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反復看一本繪本到底要不要干涉?看看腦科學上的解釋

在親子閱讀中, 有個問題是大家提問頻率最高的:孩子反復讀同一本繪本, 其他繪本都不要看。

的確, 從我們大人角度來看, 孩子明明已經非常熟悉這本書了, 都會背了, 為什麼還要不斷地重複看呢?

01重複-兒童的智力體操

一個原因當然是寶寶喜歡其中的內容, 看到之後感到開心、喜悅。 第二個原因其實是他們大腦運作獲取資訊的原理導致的。

孩子和大人獲取書的資訊順序是不同的。 對于大人來說, 看書是整體把握, 反復讀一本書, 看到的畫面和文字, 每次基本都是一樣的。

但孩子可不是。 就算你每次只是一頁一頁地把繪本上的文字念給他聽,

孩子卻仍然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閱讀層次。

比如, 看一遍《好餓的毛毛蟲》, 大人會知道, 這講的是一個毛毛蟲長大、結繭、化蝶的故事。

但孩子不是的, 他們看繪本的時候, 只會關注一些片斷, 他會這樣想:「哇, 那裡有一個好小好小的毛毛蟲!...... 這個蘋果上有個洞!我要去扣一扣。 」

就算是同一時間連續讀同一個繪本, 寶寶每一遍的關注點也不會完全相同, 對于他來說每一遍都有新鮮感。

這就好比你錄手機的指紋鎖, 錄入的時候需要你一次又一次地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地按, 每按一次, 指紋資訊就更完整一點, 直到最後拼湊成完成指紋。

小寶寶讀書, 就像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第三個原因是常常被忽視, 就是寶寶能從重複閱讀中獲得自信心。

讀一本熟悉的書, 寶寶能猜到下一頁有什麼, 下一步會發生什麼, 故事會按照寶寶的預測發展, 寶寶覺得「我都猜對啦」, 自信心爆棚。

你想象一下, 你下班之後走一條非常熟悉的路回家, 你知道該在哪裡拐彎,

在哪裡過紅綠燈, 知道大約多長時間就到家了, 是不是很安心?

寶寶讀熟悉的書, 也會有類似的感覺。 並且, 在一遍遍聽的過程中, 寶寶還在潛移默化地學習你的說話技巧, 積累詞彙, 甚至試著自己表達。

有教育專家曾經提出過, 反復練習是「兒童的智力體操」, 反復進行練習, 會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

重複閱讀正是給孩子提供了很好的反復練習的機會, 讓孩子逐步實現圖畫與文字的匹配。

對故事越來越熟悉之後, 孩子會降低對圖畫的關注度, 能分配更多認知資源去發現文字資訊。

02可以如何引導?

現在你知道了, 孩子認知水準和心理特點決定了, 重複閱讀正是他喜歡的。 所以, 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尊重和滿足寶寶的需求。

當然, 如果在讀繪本的過程中, 你有意每一遍講的重點不同, 效果就更好了。 具體怎麼做, 我拿《好餓的毛毛蟲》來舉個例子給你。

首先, 剛開始讀的時候, 你完全跟著寶寶的節奏, 觀察寶寶的興趣點。 你拿著書, 跟寶寶一起翻, 看他翻到哪一頁停下來,

就給他描述那一頁上的內容。

比如寶寶翻到蘋果那一頁停下來, 挖蘋果上的小洞, 你就可以說:「哎呀, 這裡有一個大紅蘋果, 蘋果上還有一個洞呢。 這個洞是哪兒來的, 是蟲子咬的嗎?」

還可以説明寶寶把繪本內容跟生活聯繫起來, 「前兩天我吃蘋果, 就發現蘋果裡有一條小蟲子, 寶寶還記得嗎?」

如果寶寶在不停地翻頁, 挖洞, 那這一遍你就主要講洞了:「這裡有一個洞, 這裡有兩個洞, 這裡有三個洞, 寶寶每個洞都試著挖一挖, 一, 二, 三.....」

就這樣, 每讀一遍, 寶寶的注意范圍就會更廣一點, 讀幾遍之後, 寶寶就能瞭解繪本中的大多數畫面了。

接下來,你可以有意引導寶寶注意到他之前沒有發現的細節。

比如,引導寶寶觀察毛毛蟲的個頭,當毛毛蟲是一隻卵的時候,好小好小,像一個小米粒。它吃了一個蘋果之後呢,長大了一點兒。吃了兩隻梨之後,又長大一點兒。

這一步,有點像查漏補缺,補上寶寶自己沒有發現的重要線索,還是以片斷為主。當然了,也有可能你不需要補充,寶寶比你觀察的還仔細呢!

最後,你可以幫助寶寶把片斷串成故事。

完整地給寶寶講一隻毛毛蟲長大的故事,毛毛蟲剛開始是一隻小小的卵,它吃啊吃啊吃,越吃身體越大,然後吃不動啦結成繭,最後變成胡蝶飛出來。

這也是在寶寶積累了許多故事片斷的前提下,最後水到渠成的結果。

反復讀繪本這件事的確很累人,但希望今天分享的從原因到引導方式,不僅可以説明我們更好理解孩子這個行為,也能讓我們即使讀同一本書也有新鮮的讀法。

畢竟親子閱讀,一定是親子先行。我們閱讀的狀態是怎樣的,也會影響孩子對于閱讀這件事。

接下來,你可以有意引導寶寶注意到他之前沒有發現的細節。

比如,引導寶寶觀察毛毛蟲的個頭,當毛毛蟲是一隻卵的時候,好小好小,像一個小米粒。它吃了一個蘋果之後呢,長大了一點兒。吃了兩隻梨之後,又長大一點兒。

這一步,有點像查漏補缺,補上寶寶自己沒有發現的重要線索,還是以片斷為主。當然了,也有可能你不需要補充,寶寶比你觀察的還仔細呢!

最後,你可以幫助寶寶把片斷串成故事。

完整地給寶寶講一隻毛毛蟲長大的故事,毛毛蟲剛開始是一隻小小的卵,它吃啊吃啊吃,越吃身體越大,然後吃不動啦結成繭,最後變成胡蝶飛出來。

這也是在寶寶積累了許多故事片斷的前提下,最後水到渠成的結果。

反復讀繪本這件事的確很累人,但希望今天分享的從原因到引導方式,不僅可以説明我們更好理解孩子這個行為,也能讓我們即使讀同一本書也有新鮮的讀法。

畢竟親子閱讀,一定是親子先行。我們閱讀的狀態是怎樣的,也會影響孩子對于閱讀這件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