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關於孩子習慣的培養

絕大多數孩子都是聰明的, 可是有些家長總抱怨自己孩子笨, 其實責任都在家長。

孩子學會吃飯後, 原本孩子完全可以進行具體操作, 可是一些家長總願意勞心費神的給孩子餵飯, 一餵飯就是好幾歲, 有必要嗎?沒有必要, 一點必要都沒有, 給孩子餵飯越長的家長, 幫助孩子慣成了不願動手的毛病。 孩子長大了, 啥事情都不願動手, 家長還要抱怨孩子懶。 說得過去嗎?

還有學習, 許多家長, 從孩子上幼稚園開始, 每天不辭辛苦, 坐在孩子跟前, 看著孩子寫作業, 簡直成了孩子的奴婢, 殊不知, 孩子一會要,

這一會兒要那, 就是不寫字, 不學習, 區區幾個字母, 卻寫了幾個小時, 這樣, 孩子養成了低效率的習慣, 就是長大了, 凡是總是想的慢、寫得慢、思考的慢、所有事情總比其他人慢半拍。 這對想學習的孩子, 簡直就是硬傷。 你說怪誰?

因此, 孩子在學會吃飯的時候, 不要幫他, 飯撒了不要緊, 只要不讓飯燙傷孩子, 吃多少, 怎麼吃, 就隨他。

孩子從上幼稚園開始, 家長的職責就是要和老師協作, 做好檢查和懲戒工作就好, 要讓孩子有一個認識, “我學不好, 爹媽會懲罰我”, 經常打孩子固然不好, 一定不好, 但是, 一個季度, 針對學習成績有理有據的“打”一次孩子, 不是不可以的, 一味講道理孩子會疲勞, 因為孩子真的不懂什麼道理, 惰性孩子更勝一籌。

最好, 每週的每一天, 孩子放學, 就讓孩子把作業寫完再去玩耍, 養成習慣, 至少小學、初中應該這樣,

夫妻二人要達成默契, 懲戒孩子要互相維持, 老唱反調, 孩子就看到了“希望”, 以後的教育就一塌糊塗。

首先我對培養孩子的思路和實際做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和孩子做朋友。 我認為這點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實用的,因為這樣,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不但可以隨時瞭解孩子的情況,而且可以隨時引導孩子,潛移默化,孩子也容易接受。

主要為以下八點;

1.每天花半個小時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語, “早上好, 請, 謝謝, 晚安”等等。

3.讓孩子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

4.多聽聽孩子的聲音!——用耐心、用愛心、用開心, 心是長著眼睛的!

5.不要為了提醒孩子, 而總是揭孩子的傷疤。

6.嚴肅指出孩子的錯誤!

7.不要總對孩子一本正經, 要多和孩子一起歡笑:因為笑聲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引導孩子積極、輕鬆愉快的看待事物。

8.給孩子講故事, 要有耐心, 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