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越吼越笨,別怨孩子聽不進你的話‍

「你說, 我是不是一個很差勁的媽媽?」

昨晚和閨蜜微信聊天, 她突然這樣問我。

原來, 她又沒忍住吼了兒子。

她兒子咳嗽得有點厲害, 醫生讓忌口, 結果, 兒子不僅偷吃了冰箱裡的雪糕, 還拒不承認, 她氣不打一處來, 惡毒的話噴湧而出, 響徹整個屋子:

「就知道吃, 咳嗽還要不要好了?」

「咳死你算了!」

這次被吼後, 兒子一聲不吭, 不哭不鬧, 轉身回了房間。

夜晚, 兒子咳嗽聲一聲聲傳來, 後悔又內疚的她, 起身給兒子倒了杯溫水, 還道了歉。

結果兒子卻翻身背對著她, 什麼也沒說。

並且, 倔脾氣一上來, 愣是兩天沒搭理她。

她苦惱道:「我感覺孩子離我越來越遠了。 」

想起資深國際記者周軼君說的一段話:

我走了一圈國家, 得到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緒, 因為一旦情緒爆發出來, 你後面說再多的道歉都是沒有用的, 你看他默不作聲, 其實好多東西都在心裡。

在你對孩子吼出的一瞬間, 孩子完全是蒙的狀態, 因為前一秒他還和你高高興興的, 但是下一秒你就突然變臉色了。 孩子承受的心理落差可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那些經常被吼的孩子和沒有被吼過的孩子, 長大了差別真的會很大。

1.經常被吼的孩子膽子會很小,

有的還容易自閉

有的家長動不動就吼孩子。 孩子摔碎個杯子, 不小心把水灑了, 有的家長都會把孩子說一頓, 說孩子太不小心了, 數落一頓。 長期這樣下去孩子就會變得膽子越來越小, 什麼事情都不敢去做, 生怕做錯了或者做得不好就會被罵。 更有嚴重的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與人交流, 變得自閉起來。

2.孩子變得不自信

我們成年人在做不好事情的時候都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諒解, 孩子更是如此。 孩子本來就對這個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 每次在探索新事物的時候難免會發生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 每次犯錯都遭到吼罵, 時間長了, 孩子在探索新事物的時候就會變得小心翼翼, 變得不自信。 嚴重的甚至都不會去探索新事物了。

3.叛逆心理會更強

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 家長再次吼罵孩子的話, 孩子就會反抗, 做好很多錯事, 甚至離家出走。 《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其實就是典型的例子。 小時候自己不管做得再好, 總是得不到表揚, 經常遭到媽媽的批評吼罵,

到最後家直接和這個家斷絕了關係。

每一個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的, 不管用什麼方式只是希望孩子將來能過得更好, 但是吼罵確實不是正確的方法。 可能父母贏了孩子只需要一句吼罵, 但是可能付出的代價就是孩子的一生。

那麼, 我們應該如何走出「吼孩子–自責–又吼孩子」的閉環呢。

其實《不吼不叫》一書早就告訴我們, 自責和愧疚無助于改變, 這種心理只會讓我們缺乏去改變的動力。

我們需要的是行動上的立即改變。

1. 用低聲教育代替大聲吼叫

在《爸爸去哪兒》裡, 陳小春就經常扯著嗓子吼Jasper, Jesper總是小心翼翼的, 怕不小心又惹爸爸不高興, 父子倆相處的很不愉快。

有一次,Jasper委屈地和爸爸說:「你今天吼了我好多次。」

陳小春這才開始反思自己,應該小聲點和孩子說話。

後來,當陳小春用低音量和孩子說話時,Jasper明顯不再畏懼爸爸,兩個人親密了許多,陳小春也很少再發脾氣了。

一項心理學研究就發現:當父母用低聲批評時,可以趕走憤怒,使人理智、情緒平和,而大聲批評,往往容易引爆情緒。

2. 每一次發火之前按下暫停鍵

作家娜塔莉·布朗有三個孩子,7歲的貝爾、4歲的米蘭和2歲的戈爾德,天天各種調皮搗蛋,吵架打鬧。

但她卻從來沒有大聲呵斥過孩子,反而總是和聲細語的,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原來,為了不發火,每次和孩子發生矛盾時,她都會躲到衛生間裡深呼吸。

平靜下來後,才會讓三個孩子就拔頭髮、扔遙控器或玩具分配的事,進行建設性的討論。

研究表明,暴風雨般的憤怒,持續時間往往不超過12秒,爆發時摧毀一切但過後卻風平浪靜。

給情緒按下按下暫停鍵,躲過這12秒,就能排解負面情緒。

3. 如果忍不住吼了孩子,請和他道歉

教育家尹建莉說:「父母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如果忍不住吼了孩子,請及時放下身段和孩子道歉,告訴他:

「媽媽雖然吼了你,但媽媽對你的愛一點沒有減少,是媽媽不對,媽媽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有話好好說。」

吼完孩子,我們都需要一個冷靜,反思,道歉,梳理自我的過程。

通過複盤,記錄和追蹤自己的情緒來源,下次再遇見類似事件時,我們才能從容地處理。

Wendy媽有話說:

戒吼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哪怕道理都懂,方法都嘗試了,我們依舊可能在一次次治癒中重蹈覆轍。

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只要保有一顆成長的心,每天努力一點,進步一點,我們一定可以走向不吼不叫的彼岸。

共勉!

有一次,Jasper委屈地和爸爸說:「你今天吼了我好多次。」

陳小春這才開始反思自己,應該小聲點和孩子說話。

後來,當陳小春用低音量和孩子說話時,Jasper明顯不再畏懼爸爸,兩個人親密了許多,陳小春也很少再發脾氣了。

一項心理學研究就發現:當父母用低聲批評時,可以趕走憤怒,使人理智、情緒平和,而大聲批評,往往容易引爆情緒。

2. 每一次發火之前按下暫停鍵

作家娜塔莉·布朗有三個孩子,7歲的貝爾、4歲的米蘭和2歲的戈爾德,天天各種調皮搗蛋,吵架打鬧。

但她卻從來沒有大聲呵斥過孩子,反而總是和聲細語的,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原來,為了不發火,每次和孩子發生矛盾時,她都會躲到衛生間裡深呼吸。

平靜下來後,才會讓三個孩子就拔頭髮、扔遙控器或玩具分配的事,進行建設性的討論。

研究表明,暴風雨般的憤怒,持續時間往往不超過12秒,爆發時摧毀一切但過後卻風平浪靜。

給情緒按下按下暫停鍵,躲過這12秒,就能排解負面情緒。

3. 如果忍不住吼了孩子,請和他道歉

教育家尹建莉說:「父母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如果忍不住吼了孩子,請及時放下身段和孩子道歉,告訴他:

「媽媽雖然吼了你,但媽媽對你的愛一點沒有減少,是媽媽不對,媽媽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有話好好說。」

吼完孩子,我們都需要一個冷靜,反思,道歉,梳理自我的過程。

通過複盤,記錄和追蹤自己的情緒來源,下次再遇見類似事件時,我們才能從容地處理。

Wendy媽有話說:

戒吼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哪怕道理都懂,方法都嘗試了,我們依舊可能在一次次治癒中重蹈覆轍。

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只要保有一顆成長的心,每天努力一點,進步一點,我們一定可以走向不吼不叫的彼岸。

共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