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歐洲人眼中,誰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皇帝

在歐洲人眼中, 誰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皇帝?答案是:

始皇帝

就是那位被稱為“祖龍”的始皇帝, 那位“書同文, 車同軌”的始皇帝。 要理解為什麼, 就要從東周列國開始體會了。 周朝, 天子為天下共主, 海內咸服, 四方來朝。 然而, 及至平王東遷, 周室衰微, 天子只能保存“天下共主”之名, 而無“天下共主”之實了。 “強國眾, 合強攻弱以圖霸;強國少, 合小攻大以圖王。 ”(——《管子 · 霸言》)道出了東周列國的形勢, 所以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 春秋之世, 五霸迭興, 其首出者為齊桓公。 管仲相桓公, 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 於是, 開啟了強國輪番稱霸,

爭奪盟主的“傳統”;強侵弱, 眾暴寡, 兵革不休, 這個混亂的形勢, 一直持續到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 自此, 天下大定, 海內為郡縣, 法令由一統。 如果沒有秦王嬴政的通天大計, 後世中原會存在好幾個國家, 不同的語言、文字、服飾、錢幣, 中原文明會分化地越來越遠。 那結果就類似於現在的歐洲了。 現在的歐洲人希望合而為一, 所以消除了國界, 統一了貨幣。 但是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已然牢固地存在著。 春秋戰國時期形勢之複雜, 毫無疑問, 遠遠超過了如今的歐洲, 乃至於全世界。 由此體會到歐洲人為何看重始皇帝陛下了。

秦始皇, 的確是千古一帝。 然而皇帝制度的出現畢竟才十五年, 在人們的思想中還未根深蒂固。 要確保中原的統一,

還需要後世一位元皇帝的幫助, 這就是大漢開國的太祖高皇帝。 早在秦亡以後, 楚漢戰爭之前, 身為貴族的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 儼然要遵循“傳統”思想, 做天下共主。 而出身于社會底層的劉邦, 無論在楚漢戰爭期間, 還是在執政之後, 他的言行表明出他早早就決定了使用秦始皇發明的皇帝制度。 自此, 中原才能夠確保統一。 中原需要統一, 這個觀念才能夠深植于中國人的思想中, 文化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