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他參加殿試遇到考過的題,卻因字不好被列為第四,乾隆:改為第一

自隋朝起, 科舉制度開始在中國的大地上實行了起來, 其目的是通過考試的方式來選拔官吏, 從而徹底打破了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 使得寒門子弟得以通過努力, 用自己的能力才獲得官職, 並為國效力。 而科舉制度之中的第一名又稱為狀元, 一般而言, 能夠成為狀元之人都是十分厲害的, 不僅需要有很強的文學能力, 同時對於政事也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但是在乾隆時期, 卻又有一個狀元, 此人為畢沅, 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僥倖的狀元。

畢沅出生於鎮洋, 雖然其自由喪父, 但是卻有一個好母親——張藻,

此人可以稱得上是當時有名的才女。 因此在母親張藻的薰陶下, 畢沅自幼就十分喜好文學, 六歲能讀《詩經》、《離騷》, 十歲便通曉聲韻, 善作詩文。 此後, 張藻更是將其送往蘇州靈岩山, 拜于沈德潛名下。

乾隆十八年(1753年), 畢沅參加了順天鄉試, 並中舉, 以舉人的身份被封為內閣中書, 後來又進入了軍機處, 負責撰寫諭旨、記載檔案、查核奏議。

雖然已經獲得了官職, 但是畢沅還是想要想要再去為自己努力一把, 於是在乾隆二十五年的時候, 報名參加了會試, 毫無意外, 畢沅成功通過了會試, 與其一起通過會試的還有同僚諸重光、童鳳三。

在進行殿試的前一天晚上, 三人剛好要去軍機處值班, 此時諸、童想回去進行複習,

便對畢沅說:“我倆書法好, 可望奪魁。 你書法不行, 就別做非分之想了, 替我們代勞吧!”當時的殿試確實十分注重書法, 畢沅無話反駁, 便認命留下進行值班。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 就在這一天, 陝甘總督黃廷桂關於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摺下轉軍機處, 畢沅詳加研讀, 而殿試所考題目正是這個。 換個說法就比如說一個人在高考之時, 遇到了自己曾經做過的題目。 可以說各種思路和想法一下子就出現在了畢沅的腦中, 他自然十分胸有成竹, 揮筆而就, 洋洋灑灑便將答完了題目。

原本當時諸位大臣在進行文章批閱之時, 以畢沅楷書不好為由, 將其列為第四名。 但到了考試後的第四天, 乾隆聽了讀卷大臣讀卷, 對畢沅的卷子最為欣賞,

於是將其擢為一甲第一名。

諸、童二人事後聽聞了此事, 對此事嗟歎不已, 十分懊惱於當晚的提前離去, 但事已至此, 唯一能做的也只有感歎此事和祝福畢沅了。

‍參考文獻:《清代名人軼事》、《嘯亭雜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