓兒女受惠,又讓兒女不反感父母的插手,只因他們瞭解子女,懂得適當插手,懂得尊重子女,而不是把自己的意願強行施加在子女的身上。

過問子女的婚事,需要講究策略,別激起了子女的逆反心理。

4、雖然偏心,但是他不至于太過分,不管其他兒女的死活。

在原著裡,盛紘其實不是一個太偏心的父親,盛明蘭也為盛紘辯白過。

明蘭也不好否定,想了想,坦然道:「祖母老覺得爹爹偏心,可我覺著爹爹是個好爹爹。小時候,給我的玉佩叫姐姐們半道劫走了,爹爹至少會給我枚大金鎖做抵償;不論多忙,他定是每月要來探問的……」

盛紘會經常去查問兒女的情況,敲打王若弗,讓她不要苛待了自己的庶子庶女。他會詢問兒女的生活狀況,把待兒女不好的下人撤換下去。在盛紘的庇護下,盛家的子女基本上都安穩長大了,有了不錯的生活。

皇帝重長子,百姓寵么兒,雖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做到絕對的公平是不可能的事情。有的父母偏心,但有個度,不會讓受寵的子女恃寵而驕,也不會讓其他子女怨懟。有的父母偏心,則徹底失了分寸,既寵壞了心愛的孩子,也寒透了其他子女的心,不利于家庭和睦。

作為兒子,盛紘在盛老太太遭遇毒害的時候畏手畏腳,未能及時為對其恩重如山的嫡母討回公道,不合格;作為丈夫,他寵妾滅妻,既傷害了王若弗,也寵壞了林噙霜,也不合格,不過,作為父親,他成功將子女培養成才,還算可以。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