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成年人最大的克制,是少管閒事

文|文小文

不管什麼場合、情景, 都要清楚地定位自己的身份, 認清自己目標, 守尺度, 知分寸, 不越界, 不逾矩。

有一句民間諺語:「要得無事,

少管閒事。 」

別人有難, 伸把手, 是援助;別人無事, 插把手, 是干擾。

一個總是喜歡插手別人生活的人, 不僅拉低了自己的格局, 還得不到別人的歡迎。

成年人如果要相處和睦, 就要懂得:永遠不要拿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干預別人。

這樣既體面了自己, 也周全了別人。

管得太多, 並不等于能力強

狄更斯說:最好的禮貌, 是不多管閒事。

與人相處, 要給彼此自由和空間, 關係才會長久。

對于他人的生活, 要學會尊重和接受, 不要強加干涉。

知乎網友@了了 講了她的家庭故事:

她老公在外地打工, 平時都與公婆同住, 家裡公公負責做飯, 她負責帶孩子, 婆婆負責洗碗。

但是婆婆是個相當愛管閒事的人, 無論了了和公公做什麼她都會在一旁指揮怎麼做,

先怎樣再怎樣, 得按她的順序, 得按她的方法和想法去做。

在婆婆眼裡她是家裡最操勞最能幹的一個, 自己和公公什麼都做不好。

仿佛只有在婆婆的指點下, 這個家才能井井有條。

最令了了受不了的是婆婆晚上經常斷WIFI電源, 目的就是不讓她玩手機, 規定她幾點前必須睡覺。

了了很生氣但又很無奈, 感覺和這樣管得太多的婆婆住一起太折磨人了, 婆媳關係也變得很很緊張。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能者多勞這個詞, 那麼, 多勞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能者?

有人說, 能力強就是可以把控全域, 能左右逢源, 事情再多都能處理妥當。

也有人說, 能力強就是可以面面俱到, 能運籌帷幄, 情況再亂也能抽絲剝繭。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

那就是, 再能把控全域, 如果強行插手別人范圍內的事, 全域也終成殘局。

再能面面俱到, 如果超越自己的職責指點江山, 絲繭也變成亂麻。

錢德勒也曾告誡我們:管別人的閒事, 只會惹來一身腥。

因為管得太多, 這並不顯得牛, 反倒顯得虎。

不管什麼場合、情景, 都要清楚地定位自己的身份, 認清自己目標, 守尺度, 知分寸, 不越界, 不逾矩。

比袖手旁觀更可怕的, 是對別人指手畫腳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對英國小夫妻手頭沒什麼錢, 在結婚前, 來到一家首飾店, 因為他們聽說這家店價格很便宜, 120英鎊就能買一個戒指。

其實120英鎊的戒指當然質量也不會太好, 但對女人而言, 只要是男人買的, 無論買什麼,

她都會喜歡。

但是, 當女人在試戴戒指的時候, 那個店員對她說:「簡直不敢相信會有男人用這麼廉價的戒指來求婚, 太悲哀了。 」

人最好的修養, 是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的境況, 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 隨意否定和批判別人, 讓人難堪。

就像馬克·李維在《偷影子的人》一書中寫的那樣:「你不能干涉別人的生活, 就算是為了對方好, 這是他的人生。 」

比袖手旁觀更可怕的, 是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

要知道, 人生沒有推己及人, 感同身受, 只有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就像有句話說的:「我的人生需要你的指點, 但不需要你指指點點。 」

《論語·裡仁》早就告訴過我們:「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

就是要提醒我們, 說話應該謹慎, 因為禍從口出, 說話不謹慎, 害己又害人, 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

三國時期, 曹丕與曹植爭奪世子之位, 這原本是曹操自己的家事, 也是未來魏國的大政之事, 旁人應謹守本分, 但楊修卻偏要耍小聰明指手畫腳一番。

先是助曹植通過曹操的考驗, 後又對曹丕貶損有加。

自以為聰明, 過度明顯的揣度上意,惹得曹操大怒「匹夫安敢欺我焉」,此時,對楊修已經起了殺心。

人性最大的惡,就是借著自己的不可一世對別人說三道四指手畫腳。

人與人交往,謹言慎行,不指手畫腳,是對真相的敬畏,也是對自己的保全。

界限感是最高級的尊重

蔡康永說:「人際關係,就是人與人之間摸索彼此能繼續往來的分寸。」

要知道界限感不是傲慢和疏遠,講分寸知進退的界限感反而是對別人最高級的尊重。

「得到」的創始人羅振宇曾經去銀行處理一個比較複雜的業務,銀行經理專心致志為他辦理了一個多小時,期間沒有閒談沒有多餘的話。

半個月後,羅振宇又偶遇到那位銀行經理,兩人閒聊之下才發現,經理是自己的粉絲,借著這個機會,那位經理還提了很多對「得到」的建議。

羅振宇問他:「在銀行的時候怎麼沒有跟我說這麼多?」

經理回答說:「當時是在工作,我不宜管太多和業務無關的閒事,那是對自己和客戶的不尊重。」

羅振宇頗為敬佩,很是欣賞經理的處事方式。

彼得·德魯克說:「一個人必須時刻知道該說什麼,一個人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說,一個人必須知道對誰說,一個人必須知道怎麼說。」

與人交往,最忌用力過猛,手伸太長,只有守得住邊界,方可落得自在。

「得到」另一位聯合創始人脫不花在《溝通的方法》講過她曾經因為沒把握好界限感而犯過的一個錯誤。

多年前,脫不花的一位中年男性客戶生病做手術。

為了表示慰問,脫不花急忙趕到醫院看望,問了一連串的問題:

「怎麼了,確診了嗎?是哪方面的問題?需要我幫你找醫生嗎?」

對方神情有些不自然,但被追問的沒辦法了,幽幽地說了句:「我做了個痔瘡手術。」

導致兩人尷尬了好幾年。

不管關係是否親密,也要摸清楚對方的社交界限,把握好尺度,控制好分寸。

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

保持和諧的社交距離,是對彼此的尊重,這樣才能體面且穩定地維持雙方的關係。

有人說:「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的確,有時候人容易招惹是非,並不是因為別人的施加,而是由于自己管得太多。

紛繁複雜的人情世界,成年人最大的克制,就是從不多管閒事。

《情商》一書中說:「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人生而不同,但最好的活法,就是永遠不要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要在雙方都舒服的范圍內,管好自己,尊重他人。

過度明顯的揣度上意,惹得曹操大怒「匹夫安敢欺我焉」,此時,對楊修已經起了殺心。

人性最大的惡,就是借著自己的不可一世對別人說三道四指手畫腳。

人與人交往,謹言慎行,不指手畫腳,是對真相的敬畏,也是對自己的保全。

界限感是最高級的尊重

蔡康永說:「人際關係,就是人與人之間摸索彼此能繼續往來的分寸。」

要知道界限感不是傲慢和疏遠,講分寸知進退的界限感反而是對別人最高級的尊重。

「得到」的創始人羅振宇曾經去銀行處理一個比較複雜的業務,銀行經理專心致志為他辦理了一個多小時,期間沒有閒談沒有多餘的話。

半個月後,羅振宇又偶遇到那位銀行經理,兩人閒聊之下才發現,經理是自己的粉絲,借著這個機會,那位經理還提了很多對「得到」的建議。

羅振宇問他:「在銀行的時候怎麼沒有跟我說這麼多?」

經理回答說:「當時是在工作,我不宜管太多和業務無關的閒事,那是對自己和客戶的不尊重。」

羅振宇頗為敬佩,很是欣賞經理的處事方式。

彼得·德魯克說:「一個人必須時刻知道該說什麼,一個人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說,一個人必須知道對誰說,一個人必須知道怎麼說。」

與人交往,最忌用力過猛,手伸太長,只有守得住邊界,方可落得自在。

「得到」另一位聯合創始人脫不花在《溝通的方法》講過她曾經因為沒把握好界限感而犯過的一個錯誤。

多年前,脫不花的一位中年男性客戶生病做手術。

為了表示慰問,脫不花急忙趕到醫院看望,問了一連串的問題:

「怎麼了,確診了嗎?是哪方面的問題?需要我幫你找醫生嗎?」

對方神情有些不自然,但被追問的沒辦法了,幽幽地說了句:「我做了個痔瘡手術。」

導致兩人尷尬了好幾年。

不管關係是否親密,也要摸清楚對方的社交界限,把握好尺度,控制好分寸。

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

保持和諧的社交距離,是對彼此的尊重,這樣才能體面且穩定地維持雙方的關係。

有人說:「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的確,有時候人容易招惹是非,並不是因為別人的施加,而是由于自己管得太多。

紛繁複雜的人情世界,成年人最大的克制,就是從不多管閒事。

《情商》一書中說:「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人生而不同,但最好的活法,就是永遠不要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要在雙方都舒服的范圍內,管好自己,尊重他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