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越吼越不乖?對孩子有效的4個溝通技巧,要比打罵有效得多

人的耐心和好脾氣都只是一時的, 有時天雨有時晴, 這是孩子對父母狀態最直觀的感受。

孩子雖然年齡小, 也懂得父母工作艱難, 生活不易。 父母稍不順心就對小孩發脾氣, 他們往往都會忍, 畢竟還要依靠父母生活, 惹惱了「金主」, 對自己可沒有好處。

孩子會忍耐大人的脾氣, 並不代表就習慣了這種行為, 大人可能不知道, 承受無謂的責駡和憤怒情緒, 內心有多受傷。

孩子本來還在身心發育的階段, 內心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動搖。 脆弱無助的時候, 如果總是得不到父母的寬慰, 心底委屈的口子會越開越大,

很容易形成消極、自卑的性格。

人強大的表現不是威懾力, 而是溫柔力。 一個即使生氣、不滿, 平心靜氣過後還能溫柔對待他人的人, 最值得人尊敬和喜愛。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應該是強大的嗎?孩子需要父母的保護, 如果只是把他們當成「出氣筒」,

孩子只會選擇和父母隔離開, 「惹不起但躲得起」。

很多父母以為教訓孩子就能讓他們變乖, 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 人的內心常常最難打動。 教育孩子全靠吼, 不僅達不到目的, 反而會讓孩子心生恐懼。

人的耐心和好脾氣都只是一時的, 有時天雨有時晴, 這是孩子對父母狀態最直觀的感受。

孩子雖然年齡小, 也懂得父母工作艱難, 生活不易。 父母稍不順心就對小孩發脾氣, 他們往往都會忍, 畢竟還要依靠父母生活, 惹惱了「金主」, 對自己可沒有好處。

孩子會忍耐大人的脾氣, 並不代表就習慣了這種行為, 大人可能不知道, 承受無謂的責駡和憤怒情緒, 內心有多受傷。

孩子本來還在身心發育的階段, 內心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動搖。

脆弱無助的時候, 如果總是得不到父母的寬慰, 心底委屈的口子會越開越大, 很容易形成消極、自卑的性格。

人強大的表現不是威懾力, 而是溫柔力。 一個即使生氣、不滿, 平心靜氣過後還能溫柔對待他人的人, 最值得人尊敬和喜愛。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應該是強大的嗎?孩子需要父母的保護,

如果只是把他們當成「出氣筒」, 孩子只會選擇和父母隔離開, 「惹不起但躲得起」。

很多父母以為教訓孩子就能讓他們變乖, 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 人的內心常常最難打動。 教育孩子全靠吼, 不僅達不到目的, 反而會讓孩子心生恐懼。

其實, 是你在逼孩子與你對著幹

請回憶一下, 當孩子犯錯時, 你是不是這樣說過:

1、我數三下, 你要是還穿不好鞋, 我就丟下你走了(威脅)

2、把桌子收拾了, 立刻!(命令)

3、你覺得打斷我說話對嗎?你知不知道這樣很令人討厭, 你要懂禮貌, 你是不是也不願意讓人打斷你說話, 那你就不要打斷別人!(說教)

4、你怎麼就不能像xxx一樣, 自己穿好衣服?(比較)

現在我們來代入孩子的角色,

想象一下, 當自己被爸媽這樣說, 會是什麼感覺?

是不是會覺得害怕, 或者想跟父母對著幹?

我就不穿鞋, 就不收拾桌子, 就要打斷你說話, 氣死你!

我們想要訓斥孩子的時候, 目的都是想改變孩子的某些行為。

但說出的話, 卻讓孩子心情非常不爽, 他們不得不遮罩你, 或者針對你。

如果用下面這幾個技巧來溝通, 就會好很多。

對孩子有效的4個溝通技巧

1、說你看到的事實, 對事不對人

一般情況下, 如果孩子弄髒了地板, 家長們會脫口而出:你看你, 又把地板弄髒了, 你能不能小心一點?

這種用「你」開頭的句式, 一上來就是責備, 當人不斷被指責做錯的時候, 就會產生抵觸情緒, 不願意執行對方的指令。

所以, 遇事不要先指責。

你可以換成「我」的表達方式,描述我看到的事實,把焦點放在事情本身。

比如:我看到地板髒了;我看到衛生間的燈還開著;我看到玩具很亂。

當大人描述自己看到的問題時,孩子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如果他不知道,就進行下一步。

2、說出提示,不親自上手

一般情況下,如果看到孩子把橘子皮丟在沙發上,我們不要說:「怎麼把橘子皮放在沙發上?你當這是垃圾堆嗎?」

然後邊抱怨邊幫孩子收拾,或者命令他收拾。

我們的任何教育,都該是引導孩子獨立完成和解決問題,而不是替他們包辦,還抱怨他們添麻煩。

你可以先描述事實:「我看到橘子皮在沙發上。」

然後給出提示:「橘子皮應該扔在垃圾桶裡。」

當孩子遇到難題時也是給出提示。

比如孩子把鞋子穿反了,所以提不上去,你就可以給出提示:鞋子提不上去,這是為什麼呢?要不換另一隻試試?

3、不說長篇大論,只說簡單詞語

當時間已經很晚了,孩子的玩具還擺放得亂糟糟的。

你不要上來就說:我都跟你們說多少遍了?玩具玩完了要收拾,你們也答應好了洗完澡就收拾,可是你們一直在瘋玩,我怎麼沒看出你們有收拾的意思?

只需要簡單的描述:孩子們,玩具。

他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孩子都特別討厭長篇大論,尤其對于低齡孩子來說,他們根本記不住複雜的一串話,長此以往,只能遮罩你,對他們來說,話越短越容易記住,也越有效。

4、說出你的感受,不要給孩子定性

比如,當孩子禍害了你的化妝品時。

你不要說:你怎麼這麼搗蛋?都說不要碰我的化妝品,你真是不乖!

可以說:我太心疼了,那是我最喜歡的口紅,你卻弄碎了。

甚至你可以語氣中帶著生氣。

當孩子做錯事時,他們並不介意看到大人表達真實感受。

他們介意的,是你對他們品行和人格的肆意評價。

這時候可能有家長會疑惑,我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感受,這樣好嗎?

其實,當我們生氣時,還假惺惺地說自己沒生氣,然後開始給孩子定性,說教,這樣才不好。

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給你的心情造成了影響,這就給了孩子一個正當且合理的改變理由。

Wendy媽有話說:

「一口不能吃成個胖子」,教育孩子也是如此,不要期待孩子能像大人一樣懂事,凡事多三分耐心,孩子總會成長,往優秀的人生靠近。

你可以換成「我」的表達方式,描述我看到的事實,把焦點放在事情本身。

比如:我看到地板髒了;我看到衛生間的燈還開著;我看到玩具很亂。

當大人描述自己看到的問題時,孩子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如果他不知道,就進行下一步。

2、說出提示,不親自上手

一般情況下,如果看到孩子把橘子皮丟在沙發上,我們不要說:「怎麼把橘子皮放在沙發上?你當這是垃圾堆嗎?」

然後邊抱怨邊幫孩子收拾,或者命令他收拾。

我們的任何教育,都該是引導孩子獨立完成和解決問題,而不是替他們包辦,還抱怨他們添麻煩。

你可以先描述事實:「我看到橘子皮在沙發上。」

然後給出提示:「橘子皮應該扔在垃圾桶裡。」

當孩子遇到難題時也是給出提示。

比如孩子把鞋子穿反了,所以提不上去,你就可以給出提示:鞋子提不上去,這是為什麼呢?要不換另一隻試試?

3、不說長篇大論,只說簡單詞語

當時間已經很晚了,孩子的玩具還擺放得亂糟糟的。

你不要上來就說:我都跟你們說多少遍了?玩具玩完了要收拾,你們也答應好了洗完澡就收拾,可是你們一直在瘋玩,我怎麼沒看出你們有收拾的意思?

只需要簡單的描述:孩子們,玩具。

他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孩子都特別討厭長篇大論,尤其對于低齡孩子來說,他們根本記不住複雜的一串話,長此以往,只能遮罩你,對他們來說,話越短越容易記住,也越有效。

4、說出你的感受,不要給孩子定性

比如,當孩子禍害了你的化妝品時。

你不要說:你怎麼這麼搗蛋?都說不要碰我的化妝品,你真是不乖!

可以說:我太心疼了,那是我最喜歡的口紅,你卻弄碎了。

甚至你可以語氣中帶著生氣。

當孩子做錯事時,他們並不介意看到大人表達真實感受。

他們介意的,是你對他們品行和人格的肆意評價。

這時候可能有家長會疑惑,我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感受,這樣好嗎?

其實,當我們生氣時,還假惺惺地說自己沒生氣,然後開始給孩子定性,說教,這樣才不好。

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給你的心情造成了影響,這就給了孩子一個正當且合理的改變理由。

Wendy媽有話說:

「一口不能吃成個胖子」,教育孩子也是如此,不要期待孩子能像大人一樣懂事,凡事多三分耐心,孩子總會成長,往優秀的人生靠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