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雲南蟲穀是否有原型?1955滇王墓橫空出世,人祭、吊人俑並非杜撰

《雲南蟲穀》今晚大結局了, 此劇著實好看, 公正地說, 幾乎7成還原了天下霸唱《鬼吹燈》中那個奇詭的世界。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無論是書中還是劇中那個詭異的「雲南蟲穀」, 其實在現實世界中是有真實原型的, 事實上《鬼吹燈》中出現的大墓基本都有其對應的現實原型。

雲南蟲穀

比如「精絕古城」對應的是新疆民豐縣精絕遺址, 「昆侖神宮」對應的則是西藏阿裡地區的古格王朝, 這些都是中國考古史上震古鑠今的偉大發現。

而雲南蟲穀, 正是講的考古學家們公認的殘酷之地:1956年橫空出世的雲南晉甯古滇王大墓群, 而人祭、吊人俑這些詭異物事, 也在滇王墓出土之物中有著極為明顯的體現。

在長達2000多年的時光裡, 「古滇國」這個神秘國家一直是個謎。

原因倒也簡單, 中國歷代以來的各類史籍上, 有關滇國的記載幾乎是完全空白的。 三星堆所揭示的「古蜀國」至少在《蜀王本紀》、《華陽國志》等古書中還有些相關記載。

但有關「古滇國」的記錄, 前前後後只有司馬遷在《史記》中簡單提過一嘴, 此後各古籍上有關滇國的資訊, 幾乎都是從司馬遷的記載中引述的, 除此之外, 後面就再也沒人提過「滇國」二字。

司馬遷繪像

時間一晃到了新中國成立, 由于相隔時間太過久遠, 此時連滇國究竟是否存在過都成了一個不解之謎。

轉機, 發生在建國後的50年代初期。

1953年, 根據中央文管部門指示, 雲南開始籌備成立「雲南省文物工作隊」, 以承擔雲南省境內的文物考古工作。

第一批工作隊隊員到崗後, 很快便有一件頗為奇特的事引起了他們的注意:當時同樣處于籌備工作中的雲南省博物館, 竟然在短短時間內收到了27件年代相同、風格一致, 但又與中原文明極不類似的文物。

隊員們敏銳地覺察到, 這很可能是同一個地方流出的物品。 由此隊員們四下打聽, 想要搞清楚這批文物的來歷。

當時引起工作隊注意的關鍵性文物之一——蛙形矛

當時老百姓的覺悟都很高, 一見省文物隊來問詢, 很快便透露了文物的來源——在晉甯縣石寨山的地裡挖出來的。

于是隊員們跟著一位親自挖出銅器的當地農民來到了石寨山。

這石寨山並不高, 通高僅33米, 從外表看完全就是一個普通的小丘陵。 老農帶著隊員們一塊兒上了山,

只見其挖出的大坑還在, 直徑大約五六米左右, 據老農所言, 當時他在這裡面發現了好幾件銅器。

隊員們隨即對這座小山丘進行了考察。

考察結果顯示, 此處很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遠古封土堆, 只是歷經的年代久遠, 外表已變得和普通山丘別無二致。

隊員們意識到他們很可能有了重大發現, 由此迅速趕回單位報告了相關情況, 然後經上級批準, 同意對此處展開一次試掘, 看看到底能不能挖出點東西來。

誰知這一發掘, 考古隊才知整座山上都密密麻麻地擠滿了古墓, 其規模之宏大, 出土器物之豐富, 舉世罕見。

石寨山古滇國墓群發掘照片

從1955年開始,至1996年結束,石寨山古墓群的發掘工作整整持續了40年之久,前後歷經5次大型發掘,清理戰國時期至漢代的古墓共計86座,至此中國考古界才徹底弄清了這個規模巨大的古墓群的真相。

發掘工作的重要轉捩點,是1956年滇王大墓的出土。

這座墓編號為6號墓,墓周圍隨葬金銀銅器物數不勝數,但其中意義最為重大的卻是一枚出土的純金之印,因為此印直接證明瞭石寨山墓群的歸屬,也徹底解開了歷史上的「古滇國之謎」。

這枚出土的「滇王之印」,其實大有來頭,它絕非一般文物,而是真正在中國史書上出現過的、有名有姓的傳奇之物。

要知道能在史籍中留下名字的寶物都不是普通寶貝,似傳國玉璽、蘭亭集序、清明上河圖這些上過史書的無一不是重寶,「滇王之印」雖比不得上述珍品,但它也在史書上留下了一筆。

滇王之印

前文曾講過歷代史籍中,只有司馬遷在《史記》中曾簡單提過一嘴古滇國,實際上司馬遷記載的內容,主要就是和這枚純金的「滇王之印」有關。

《史記·西南夷列傳》:元封二年,天子發巴蜀兵擊滅勞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誅。滇王離難西南夷,舉國降,請置吏入朝。于是以為益州郡,賜滇王王印,複長其民。」

這段話大意是西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四川兵馬進入雲南,滇國投降,漢武帝禦賜「滇王之印」,由此雲南之地納入漢王朝的統一治理。

所以這枚「滇王之印」的發現實屬意義重大,而且也證明瞭歷史上雲南地區確實曾存在過一個古滇國。

毫無疑問,《鬼吹燈》之「雲南蟲穀」一部,便是取材于這段史實,而其中所描寫的活人祭祀、吊人俑等詭異物事,其設定基礎也是來自石寨山滇王古墓群的一系列重要考古發現。

下麵兩圖為石寨山滇王墓群出土的青銅矛器型圖。注意我用紅框框出的那2柄。

圖源:《雲南青銅矛》,考古學報,1995

圖源:《雲南青銅矛》,考古學報,1995

通過圖上不難發現,這2柄青銅矛造型極為奇特,其矛身兩側分別吊著兩個小人,與其說是武器,不如說是某種裝飾品更合適。

那麼它們的真正實物是怎樣的呢?

看下圖。

下面這張,是吊著的小人局部放大後的高清圖,寫實程度相當高,可以說完全還原了古滇王時期吊人俑的具體形態。

青銅矛吊人俑特寫

雲南蟲穀劇照

所以「雲南蟲穀」中出現的「人俑」,正是鬼吹燈作者對古滇國吊人俑的藝術再加工,雖然他在書中加入了「蠱蟲注入人體」這一玄幻因數,但其基本創作基礎還是來源于古滇國時期吊人俑這種落後的、殘酷的習俗。

除吊人俑外,「雲南蟲穀」中無處不在的「人祭」情節也充分借鑒了古滇國時期的祭祀風俗。

事實上在「雲南蟲穀」的內容裡,處處充滿了獻王使用活人祭祀的痕跡,例如大祭司、痋人、死漂等環節都與人祭相關,而現實考古中出土的證據證明,人祭也確實是古滇國時期最重要的習俗,也是滇國最典型的標誌之一。

以下是石寨山古滇國墓群出土的最著名青銅器之一,真正的國寶,名列《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古滇國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

此物標準全名喚作「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別看它構型很複雜,密密麻麻到處都是青銅小人,但實際上它的作用很簡單,就是個存錢罐,是滇王和貴族們用來存放海貝和珍寶的寶箱。

貯貝器上的青銅小人共計有52人,描繪的是古滇國時期用人祭祀時的場面。

貯貝器祭祀場面近距離特寫

上圖為整個祭祀場面的核心特寫,右側是一赤裸男子被綁在牌子上,此為被祭祀之人,除他之外,地面上還有2人也被綁著,等待祭祀。

左側則立著一個銅柱,柱子上盤著兩條巨蟒,圖上可以很清晰地辨認出來。

然後一群婦女坐成4排,圍觀被祭場面,除她們之外,還有執行祭祀的大祭司、刀斧手等人。

從這個場面的細緻程度來看,古滇國的祭祀文化極其發達,其使用人祭幾乎已達到一種標準化的流程,人祭,正是古滇國文化的典型特徵。

古滇國為何會存在有這麼殘酷的習俗呢?

答案:2000多年前的古滇國仍處于奴隸制社會,文明發展階段即是如此,想要進步也進步不起來。

所以看到這裡,各位也就知道天下霸唱為何在「雲南蟲谷」一章中設置那麼多詭異恐怖的人祭情節了,因為歷史上古滇國的習俗便是如此,出土文物早已證明瞭一切。

雲南蟲穀

到了今時今日,考古學家對古滇國的認識和研究已經頗為深入。

根據雲南境內各處出土的證據來看,滇國出現的時間約在戰國時期,一直至漢武帝時代由漢朝統一,武帝之後,再無滇國,其存世時間約170年左右。

在此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真實歷史中並沒有出現過「雲南獻王」,此人當是《鬼吹燈》小說中虛構出來的,其人物原型很可能就是滇王,畢竟滇王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

正如本文開頭所言,《鬼吹燈》一書中出現的古墓以及重要人物幾乎都有其歷史原型存在,其中不少情節和設置並非是憑空想象,而是有著一定的現實基礎,然後作者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藝術加工,從而展現出一個神秘瑰麗的奇幻鬼吹燈世界。

鎏金四人舞俑銅扣飾,此物是比較寫實的,可以從中看出古滇國時期人們的一些裝束

但話又說回來,《鬼吹燈》畢竟只是一本小說,大部分內容是虛構的,它本身與信史有很大的區別,這一點還是要區分清楚的。

事實上有時候正史的精彩程度並不亞于小說,畢竟真實,才是最動人心魄的力量。

石寨山古滇國墓群發掘照片

從1955年開始,至1996年結束,石寨山古墓群的發掘工作整整持續了40年之久,前後歷經5次大型發掘,清理戰國時期至漢代的古墓共計86座,至此中國考古界才徹底弄清了這個規模巨大的古墓群的真相。

發掘工作的重要轉捩點,是1956年滇王大墓的出土。

這座墓編號為6號墓,墓周圍隨葬金銀銅器物數不勝數,但其中意義最為重大的卻是一枚出土的純金之印,因為此印直接證明瞭石寨山墓群的歸屬,也徹底解開了歷史上的「古滇國之謎」。

這枚出土的「滇王之印」,其實大有來頭,它絕非一般文物,而是真正在中國史書上出現過的、有名有姓的傳奇之物。

要知道能在史籍中留下名字的寶物都不是普通寶貝,似傳國玉璽、蘭亭集序、清明上河圖這些上過史書的無一不是重寶,「滇王之印」雖比不得上述珍品,但它也在史書上留下了一筆。

滇王之印

前文曾講過歷代史籍中,只有司馬遷在《史記》中曾簡單提過一嘴古滇國,實際上司馬遷記載的內容,主要就是和這枚純金的「滇王之印」有關。

《史記·西南夷列傳》:元封二年,天子發巴蜀兵擊滅勞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誅。滇王離難西南夷,舉國降,請置吏入朝。于是以為益州郡,賜滇王王印,複長其民。」

這段話大意是西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四川兵馬進入雲南,滇國投降,漢武帝禦賜「滇王之印」,由此雲南之地納入漢王朝的統一治理。

所以這枚「滇王之印」的發現實屬意義重大,而且也證明瞭歷史上雲南地區確實曾存在過一個古滇國。

毫無疑問,《鬼吹燈》之「雲南蟲穀」一部,便是取材于這段史實,而其中所描寫的活人祭祀、吊人俑等詭異物事,其設定基礎也是來自石寨山滇王古墓群的一系列重要考古發現。

下麵兩圖為石寨山滇王墓群出土的青銅矛器型圖。注意我用紅框框出的那2柄。

圖源:《雲南青銅矛》,考古學報,1995

圖源:《雲南青銅矛》,考古學報,1995

通過圖上不難發現,這2柄青銅矛造型極為奇特,其矛身兩側分別吊著兩個小人,與其說是武器,不如說是某種裝飾品更合適。

那麼它們的真正實物是怎樣的呢?

看下圖。

下面這張,是吊著的小人局部放大後的高清圖,寫實程度相當高,可以說完全還原了古滇王時期吊人俑的具體形態。

青銅矛吊人俑特寫

雲南蟲穀劇照

所以「雲南蟲穀」中出現的「人俑」,正是鬼吹燈作者對古滇國吊人俑的藝術再加工,雖然他在書中加入了「蠱蟲注入人體」這一玄幻因數,但其基本創作基礎還是來源于古滇國時期吊人俑這種落後的、殘酷的習俗。

除吊人俑外,「雲南蟲穀」中無處不在的「人祭」情節也充分借鑒了古滇國時期的祭祀風俗。

事實上在「雲南蟲穀」的內容裡,處處充滿了獻王使用活人祭祀的痕跡,例如大祭司、痋人、死漂等環節都與人祭相關,而現實考古中出土的證據證明,人祭也確實是古滇國時期最重要的習俗,也是滇國最典型的標誌之一。

以下是石寨山古滇國墓群出土的最著名青銅器之一,真正的國寶,名列《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古滇國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

此物標準全名喚作「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別看它構型很複雜,密密麻麻到處都是青銅小人,但實際上它的作用很簡單,就是個存錢罐,是滇王和貴族們用來存放海貝和珍寶的寶箱。

貯貝器上的青銅小人共計有52人,描繪的是古滇國時期用人祭祀時的場面。

貯貝器祭祀場面近距離特寫

上圖為整個祭祀場面的核心特寫,右側是一赤裸男子被綁在牌子上,此為被祭祀之人,除他之外,地面上還有2人也被綁著,等待祭祀。

左側則立著一個銅柱,柱子上盤著兩條巨蟒,圖上可以很清晰地辨認出來。

然後一群婦女坐成4排,圍觀被祭場面,除她們之外,還有執行祭祀的大祭司、刀斧手等人。

從這個場面的細緻程度來看,古滇國的祭祀文化極其發達,其使用人祭幾乎已達到一種標準化的流程,人祭,正是古滇國文化的典型特徵。

古滇國為何會存在有這麼殘酷的習俗呢?

答案:2000多年前的古滇國仍處于奴隸制社會,文明發展階段即是如此,想要進步也進步不起來。

所以看到這裡,各位也就知道天下霸唱為何在「雲南蟲谷」一章中設置那麼多詭異恐怖的人祭情節了,因為歷史上古滇國的習俗便是如此,出土文物早已證明瞭一切。

雲南蟲穀

到了今時今日,考古學家對古滇國的認識和研究已經頗為深入。

根據雲南境內各處出土的證據來看,滇國出現的時間約在戰國時期,一直至漢武帝時代由漢朝統一,武帝之後,再無滇國,其存世時間約170年左右。

在此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真實歷史中並沒有出現過「雲南獻王」,此人當是《鬼吹燈》小說中虛構出來的,其人物原型很可能就是滇王,畢竟滇王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

正如本文開頭所言,《鬼吹燈》一書中出現的古墓以及重要人物幾乎都有其歷史原型存在,其中不少情節和設置並非是憑空想象,而是有著一定的現實基礎,然後作者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藝術加工,從而展現出一個神秘瑰麗的奇幻鬼吹燈世界。

鎏金四人舞俑銅扣飾,此物是比較寫實的,可以從中看出古滇國時期人們的一些裝束

但話又說回來,《鬼吹燈》畢竟只是一本小說,大部分內容是虛構的,它本身與信史有很大的區別,這一點還是要區分清楚的。

事實上有時候正史的精彩程度並不亞于小說,畢竟真實,才是最動人心魄的力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