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貓貓學經典-李煜

其實, 悲劇的結局在南唐滅國之時就應有預見, 金陵這座六朝古都, 已見識過幾個亡國之君了, 沒有一個下場好的。

三國吳後主孫皓, “一片降幡出石頭”, 白棺素服, 自個把自個綁了出金陵城投降。 (金陵城又稱石頭城)

南朝梁武帝因侯景之亂被囚, 餓死于景陽樓。

陳朝後主陳叔寶, 金陵城破時, 同寵妃張麗華藏于胭脂井中, 被隋將吊出處死。

李煜並不想當國君, 他繼位時, 南唐已是風雨飄搖, 他自小生活在脂粉堆裡, 享盡富貴榮華。

他只想作作詩寫寫詞, 聽聽歌賞賞舞, 紙醉金迷的了卻一生, 如夢一場, 永不醒來就好。

只因李煜一目有雙瞳, 被他父親李璟認為有帝王之相, 才勉強做了皇帝。

那時候的宋朝已是十分強大, 宋太祖趙匡胤宏圖偉略, 是一代開國明君。

李煜採取鴕鳥政策, 一直向宋稱臣納貢, 拖延了十幾年後, 宋太祖再也無法忍耐了。

怒吼一聲“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於是, 南唐滅亡。

宋軍攻進南唐皇宮的時候, 李煜嚇得魂不附體, 滿眼都是殺戮的刀劍、搶掠的烽煙和四散的逃兵。

而遠處教坊, 還依稀傳來, 宮人們為他彈奏的送別歌曲。

看著正在崩潰的江山, 看著四處逃散的宮女, 仿佛被風雪撕扯的花朵。

刹那間, 李煜熱淚奪眶而出。 不待宋兵動手, 便自行脫光了上衣, 主動讓人綁縛起來, 插上荊條。

帶上那個最心愛的皇后小周後周薇出城投降,

鑽進了宋軍的囚車。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那四十年的家國基業, 那三千里地的遼闊疆域。

那宮殿裡高聳如雲的樓臺亭閣, 那些如煙如霧的珍貴草木, 什麼時候見識過兵戈刀劍呢?

而我一旦做了俘虜, 在憂慮傷痛的折磨中, 會像沈約那樣腰肢瘦得皮帶都常常移位, 像潘嶽那樣不到四十就鬢髮斑白。

最使我記得的是慌張辭別宗廟的時候, 教坊的樂工們還在為我奏起別離的歌曲。

而我即使悲傷欲絕, 但卻無力挽回, 只能面對宮女們潸然淚下。

此詞上闕寫繁華之貌, 下闕寫亡國之痛, 由建國寫到亡國, 極盛轉而極衰, 極喜而後極悲。

中間用“幾曾”“一旦”二詞貫穿轉折, 轉得不露痕跡, 卻有千鈞之力, 悔恨之情溢於言表。

趙匡胤還算仁慈, 為了安撫南唐臣民, 留了李煜一條命, 封了個屈辱的“違命侯”, 把他和小周後幽禁在一處滿是梧桐樹的深宅之內。

脫下龍袍的李煜, 猶如脫胎換骨, 除了違命侯和南唐後主, 還有了一個新的稱號----千古詞帝!

他一改往日極盡旖旎柔媚的瑰麗詞風, 變得沉鬱哀婉, 而內容也從以往盡述宮闈之樂和閨房之趣的伶工之詞, 漸漸題材更為廣闊。

唐朝以來, 詞的地位一直無法和詩比, 詞多以描繪花前月下的閨房趣事, 且大多是在青樓由歌妓來演繹的,

故難登大雅之堂。

正是李煜首開以詞描繪家仇國恨的先河, 淒涼悲壯, 意境深遠, 為後來蘇辛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有言:“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 ”至於其語句的清麗, 音韻的和諧, 更是空前絕後。

李煜開創了“詞”代的來臨, 使詞能登上大雅之堂, 亡國後的李煜失去皇帝之位, 卻成為詞中的皇帝, 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 話到滄桑語始工”。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無言, 獨上西樓, 抬頭望月, 月殘如鉤, 低頭望向鎖住的庭院。

那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吹盡, 只剩下幾片枯葉在秋風中瑟瑟發抖。

思念故國的離愁啊!如一團麻絲,

剪不斷, 理還亂。 那一種滋味, 哽咽在心頭, 難以言喻。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 這一切無不渲染出一種淒涼的境界, 反映出李煜內心的孤寂之情。

落魄的人, 孤寂的心, 思鄉的情, 亡國的恨, 都被這高牆深院禁錮起來, 此景此情, 用一個愁字是說不完的。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 一個苟延殘喘的囚徒, 他用極其婉轉而又無奈的筆調, 表達了心中複雜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與悲傷。

可是, 他這樣的日日作詞思念故國, 愁苦悔恨, 趙匡胤如何不知, 又如何能容?即使趙匡胤容了, 殘暴的趙光義又如何能容?

連親哥哥趙匡胤的死都是“斧聲燭影”千古謎案, 何況一個小小的已成階下囚的亡國之君?

何況這個囚犯居然還是名聞天下的才子, 身邊居然還有個如花似玉的美人!

怎能容他?必要踩在腳下,好好的羞辱,羞辱到他不死不行。

不久,趙光義就藉故強暴了小周後,而且變態到留下紀實繪畫《熙陵幸小周後圖》。

關於這幅畫,明代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篇·果報·勝國之女致禍》有明確記載:

偶于友人處,見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後圖》,太宗頭戴襆頭,面黔色而體肥,器具甚偉;

周後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作蹙額不能勝之狀。

“不要說你還當過皇上,連都能忍,你還是個男人嗎?”小周後一次又一次的對李煜流露出了怨恨與鄙夷。

於是,那年的七夕節,42歲的李煜在他的生辰之夜,作了那首令趙光義動下殺機,一刻也不能再容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當天晚上,趙光義便賜下一壺加入“牽機藥”的毒酒。

這種酒喝下後,腹部劇痛,全身抽搐,最後身如彎弓,頭足相接而死,狀若織女牽引織機織布一樣,所以被叫做“牽機藥”。

而小周後,也在李煜死去一年後受盡折磨和屈辱而死。

那個晚上,李煜預感必死,大膽了許多,還另作了一首詞,把他心中對故國的思念和對現在處境的痛恨,不再遮遮掩掩,而是酣暢淋漓的表達了出來。

憶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我好恨,昨夜夢回江南,正是景色優美的春天,還吹著融融的春風。

那時的我還是君主,常在上苑遊玩,車子穿過如流水,馬隊像長龍一樣,川流不息。

李煜這個軟弱的皇帝,終於勇敢了一回。也許從登基的那天他就應該明白,作為一個皇帝,他註定要成為失敗者。

但當這個失敗如期到來時,他並沒有真正地退縮,而是勇敢地扮演了另外一個角色。

不能在政治舞臺上稱王稱霸,但可以在詞壇上獲得霸主地位。

是的,成為了詞壇霸主的李煜,成功地把自己重塑成了另一個意義上的皇帝,成為了此後所有婉約詞人仰慕的標杆。

因此,對於李煜的一生,也許可以這麼總結:作為皇帝,他是個笑話,作為詞人,他則是個神話。

怎能容他?必要踩在腳下,好好的羞辱,羞辱到他不死不行。

不久,趙光義就藉故強暴了小周後,而且變態到留下紀實繪畫《熙陵幸小周後圖》。

關於這幅畫,明代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篇·果報·勝國之女致禍》有明確記載:

偶于友人處,見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後圖》,太宗頭戴襆頭,面黔色而體肥,器具甚偉;

周後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作蹙額不能勝之狀。

“不要說你還當過皇上,連都能忍,你還是個男人嗎?”小周後一次又一次的對李煜流露出了怨恨與鄙夷。

於是,那年的七夕節,42歲的李煜在他的生辰之夜,作了那首令趙光義動下殺機,一刻也不能再容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當天晚上,趙光義便賜下一壺加入“牽機藥”的毒酒。

這種酒喝下後,腹部劇痛,全身抽搐,最後身如彎弓,頭足相接而死,狀若織女牽引織機織布一樣,所以被叫做“牽機藥”。

而小周後,也在李煜死去一年後受盡折磨和屈辱而死。

那個晚上,李煜預感必死,大膽了許多,還另作了一首詞,把他心中對故國的思念和對現在處境的痛恨,不再遮遮掩掩,而是酣暢淋漓的表達了出來。

憶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我好恨,昨夜夢回江南,正是景色優美的春天,還吹著融融的春風。

那時的我還是君主,常在上苑遊玩,車子穿過如流水,馬隊像長龍一樣,川流不息。

李煜這個軟弱的皇帝,終於勇敢了一回。也許從登基的那天他就應該明白,作為一個皇帝,他註定要成為失敗者。

但當這個失敗如期到來時,他並沒有真正地退縮,而是勇敢地扮演了另外一個角色。

不能在政治舞臺上稱王稱霸,但可以在詞壇上獲得霸主地位。

是的,成為了詞壇霸主的李煜,成功地把自己重塑成了另一個意義上的皇帝,成為了此後所有婉約詞人仰慕的標杆。

因此,對於李煜的一生,也許可以這麼總結:作為皇帝,他是個笑話,作為詞人,他則是個神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