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德國憑什麼拿走一半的諾貝爾獎?看到人家的幼稚教育,我服氣了

每個國家採取的教育方法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小朋友的受教育程度不同, 諾貝爾獎是很多學者心中最高的榮耀, 因為它認證了各領域的極高造詣。 能代表國家獲得諾貝爾獎, 不僅是個人的驕傲, 更是一個國家的榮耀。

但在眾多國家中, 德國人憑啥承包近一半諾貝爾獎呢?當大家看到德國的教育之後就能明白其中的差距。

最近在網上出現了一個德國教育紀錄片, 紀錄片中講述的是德國幼稚園的生活, 中國幼稚園大多數是按年齡分配, 但德國幼稚園不一樣, 不同年齡的小孩也會被分配到一個班中。

而且教育的模式也不是一整天呆在教室裡, 而是半天學習課程, 半天去生活上實踐。 實踐的時候會有許多項目, 比如學會如何報警, 瞭解信件是如何派送以及會見市長, 瞭解政府部門工作的流程等。

而且該國禁止幼稚園對小孩進行智力開發, 強調孩子的想像力以及自由發展空間, 總之原則就是讓小朋友快樂的學習。

從這樣的教育模式中不難想像, 德國之所以出現那麼多諾貝爾獲獎者也是有道理的, 網友瞭解以後紛紛表示:我服了。

可見我國跟德國的教育方法有著天壤之別, 德國的教育方法, 主要是培養小孩以下這幾方面的能力。

哪幾方面的能力?

第一:社會常識

如果大家去過德國的話, 會發現在馬路上很少有人會大聲吵嚷, 在公共場合也是一樣。 這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在幼稚園學到的一些基本常識, 不允許在公共場合使用暴力大聲說話,

一定要保持禮貌, 這些都是德國人必須具備的禮儀。

第二:自理能力

德國的小孩不分年齡, 不像中國那樣會按照年齡分班, 他們全部混合在一起上學, 這對於低齡的小朋友其實是一件好事。 他們可以學著年齡大一些的同學, 學習如何上廁所,

怎樣穿衣服等等。

第三:科普知識

很多家長被孩子問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樹一定要長在地裡?”“為什麼魚一定要生活在水裡?”家長常常會覺得小孩太煩。 比起中國, 德國學校更注重小孩掌握一些基本的科普內容, 比如地理科學知識, 除了會播放一些科教片之外, 同時也會帶學生去專業的展覽館參觀,這些都是中國學生無法接觸到的教育。

也許我們中國小孩很難體會到德國的教育,但作為家長,也應從該國的教育上學會反思,將小孩培養的更好。

對比國內教育,德國的教育模式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發?

德國的幼稚園就已經這樣重視教育模式和方法了,可想而知,培育出近一半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而從德國的幼稚園教育模式,再對比國內的“超前教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怎樣的一個啟發呢?

1、不要以成績為主導去逼迫孩子成長。因為以分數為主導的教育會帶給孩子一種成績就是唯一的誤區,他們的所有努力就是為了提高分數,這樣孩子是不會從學習中真正得到能夠提升自己的技能或者知識的。

2、不能一股腦讓孩子學習各種方面的知識。孩子的學習要有針對性,除了普及日常生活的知識的必要性外,要給孩子一種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感覺,不能急於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報了奧數班,鋼琴班,然後又去學畫畫,學跳舞,學書法。這樣會讓孩子成為學習的機器。不要讓孩子產生對學習的抗拒感,要以興趣主導。

3、不要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有想像力和思考能力是好事,要加以保護和引導,不能把孩子一些奇妙的想法加以否定,並強加給他們現實的東西,這樣會讓孩子慢慢失去對一樣事物或現實的自我思考,會讓他們慢慢全盤接受來自外來既定的規律和道理。

從德國的教育方法上,家長如何反思?

一:改變原來的教育理念

中國家長崇尚精英教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讓他們上培訓班,美其名曰開發大腦,結果三四歲的小孩都被父母逼的痛苦不堪。

其實在學齡前階段,家長沒必要讓小孩學習過多的知識,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玩耍,鍛煉生活技能等。有很多孩子雖然各方面都很優秀,但卻連最基本的穿衣服,整理書包都不會,難道這就是家長真正希望的嗎?

二:讓小朋友感受大自然

中國家長都會告訴小孩一定要好好看書,只有看書了才能考一個好成績,將來才能上名牌大學。在書本上,小孩的確可以學到許多專業知識,比如漢字古詩詞等等,但家長也會忽略很多因素,那就是讓小孩感受大自然。

想讓孩子跟德國小朋友一樣去接觸大自然,但又沒有那個條件的話,家長也可以通過書本知識讓小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選對教育模式,去尊重他們的成長,給小孩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學會挖掘他們身上的優點,不要用固有的模式去改變孩子,讓他們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天賦。

同時也會帶學生去專業的展覽館參觀,這些都是中國學生無法接觸到的教育。

也許我們中國小孩很難體會到德國的教育,但作為家長,也應從該國的教育上學會反思,將小孩培養的更好。

對比國內教育,德國的教育模式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發?

德國的幼稚園就已經這樣重視教育模式和方法了,可想而知,培育出近一半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而從德國的幼稚園教育模式,再對比國內的“超前教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怎樣的一個啟發呢?

1、不要以成績為主導去逼迫孩子成長。因為以分數為主導的教育會帶給孩子一種成績就是唯一的誤區,他們的所有努力就是為了提高分數,這樣孩子是不會從學習中真正得到能夠提升自己的技能或者知識的。

2、不能一股腦讓孩子學習各種方面的知識。孩子的學習要有針對性,除了普及日常生活的知識的必要性外,要給孩子一種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感覺,不能急於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報了奧數班,鋼琴班,然後又去學畫畫,學跳舞,學書法。這樣會讓孩子成為學習的機器。不要讓孩子產生對學習的抗拒感,要以興趣主導。

3、不要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有想像力和思考能力是好事,要加以保護和引導,不能把孩子一些奇妙的想法加以否定,並強加給他們現實的東西,這樣會讓孩子慢慢失去對一樣事物或現實的自我思考,會讓他們慢慢全盤接受來自外來既定的規律和道理。

從德國的教育方法上,家長如何反思?

一:改變原來的教育理念

中國家長崇尚精英教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讓他們上培訓班,美其名曰開發大腦,結果三四歲的小孩都被父母逼的痛苦不堪。

其實在學齡前階段,家長沒必要讓小孩學習過多的知識,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玩耍,鍛煉生活技能等。有很多孩子雖然各方面都很優秀,但卻連最基本的穿衣服,整理書包都不會,難道這就是家長真正希望的嗎?

二:讓小朋友感受大自然

中國家長都會告訴小孩一定要好好看書,只有看書了才能考一個好成績,將來才能上名牌大學。在書本上,小孩的確可以學到許多專業知識,比如漢字古詩詞等等,但家長也會忽略很多因素,那就是讓小孩感受大自然。

想讓孩子跟德國小朋友一樣去接觸大自然,但又沒有那個條件的話,家長也可以通過書本知識讓小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選對教育模式,去尊重他們的成長,給小孩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學會挖掘他們身上的優點,不要用固有的模式去改變孩子,讓他們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天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