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馬來西亞生育率直線下滑,華裔最低!大馬華人會成為“少數民族嗎?”

大馬的生育率創下40年以來新低。 2020年的總生育率為平均每個婦女生育1.7個孩子, 其中華裔生育率也由2010年的1.5個孩子, 下滑至1個。

大馬統計局發布《2021年大馬重要統計報告》指出, 大馬15歲至49歲婦女的生育率從40年前, 即1970年的4.9下降至去年的1.7。 2019年總生育率為1.8。

統計局總監莫哈末烏茲爾表示, 大馬從2013年開始, 總生育率便一直低于2.1人口替代水平(paras penggantian), 即女性平均需生育2.1個孩子才能維持人口。

根據數據, 在2010年至2020年期間, 大馬所有主要族群的總生育率均呈下滑趨勢, 華裔的生育率最低。

大馬華人為何越生越少?

學者邵岑與洪姍姍在《“少子化”與“老齡化”:馬來西亞華人人口現狀分析與趨勢預測》一文中分析馬來西亞華人人口發展的特點, 發現華人人口增長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較低的生育率, 其根源在于人口轉變和馬來西亞的社會政治現象。

人口轉變的族群“墮距”

人口轉變理論認為,

人口再生產在高水平平衡向低水平平衡轉變的過程中, 人均預期壽命提高, 死亡率降低, 但生育率的下降遠晚于死亡率導致的人口快速增長, 并出現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長率的人口快速增長時期。

由于多民族國家特征,

馬來西亞人口轉變具有其特殊性, 即人口轉變的族群“墮距”。

20世紀中后葉馬來西亞各族群人口死亡率先后實現大幅度下降, 依次開始人口轉變進程。 但是, 不同族群之間人口轉變的起點不盡一致。

華人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的下降時間顯著早于馬來人和印度人, 最早出現了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人口特征, 完成人口轉變。

人口轉變的族群墮距, 是當前馬來西亞華人人口比例變化最主要的人口原因。

大量華人外遷在社會政策方面, 馬來西亞長期實行馬來人(土著)優先政策, 這些政策對華人族群人口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自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NEP, 1971—1990)和國家文化政策(NCP)執行以來, 大量馬來西亞華人選擇向其他國家遷移。

遷移人口具有明顯的年齡特征。 遷移率較高的年齡組人口與育齡年齡段人口, 特別是生育旺盛期育齡年齡段高度重合, 意味著最具有生育潛力的年齡組群外遷至國外, 進而導致華人生育規模的下降。

雖然20世紀90年代后, 華人外遷趨勢逐步減緩, 但生育周期的作用使之前世代生育規模縮減對當前華人人口出生規模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

面對競爭壓力 選擇減少生育與此同時, 宗教、文化等也是影響馬來西亞華人人口發展的重要因素。

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華人家庭秉承“金榜題名、勤勉盡職、蔭澤后人”的子女教育思想, 面對學業和職業激烈的競爭, 華人更傾向于減少子女數量、縮小家庭規模, 以期實現家庭目標。

華人未來會成為少數民族嗎?

根據學者的預測, 2040年, 馬來西亞華人人口比例將從2017年的23.3%逐年降低至20%左右。

盡管華人人口比例將出現下降, 但預測結果顯示馬來西亞人口族群結構并未發生變化, 華人依然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

當前華人“少子化”和“老齡化”的人口年齡結構特征決定了未來華人人口比重將繼續下降的趨勢, 但中長期內馬來西亞族群結構不會發生變化, 華人人口比重不會出現大幅度的快速下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