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爸爸多做家務,孩子會更聰明?原來是有科學依據的

從古至今, 大家都有一種觀念, 那就是家裡面的家務活都由媽媽來做, 這種觀念在中歷史上已經有幾千年沒有變過了。

幾乎每一個爸爸都會堅定地說, 自己是愛妻子, 愛孩子的。 可是, 愛不是嘴上說著深愛, 身體卻與沙發戀愛。

只有真心把妻子、孩子的感受放在前面, 用行動去表達自己的關心愛護, 才是表達出來的愛。 沒有行動, 又憑什麼說愛家庭?

雖然現代生活中, 有不少爸爸會主動承擔家務活, 但大部分資料顯示, 家務活的主力軍依舊是媽媽。 很多父母每天都在問, “我要怎樣做, 孩子才會更加聰明”,

今天就來告訴你, 讓爸爸多承擔家務活, 不僅讓他們更加聰明還有更多好處。

作為一名寶媽, 我的一大生活苦惱是——做家務。

原因可能是我一沒有潔癖強迫癥, 對著髒亂並沒有一通收拾才能停下來的衝動, 二沒有做完家務看到家裡窗門幾淨的成就感。

而且我總在做家務的過程中一再懷疑人生:收拾好了還得亂, 那麼收拾的意義在哪裡?一天天總這樣, 煩不煩?

以前在家當全職媽媽時, 家務活毫無疑問是我的;如今上班當了職場媽媽, 家務活還是我的。 我就很懊惱。

我向老公提議讓他多做家務, 被他斷然拒絕, 理由是:除非能證明做家務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好處。

不得不承認, 我老公雖然不是個勤快人, 但對孩子那叫一個上心。

寶爸做家務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好處呢?我想出了幾個理由都被他否認了, 理工科出身的他要求, 一定得是可信的、經過科學研究證明的結論才行。

我放棄了, 卻在百無聊賴地翻閱一本書時, 眼睛亮起了光。

書上用十分確切的例子論證了男人做家務對孩子的影響。

結論是:寶爸多做家務, 可以讓孩子更聰明。

這本名叫《讓孩子的大腦自由》的書, 主要從孩子腦科學角度講解, 告知父母如何養育出聰明幸福又有教養的寶貝。 作者約翰.梅迪納是美國最權威的腦神經科學家, 同時還是西雅圖一大學腦科學應用學習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為人腦發展基因等。

嬰兒的情感生態能對其神經系統的發育產生深遠影響

這就要提到一個著名的“恒河猴”實驗。 哈裡.哈洛給小猴子佈置了兩個“猴子媽媽”, 一個是用鐵絲做成的, 一個是絨布媽媽。 鐵絲媽媽身上掛著奶瓶, 絨布媽媽身上什麼也沒有。 但研究發現, 小猴只在喝奶時才靠近鐵絲媽媽, 其它時間都待在絨布媽媽身邊。

即便受到驚嚇, 它的第一反應也是逃回到絨布媽媽那裡。

由此科學家提出, 嬰兒具有情感依附的本能, 這涉及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而情感依附和安全感的建立有好幾年的視窗期。 在這期間, 如果家庭環境溫馨有愛, 孩子的大腦神經和安全感就能健康發育,

孩子會越長越聰明;但如果夫妻之間總是惡語相向, 孩子壓力激素分泌升高, 表現為很難平靜下來, 甚至以後更容易抑鬱和焦慮。

那夫妻間常會因為什麼而爭吵呢?

在調查了數千個家庭之後, 研究人員發現, 生娃後的第一年, 夫妻間引發衝突的主要原因有4個:

睡眠不足、社交隔離、勞動分配不公和產後抑鬱。

對寶媽來講, 晚上要頻繁起來照顧嬰兒, 自然會睡眠不足;經常在家圍著孩子的吃喝拉撒轉, 也很顯然會造成社交隔離。 產後抑鬱是由身體激素造成的, 這些似乎都跟寶爸沒什麼關係。

但勞動分配不公就顯得意味深長了。是和誰分配不公?自然是三口之家中的寶爸。

如果寶爸能多做家務,妻子自然會感受到丈夫對自己的體貼,心情也自然更平和,跟孩子的互動也會更溫馨有愛,家庭氛圍也會更和諧。

由此可見,寶爸的舉動會帶來家庭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如果你家寶爸下班後回家只是躺沙發上刷手機,那就讓他多做些家務吧。即便不是為了你,為了孩子他也要這麼做呀。

相信有這種想法的人,不能保證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家庭生活,但相對于那些從來不做家務的男人,我相信主動做家務活的一定會比不做的幸福。

但勞動分配不公就顯得意味深長了。是和誰分配不公?自然是三口之家中的寶爸。

如果寶爸能多做家務,妻子自然會感受到丈夫對自己的體貼,心情也自然更平和,跟孩子的互動也會更溫馨有愛,家庭氛圍也會更和諧。

由此可見,寶爸的舉動會帶來家庭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如果你家寶爸下班後回家只是躺沙發上刷手機,那就讓他多做些家務吧。即便不是為了你,為了孩子他也要這麼做呀。

相信有這種想法的人,不能保證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家庭生活,但相對于那些從來不做家務的男人,我相信主動做家務活的一定會比不做的幸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