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對員工摳門到為慈善慷慨捐助47億,“六叔”是真摳門還是假大方

2013年6月25日, 那一天是香港著名功夫片導演劉家良出殯的日子, 他的遺孀翁靜晶, 面對前來哀悼的賓朋, 她面無表情。

但是看到一個人出現的時候, 她突然神情大變, 抓住那個人的衣領, 對他怒喝道:“我老公生前為邵氏效力了三十年, 現在人都走了, 當初你答應給的分紅錢, 你卻一分錢都沒給, 今天你必須給一個說法。 ”

翁靜晶抓著的這個人, 就是邵逸夫, 原來當初劉家良在世的時候, 曾經跟邵氏簽過分紅的合同, 但是劉家良在世的時候, 多次催討無果。

就這樣30年的時光匆匆流逝, 人都不在了, 錢卻一分都沒得到, 面對一毛不拔的邵逸夫, 也難怪翁靜晶會當著賓朋滿座的大場面, 讓其下不來臺。

邵逸夫, 這位給國家慈善事業做了長達20年貢獻, 共計捐助了47億港元的人, 為什麼對自己的員工, 那麼苛刻呢?今天, 我們就來聊一聊, 邵逸夫的故事吧!

1907年, 邵逸夫出生於上海一戶富商家庭當中, 家中兄弟姐妹不少, 他排行老六, 所以後來被人稱之為“六叔”。

1924年, 邵逸夫上中學的時候, 經常去哥哥們開設的六一影片公司, 耳濡目染, 喜歡上了這一行。

從學校畢業後, 他也投身於影視行業, 當了一名攝影師, 邵氏三兄弟齊心合力,

把六一影業的生意做得蒸蒸日上。

1937年, 邵逸夫與比他大5歲的黃美珍結婚, 婚後兩個人生了四個娃, 兩個男孩兩個女孩, 兩個人的婚姻長達50年, 直到黃美珍去世後的第十年, 邵逸夫才跟自己的得力助手方逸華再婚。

九一八事變之後, 邵氏三兄弟將公司轉移到香港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 邵氏影業逐漸形成規模, 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雖然邵氏在業內的名氣越來越大, 但是在內部管理方面, 卻有不少漏洞。

李小龍剛從美國回港的時候, 他向業內開出了一萬美金的身價, 對此邵逸夫的態度是嗤之以鼻, 李小龍看出邵逸夫態度傲慢無禮, 一氣之下轉投到了邵逸夫競爭對手那裡。

而邵逸夫的競爭對手, 恰恰是他培養出來的人, 也就是他曾經的左膀右臂鄒文懷。

那麼鄒文懷當年為啥離開邵氏, 自立門戶成立了嘉禾呢?原來鄒文懷是一個思想前衛, 緊隨時代發展步伐的人, 屢次向邵逸夫提出的建議, 多次被否定, 早就心生不滿了。

另外他跟在邵逸夫身邊, 不過就是一個打工仔而已, 看到邵逸夫對手下人的吝嗇, 兔死狐悲之感也是由來已久了。

所以時機與創業資金成熟之後, 鄒文懷離開邵氏, 自立門戶成立嘉禾也是必然的, 懂得給手下人分餅, 如何吸引人才進入嘉禾, 是鄒文懷最成功的地方, 他給李小龍的待遇, 遠比李小龍開出的價碼還要高。

鄒文懷給出的薪酬,超越了那個時代,他提出的“分紅製”,在時代發展到今來來看,也是非常誘人的,果不其然,李小龍毫不猶豫的投入了嘉禾的懷抱。

李小龍為嘉禾立下的第一個汗馬功勞,就為嘉禾打開了創業局面,《唐山大》這部電影上映之後,轟動全國,在當時的香港影壇創造了讓人咂舌的票房紀錄,嘉禾與李小龍互利雙贏的局面,讓邵逸夫後悔不已。

照貓畫虎的邵逸夫,後來也有樣學樣,在邵氏建立了一套分紅製的薪酬方式,這也就是為什麼,剛才文中開篇出現了那種名場面的原因。

邵逸夫雖然建立了承諾,然而卻並未兌現,既然對手下人如此絕情,這也難怪他身邊的人,相繼離他而去。

李小龍與嘉禾雙贏的局面,不僅讓嘉禾賺得盆滿缽滿,在業內奠定了公司的實力,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從邵氏離開的導演和演員。

當年在邵氏功成名就的許冠文,曾經憑藉《大軍閥》那部電影,在邵氏名噪一時,也是一員實力幹將。

不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啥好兵,許冠文不甘心當一輩子的小演員,他也想當導演。

然而,當許冠文把自己辛辛苦苦寫好的劇本,拿給邵逸夫看的時候,這部《鬼馬雙星》的劇本雖然很精彩,但是面對許冠文提出的五五分成要求,吝嗇的邵逸夫還是沒能過了自己那一關,直接給否了。

邵逸夫給出的理由是,劇本太爛,其實他這樣打許冠文的目的,只有一個,希望把價碼壓下來,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許冠文連人帶劇本,轉身投向了嘉禾。

當年那部《鬼馬雙星》在港上映的時候,全港轟動,票房營收創造了高達625萬港幣,嘉禾再一次讓業內刮目相看,而邵逸夫腸子都悔青了。

雖然屢次錯失良機的邵逸夫哭暈在廁所多次,但是他吝嗇的毛病還是改不了,某一次,片場劇務向他申請,要求給劇組的工作人員買早餐,20元錢買100個生煎包,也算劃算了吧?

然而就這樣一個合理的要求,都被邵逸夫給當場否決了,給出的理由更是讓人無語,他說公司內部的饅頭才一毛錢一個,言下之意,生煎包太貴了。

這件事的後果,直接導致出外景的工作人員沒能吃上早餐,因此引起員工們的不滿,集體鬧罷工,為此邵氏損失了幾萬元港幣。

邵逸夫的二婚太太,方逸華還因此事揶揄他,說他省了十元錢。

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臺灣導演李行想拍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是根據民間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講述的是一個溺愛孫子的奶奶,培養出一個無惡不作,危害社會的不肖孫兒。

後來孫子入獄之後,一直怨恨奶奶,直到被秋決的一刻,他才潘然醒悟,自知是自己的錯誤,認罪伏法。

按理說,這樣一部人文藝術價值很高的電影,是很值得投資的,看到這樣的劇本,邵逸夫剛開始的時候,也被吸引了,決定投資拍攝,但是後來又反悔了。

影片《秋決》後來成功上映,只不過投資方不是邵氏,電影主演由當年的影帝歐威主演,上映之後,反響熱烈,不僅讓導演李行拿到金馬獎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情製作等大獎,而且還入圍了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殊榮。

當時影片沒上映之前,李行曾經把樣片私下放給邵逸夫看,雖然邵逸夫也很認可,但是他表示如果再讓他選擇一次,他還是不會投資拍攝的。

那個時候,李行才看清楚邵逸夫的經商之道,他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邵逸夫本人的一言一行,也恰好驗證了這一點。

邵逸夫曾說過“我的邵氏影城,不是做藝術的,是做生意的,純藝術的東西,人們會去藝術中心欣賞,我拍的是電影。”

邵逸夫看重商業片帶來的票房收益,體現在方方面面。

當年張曾澤憑藉拍攝《路客與刀客》名噪一時,因為票房收入相當漂亮,所以他被邵氏看重,當年邵逸夫想盡辦法,將其挖到麾下效力,並且奉作上賓。

但是後來張曾澤拍攝的作品《紅鬍子》,上映之後卻撲街了,因為票房收入確實難看,邵逸夫再見他的時候,臉色跟票房一樣,相當難看了。

後來,張曾澤拍攝《吉祥賭坊》,上映成功之後,票房收入還不錯,邵逸夫對他的態度又恢復如初,熱情周到。

當年邵氏旗下的員工,跟香港街頭的打工仔沒啥區別,像狄龍、鄭佩佩、姜大衛等大牌明星,他們上班坐公車,到了公司要簽到打卡,每月月底領薪水。

只不過邵氏當年對員工的待遇還算不錯,因為香港那個地方 是 寸土寸金,房租貴得嚇人,所以公司提供員工住宿和員工餐,只不過伙食一般,住得比貧民窟好一點而已。

邵逸夫非常信任自己的二婚妻子方逸華,因為方逸華具備了他所有的欣賞條件,首先方逸華具有前瞻眼光,其次她的鐵算盤比他打得還要精。

當年隨著家家都有電視機時代的到來,電影市場出現疲軟 ,方逸華建議邵逸夫轉投電視領域,於是邵逸夫創辦了TVB,也因此捧紅了一大批明星,出品了很多經典電視劇。

那個時候,方逸華給邵逸夫出了不少好點子,例如創建藝人訓練班,當年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也出自這個訓練班,後來張國榮與譚詠麟的競爭,最終塵埃落定。

邵逸夫審時度勢,成為鶴蚌相爭,受益的漁翁,他將這四個人打包推向市場,並且給他們這個團隊,起了一個非常霸氣的名字: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的橫空出世,如同春雷炸響了乾涸已久的良田,四大天王的成功,不僅成就了TVB,也吸引了不少後起之秀的加盟。

在TVB的歷史 紀念 冊中,好戲連臺不斷,《上海灘》捧紅了趙雅芝和周潤發;

《射雕英雄傳》捧紅了黃日華和苗僑偉、楊盼盼和翁美玲;劉嘉玲和周星馳也順便在這部劇裡開始跑龍套。

群星閃爍的TVB,不僅在訓練班的培養下,新星輩出,而且後來也培養出一個大導演,就是杜琪峰。

然而,後來TVB為啥逐漸沒落了呢?那些被邵逸夫一手捧紅的明星們,為什麼紛紛離他而去了呢?

或許後來離開TVB的鄧萃雯總結的一句話,很好地解釋了其中原因,她說:“我當年確實很紅,但是我卻很窮”。

2014年,傳奇人物邵逸夫閉上了他疲憊的雙眼,這個為國家貢獻了47個億的男人,留下了太多傳奇的故事,在他的名片上,有一個赫赫有名的標籤:著名的慈善家。

遠比李小龍開出的價碼還要高。

鄒文懷給出的薪酬,超越了那個時代,他提出的“分紅製”,在時代發展到今來來看,也是非常誘人的,果不其然,李小龍毫不猶豫的投入了嘉禾的懷抱。

李小龍為嘉禾立下的第一個汗馬功勞,就為嘉禾打開了創業局面,《唐山大》這部電影上映之後,轟動全國,在當時的香港影壇創造了讓人咂舌的票房紀錄,嘉禾與李小龍互利雙贏的局面,讓邵逸夫後悔不已。

照貓畫虎的邵逸夫,後來也有樣學樣,在邵氏建立了一套分紅製的薪酬方式,這也就是為什麼,剛才文中開篇出現了那種名場面的原因。

邵逸夫雖然建立了承諾,然而卻並未兌現,既然對手下人如此絕情,這也難怪他身邊的人,相繼離他而去。

李小龍與嘉禾雙贏的局面,不僅讓嘉禾賺得盆滿缽滿,在業內奠定了公司的實力,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從邵氏離開的導演和演員。

當年在邵氏功成名就的許冠文,曾經憑藉《大軍閥》那部電影,在邵氏名噪一時,也是一員實力幹將。

不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啥好兵,許冠文不甘心當一輩子的小演員,他也想當導演。

然而,當許冠文把自己辛辛苦苦寫好的劇本,拿給邵逸夫看的時候,這部《鬼馬雙星》的劇本雖然很精彩,但是面對許冠文提出的五五分成要求,吝嗇的邵逸夫還是沒能過了自己那一關,直接給否了。

邵逸夫給出的理由是,劇本太爛,其實他這樣打許冠文的目的,只有一個,希望把價碼壓下來,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許冠文連人帶劇本,轉身投向了嘉禾。

當年那部《鬼馬雙星》在港上映的時候,全港轟動,票房營收創造了高達625萬港幣,嘉禾再一次讓業內刮目相看,而邵逸夫腸子都悔青了。

雖然屢次錯失良機的邵逸夫哭暈在廁所多次,但是他吝嗇的毛病還是改不了,某一次,片場劇務向他申請,要求給劇組的工作人員買早餐,20元錢買100個生煎包,也算劃算了吧?

然而就這樣一個合理的要求,都被邵逸夫給當場否決了,給出的理由更是讓人無語,他說公司內部的饅頭才一毛錢一個,言下之意,生煎包太貴了。

這件事的後果,直接導致出外景的工作人員沒能吃上早餐,因此引起員工們的不滿,集體鬧罷工,為此邵氏損失了幾萬元港幣。

邵逸夫的二婚太太,方逸華還因此事揶揄他,說他省了十元錢。

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臺灣導演李行想拍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是根據民間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講述的是一個溺愛孫子的奶奶,培養出一個無惡不作,危害社會的不肖孫兒。

後來孫子入獄之後,一直怨恨奶奶,直到被秋決的一刻,他才潘然醒悟,自知是自己的錯誤,認罪伏法。

按理說,這樣一部人文藝術價值很高的電影,是很值得投資的,看到這樣的劇本,邵逸夫剛開始的時候,也被吸引了,決定投資拍攝,但是後來又反悔了。

影片《秋決》後來成功上映,只不過投資方不是邵氏,電影主演由當年的影帝歐威主演,上映之後,反響熱烈,不僅讓導演李行拿到金馬獎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情製作等大獎,而且還入圍了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殊榮。

當時影片沒上映之前,李行曾經把樣片私下放給邵逸夫看,雖然邵逸夫也很認可,但是他表示如果再讓他選擇一次,他還是不會投資拍攝的。

那個時候,李行才看清楚邵逸夫的經商之道,他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邵逸夫本人的一言一行,也恰好驗證了這一點。

邵逸夫曾說過“我的邵氏影城,不是做藝術的,是做生意的,純藝術的東西,人們會去藝術中心欣賞,我拍的是電影。”

邵逸夫看重商業片帶來的票房收益,體現在方方面面。

當年張曾澤憑藉拍攝《路客與刀客》名噪一時,因為票房收入相當漂亮,所以他被邵氏看重,當年邵逸夫想盡辦法,將其挖到麾下效力,並且奉作上賓。

但是後來張曾澤拍攝的作品《紅鬍子》,上映之後卻撲街了,因為票房收入確實難看,邵逸夫再見他的時候,臉色跟票房一樣,相當難看了。

後來,張曾澤拍攝《吉祥賭坊》,上映成功之後,票房收入還不錯,邵逸夫對他的態度又恢復如初,熱情周到。

當年邵氏旗下的員工,跟香港街頭的打工仔沒啥區別,像狄龍、鄭佩佩、姜大衛等大牌明星,他們上班坐公車,到了公司要簽到打卡,每月月底領薪水。

只不過邵氏當年對員工的待遇還算不錯,因為香港那個地方 是 寸土寸金,房租貴得嚇人,所以公司提供員工住宿和員工餐,只不過伙食一般,住得比貧民窟好一點而已。

邵逸夫非常信任自己的二婚妻子方逸華,因為方逸華具備了他所有的欣賞條件,首先方逸華具有前瞻眼光,其次她的鐵算盤比他打得還要精。

當年隨著家家都有電視機時代的到來,電影市場出現疲軟 ,方逸華建議邵逸夫轉投電視領域,於是邵逸夫創辦了TVB,也因此捧紅了一大批明星,出品了很多經典電視劇。

那個時候,方逸華給邵逸夫出了不少好點子,例如創建藝人訓練班,當年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也出自這個訓練班,後來張國榮與譚詠麟的競爭,最終塵埃落定。

邵逸夫審時度勢,成為鶴蚌相爭,受益的漁翁,他將這四個人打包推向市場,並且給他們這個團隊,起了一個非常霸氣的名字: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的橫空出世,如同春雷炸響了乾涸已久的良田,四大天王的成功,不僅成就了TVB,也吸引了不少後起之秀的加盟。

在TVB的歷史 紀念 冊中,好戲連臺不斷,《上海灘》捧紅了趙雅芝和周潤發;

《射雕英雄傳》捧紅了黃日華和苗僑偉、楊盼盼和翁美玲;劉嘉玲和周星馳也順便在這部劇裡開始跑龍套。

群星閃爍的TVB,不僅在訓練班的培養下,新星輩出,而且後來也培養出一個大導演,就是杜琪峰。

然而,後來TVB為啥逐漸沒落了呢?那些被邵逸夫一手捧紅的明星們,為什麼紛紛離他而去了呢?

或許後來離開TVB的鄧萃雯總結的一句話,很好地解釋了其中原因,她說:“我當年確實很紅,但是我卻很窮”。

2014年,傳奇人物邵逸夫閉上了他疲憊的雙眼,這個為國家貢獻了47個億的男人,留下了太多傳奇的故事,在他的名片上,有一個赫赫有名的標籤:著名的慈善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