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每天花5分鐘做這件事,建立清晰力,你的行動力會是別人10倍

行動力不夠, 是什麼體驗?

明明準備做一項工作, 但拿起手機卻不自覺刷起了抖音, 一眨眼半個小時;

計畫好要去夜跑健身, 卻又遲遲無法動身, 考慮了20分鐘要穿什麼裝備, 最後不了了之;

早上起床明知應該做個瑜伽或者試試20分鐘冥想, 可惜第一反應卻是打開手機, 回完資訊後, 又順便點開了各種各樣眼花繚亂的APP。

這, 就是行動力不夠!

關于行動力一事, 大多數人都會將其歸咎于沒有毅力!

他們天真地以為, 只要自己有毅力, 就肯定能夠力挽狂瀾, 排除一切不利因素, 逼著自己去學習、工作或者健身。

不可否認, 毅力的確可以有效幫助我們, 但它卻非常不可靠。

因為, 毅力是有一個閾值的, 每個人能夠承受的毅力消耗是有限的。

或許你可以靠著毅力來健身, 但你最多可以逼著自己練1天或者10天, 你的毅力會慢慢消耗殆盡, 到最後再也沒有了這樣的強制力量,

從而中途放棄, 最後無疾而終。

行動力雖然與毅力相關, 但毅力卻不是行動力的決定因素。

真正影響我們行動力的, 只有一個因素, 那就是注意力!

在《系統之美》一書中, 作者德內拉說過, 世界上有一個底層的系統規律叫作「增強回路」。

說白了, 增強回路就好比兩個小孩發生爭執,

一個人打了一拳, 另一個人用力回了一腳, 他們的每一次攻擊都會強化彼此之間的矛盾, 從而升級整個事件。

而注意力, 同樣遵循這樣一個規律, 最初的選擇會影響行為自動增強的方向。

就拿早上起床做的第一件事情來說吧——

如果你先是去做瑜伽等運動, 那麼你的注意力就會在正向計畫之中, 你的注意力會持續增強, 形成一個正向回路, 從而引導你繼續去工作、學習等有效任務, 進入一種引以為傲的狀態;

反之, , 如果你起床後, 第一反應是去看手機, 你的注意力先是會回復一堆夜間的資訊, 而後不可避免地進入一種娛樂的狀態, 從而開始打開各種APP進入一個負向回路, 最終結果當然會浪費整個清晨的美好時光。

可見, 注意力的增強回路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 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最初的選擇。

可惜的是, 很多人的最初選擇都是後者, 而這也正是我們亟待改變的狀態。

如果想徹底改變最初的選擇, 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清晰力!

清晰力, 聽起來好像是一個硬拗出來的詞彙。

這是事實, 這個詞是《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硬拗出來的。

雖然我也不太喜歡這個所謂的「清晰力」, 但作者對這個東西的解釋和應用, 我覺得還是有些道理的。

《認知覺醒》中, 作者是這樣定義清晰力的:清晰力, 就是把目標細化、具體化的能力——行動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撐下才能得到重構。

這是一個很複雜很生澀的概念,不過,我們可以用逆向思維來理解它——清晰的逆向即是模糊。

什麼是模糊呢?

就比如,我們定下了一個起床後的跑步計畫,準備第二天實行。

然而,當早上起床後,我們卻猶豫了,心裡有些排斥這處「痛苦」的事情,而又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能,于是就會在心裡與自己進行各種各樣的對話。

「好,我要去跑步,可是我要穿什麼呢?這個得先想明白吧!」

「除了穿什麼衣服之外,我還是想想要跑多遠,去哪裡跑,人多不多,會不會有什麼麻煩和意外?」

「另外,就算我去跑了,萬一跑的時間太長了怎麼辦,到時回來再晚了,可能會上班遲到啊,會扣工資的!」

……

如此種種之後,最後我們大機率會得出一個結論:「算了,今天先不跑了,再睡一會兒,明天把這些問題都計畫清楚了再去晨跑吧!」

這,就是模糊!

由于我們有太多的問題沒有提前想明白,當事情來臨時,我們就會用這些問題來「說服」自己,從而可以理所當然地不用去做這件事了。

因此,我們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剔除這種模糊,提升自己的清晰力!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如果給我1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先弄清楚這道題到底在問什麼。一旦清楚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先花5分鐘去弄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的關鍵,建立起一種清晰的概念,這樣一來,再開始做事時自然就不會再有任何的疑問,做起來也就更加得心應手,行動力自然會大大提升。

就是把目標細化、具體化的能力——行動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撐下才能得到重構。

這是一個很複雜很生澀的概念,不過,我們可以用逆向思維來理解它——清晰的逆向即是模糊。

什麼是模糊呢?

就比如,我們定下了一個起床後的跑步計畫,準備第二天實行。

然而,當早上起床後,我們卻猶豫了,心裡有些排斥這處「痛苦」的事情,而又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能,于是就會在心裡與自己進行各種各樣的對話。

「好,我要去跑步,可是我要穿什麼呢?這個得先想明白吧!」

「除了穿什麼衣服之外,我還是想想要跑多遠,去哪裡跑,人多不多,會不會有什麼麻煩和意外?」

「另外,就算我去跑了,萬一跑的時間太長了怎麼辦,到時回來再晚了,可能會上班遲到啊,會扣工資的!」

……

如此種種之後,最後我們大機率會得出一個結論:「算了,今天先不跑了,再睡一會兒,明天把這些問題都計畫清楚了再去晨跑吧!」

這,就是模糊!

由于我們有太多的問題沒有提前想明白,當事情來臨時,我們就會用這些問題來「說服」自己,從而可以理所當然地不用去做這件事了。

因此,我們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剔除這種模糊,提升自己的清晰力!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如果給我1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先弄清楚這道題到底在問什麼。一旦清楚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先花5分鐘去弄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的關鍵,建立起一種清晰的概念,這樣一來,再開始做事時自然就不會再有任何的疑問,做起來也就更加得心應手,行動力自然會大大提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