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長頸鹿因身高成「避雷針」,雷雨來了真的會互相低頭「坑隊友」?

每當雷雨天, 父母們就會告誡孩子在這種天氣下, 不要在空曠的地帶打傘逗留, 更不要在樹下避雨, 因為雷電的放電原理是首選「尖端放電」的, 像帶尖的雨傘比起同一高度的其他物體, 更加容易形成「放電通道」, 2014年蘇州一男子雷雨天在空曠的馬路上打傘就不幸「中招」了。

不過如果置身在南非的大草原上, 雷雨天只要目光所及之處有長頸鹿的蹤跡, 那麼再大的雷雨都可以把心放在肚子裡, 長頸鹿頭上尖尖的兩個小角雖然不能發出「WIFI信號」, 但是「引雷」可是一絕, 「行走的避雷針」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南非一保護區2只長頸鹿的「往事」

位于南非的洛克伍德保護區是一個主要以保護犀牛為主的自然保護區, 不過這片保護區同樣是斑馬等其他動物的家園, 2017年為了提高保護區的物種多樣性, 特意從別處引進了6只長頸鹿, 一年之後又額外地引進了2只,

這8只長頸鹿每一天都受到監測, 包括2020年2月28日, 也就是那場雷暴發生的前一天。

雷暴過後, 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照常對長頸鹿進行監測的時候, 發現只有6只長頸鹿在逛悠, 這批長頸鹿從來都是集群活動的, 不可能出現落單的情況, 不妙的預感立刻湧上了工作人員的心頭, 于是大范圍的搜索開始了。

3月2日, 工作人員在保護區中發現了這兩隻失蹤長頸鹿的屍體, 它們間隔有7米左右, 都是年輕的雌性, 在隨後的檢查中, 發現這兩隻長頸鹿均沒有明顯的致命傷痕跡, 其中一隻較為年長的長頸鹿的角下方有明顯的粉碎性傷害, 根據身體各方面的痕跡判斷, 這只長頸鹿是被雷劈死的, 而旁邊的那只長頸鹿, 很可能是因為距離過近被跨步電壓所殺害。

什麼是跨步電壓?在雷電擊中年長的長頸鹿之後, 電流會以落地點為中心向周圍擴散, 形成一個電勢分佈區域, 距離中心越遠, 電流越分散, 地面電勢也越低, 動物的四足與地面接觸因為與中心的距離不同而產生電勢差, 如果動物在落地點10米之內, 就有可能發生觸電。

在長頸鹿屍體發現的地方, 周圍沒有任何高大的樹木, 成年雌性長頸鹿的身高4.1-5.5米左右, 也就是說這頭年長的雌性長頸鹿因為更加「突出」而成為了「天選之子」, 雷落下來之後, 距離最近的另一隻長頸鹿不幸被連帶著電死了。

被雷劈死的長頸鹿可不只有這兩隻

對于長頸鹿來說, 雷擊可以說是來自環境的又一大考驗, 在非洲野外, 被雷劈死的長頸鹿時有發生, 甚至有目擊者稱在雷暴降臨的時候, 一群長頸鹿會互相競爭低頭, 以降低自身的高度防止被雷電擊中, 雖然這種說法存在一定的疑點,不過雷擊對于長頸鹿的傷害可比想象中大多了。

位于克魯格斯多普附近的自然保護區,在1996年至1999年之間,保護區內引進的3只長頸鹿中的2只被雷電劈死,倖存的那一隻長頸鹿屬于幼年期,雖然也被擊中,但是奇跡般的倖存了下來。而在2010年,曾經在電視劇《狂野的心》上鏡的明星長頸鹿,最終也倒在了雷擊之下。

還有在2003年,在位于佛羅裡達州的狄斯奈樂園中,一隻名為貝奇的長頸鹿在眾目睽睽下被雷擊中,當時有16只長頸鹿,偏偏最高的貝奇中了招,這是世界上第一起在動物園中因為雷擊致動物死亡的案例,很多人譴責管理人員為什麼不在雷電天氣到來之前做好防范工作,當時園方給出的答覆是雷雨來得太快沒來得及準備,但是仔細想一下,誰會想到長頸鹿是「行走的避雷針」呢?

很多人發現,這些被意外雷擊的長頸鹿大多是被引進到這一地區的,不合適的棲息地導致了長頸鹿成為了這一區域的最高點,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自然條件下生活的長頸鹿也有可能會被雷擊,而雷擊也不僅僅局限在長頸鹿中,包括樹下避雨的羚羊、斑馬,也有成為「雷下鬼」的案例。

回顧2016年,這可能是聖誕老人最心疼的一年了,一場雷暴襲擊了位于挪威南部的一個野生馴鹿繁殖區,這場風暴直接導致了323只野生馴鹿集體死亡,在挪威像這麼大規模的雷擊致死事件還是頭一次。根據事後的調查發現,原來此地位于0℃線,大多為凍土層,雷電在到達地面後,冰封的凍土並不能及時地傳入地下,巨大的能量只能向四周擴散,而馴鹿因為雷電驚嚇又傾向于集群尋求互相「抱抱」,這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長頸鹿是如何在雷電中走到今天的?

在各項長頸鹿雷擊事件中,長頸鹿減員的比例可不算小,研究長頸鹿的專家一度懷疑長頸鹿是如何在大自然雷電的選擇中延續至今的。如果因為身高的原因導致更容易被雷電擊中,那長頸鹿在進化的過程中顯然觸碰到了大自然的「禁區」,那如今長頸鹿依然高大與雷電的選擇就有些不相符了。

或許在自然條件下雷擊的頻率並不是這麼高,或許是長頸鹿對身高的需求遠大于雷電造成的減員,又或許是真像目擊者所稱長頸鹿已經學會了在雷雨天如何靠同伴「科學」避雷,這些新的課題都會是未來學者們對這群「行走的避雷針」的研究方向。

雖然這種說法存在一定的疑點,不過雷擊對于長頸鹿的傷害可比想象中大多了。

位于克魯格斯多普附近的自然保護區,在1996年至1999年之間,保護區內引進的3只長頸鹿中的2只被雷電劈死,倖存的那一隻長頸鹿屬于幼年期,雖然也被擊中,但是奇跡般的倖存了下來。而在2010年,曾經在電視劇《狂野的心》上鏡的明星長頸鹿,最終也倒在了雷擊之下。

還有在2003年,在位于佛羅裡達州的狄斯奈樂園中,一隻名為貝奇的長頸鹿在眾目睽睽下被雷擊中,當時有16只長頸鹿,偏偏最高的貝奇中了招,這是世界上第一起在動物園中因為雷擊致動物死亡的案例,很多人譴責管理人員為什麼不在雷電天氣到來之前做好防范工作,當時園方給出的答覆是雷雨來得太快沒來得及準備,但是仔細想一下,誰會想到長頸鹿是「行走的避雷針」呢?

很多人發現,這些被意外雷擊的長頸鹿大多是被引進到這一地區的,不合適的棲息地導致了長頸鹿成為了這一區域的最高點,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自然條件下生活的長頸鹿也有可能會被雷擊,而雷擊也不僅僅局限在長頸鹿中,包括樹下避雨的羚羊、斑馬,也有成為「雷下鬼」的案例。

回顧2016年,這可能是聖誕老人最心疼的一年了,一場雷暴襲擊了位于挪威南部的一個野生馴鹿繁殖區,這場風暴直接導致了323只野生馴鹿集體死亡,在挪威像這麼大規模的雷擊致死事件還是頭一次。根據事後的調查發現,原來此地位于0℃線,大多為凍土層,雷電在到達地面後,冰封的凍土並不能及時地傳入地下,巨大的能量只能向四周擴散,而馴鹿因為雷電驚嚇又傾向于集群尋求互相「抱抱」,這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長頸鹿是如何在雷電中走到今天的?

在各項長頸鹿雷擊事件中,長頸鹿減員的比例可不算小,研究長頸鹿的專家一度懷疑長頸鹿是如何在大自然雷電的選擇中延續至今的。如果因為身高的原因導致更容易被雷電擊中,那長頸鹿在進化的過程中顯然觸碰到了大自然的「禁區」,那如今長頸鹿依然高大與雷電的選擇就有些不相符了。

或許在自然條件下雷擊的頻率並不是這麼高,或許是長頸鹿對身高的需求遠大于雷電造成的減員,又或許是真像目擊者所稱長頸鹿已經學會了在雷雨天如何靠同伴「科學」避雷,這些新的課題都會是未來學者們對這群「行走的避雷針」的研究方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