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甄嬛傳:崔槿汐進入慎刑司後,甄嬛的一個舉動不打自招,令太后疑心頓起

甄嬛想方設法從淩雲峰回宮不久, 便遇到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蘇培盛與槿汐對食一事被人揭發。

蘇培盛和槿汐被關進了慎刑司。

甄嬛挺著大肚四處奔走求人下話。

因為甄嬛心裡清楚, 如果槿汐真有個三長兩短, 對自己將意味著什麼。

皇后抓住槿汐和蘇培盛對食一事, 企圖扳倒甄嬛, 而皇上對此態度含糊。

原來, 敬妃看到了蘇培盛袖中墜落的手絹, 而這個手絹正是槿汐做的, 于是便聯手皇后揭發了蘇培盛和槿汐, 將他們兩個抓進了慎刑司。

敬妃這樣做也是事出有因。 因為甄嬛出宮前將未滿月的女兒朧月親手託付敬妃撫養。 三年來敬妃與朧月有了感情, 她唯恐甄嬛會將朧月重新從她手中奪走。

一心想扳倒甄嬛的皇后終于證據在手, 于是風風火火地來壽康宮興師問罪, 給了甄嬛好大一個下馬威。

甄嬛明白, 這次皇后是有備而來, 人證物證在手,

不搞出個大動作來, 她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她知道靠裝傻充愣難以蒙混過關, 只好以「皇家顏面」為說辭, 話裡有話地勸皇后不要將事態擴大化。

那麼, 太后為何會如此篤定地認為甄嬛那對雙胞胎」有問題」呢?其實, 這完全是甄嬛一個「不打自招」的舉動引起了太后的懷疑。

1、崔槿汐被關進慎刑司, 甄嬛舉動反常

在後宮之中, 無論是哪個嬪妃壞了事, 當她的太監和宮女們被帶走拷問盤查時, 主子們也不會與「嫌疑犯」再有任何的接觸。

為了避嫌, 也為了防止奴才與主子串供, 更要防止奴才被她的主子們滅口,

所以, 在這種情況下, 是不允許奴才和主子再見面的。

這是最基本的法律法規, 華妃身邊的周寧海被帶走拷問時, 華妃也只能被動坐在翊坤宮裡等待消息。

還有後來的皇后宜修, 無論是江福海還是剪秋, 被人帶走後嚴刑拷打、刑訊逼供, 宜修明知後果嚴重, 卻也無法與之見面, 她們之間是徹底被隔離的。

再就是沈眉莊身邊那個陷害她「假孕爭寵」的宮女茯苓, 茯苓被帶走後, 眉莊甚至都沒有機會問一問茯苓為何要陷害自己, 是被誰指使的?畢竟, 自己從未苛待下人, 她為何要誣陷自己假孕爭寵呢?

可是, 眉莊根本沒有這樣的機會去質問、去釋疑, 因為她根本見不到茯苓。 慎刑司的執法人員是不會讓她們主僕見面的。

宮裡的娘娘小主們也都知道這個規矩, 所以, 一旦「犯了事兒」, 也會主動配合官方調查, 主動退讓避嫌——不再與自己宮中的嫌疑犯進行接觸。

而到了甄嬛這裡,卻一反常態,囂張地打破了所有的規矩。一向謹言慎行的甄嬛,聽到崔槿汐被關進慎刑司以後,立刻方寸大亂,坐臥不寧,竟心虛惶恐到顧不得被人質疑,直接帶著浣碧去慎刑司「探望」崔槿汐了!

2、甄嬛不打自招,太后頓時了然于心

甄嬛自從甘露寺回宮以來,一直謹言慎行,恪守本分,謹守宮規,對太后和皇后更是恭順有加,從不會違規越禮,看上去十分的乖巧懂事。

而崔槿汐的「對食一事」發生後,甄嬛卻像變了一個人,立刻失去了往日的冷靜理智和分寸得宜,竟像發瘋的母狼一般,什麼規矩禮法也不要了,甚至還知法犯法,親自去慎刑司看望嫌疑犯!

甄嬛的這個舉動只能說明她心虛。若自身光明磊落,沒有把柄和隱私落在槿汐手裡,她大可放心交給慎刑司的人去審問查辦,何至于如此耐不住?更何況,蘇培盛是皇帝的人,難道皇帝會冤枉自己身邊的心腹?他是一定會仔細盤查的,絕不至于令蘇培盛無辜蒙冤受屈。甄嬛又何必「多此一舉」,率先坐不住了呢?

關鍵是她還懷著孩子,此時竟也顧不得會被慎刑司的煞氣衝撞了,執意要去見崔槿汐。難道崔槿汐比她肚子裡的孩子還重要?還是擔心一旦崔槿汐吐口,她與肚子裡的孩子都將性命難保?所以,她明知有風險也要放手一搏、背水一戰?

在太后看來,她不顧宮規嫌疑,去慎刑司的目的無非有這三種:第一,逼迫崔槿汐自盡。

第二,親自監督她「自盡」,悄悄為崔槿汐提供自盡藥物。第三,警告崔槿汐把嘴閉嚴,不然,自己一定會讓她死得更慘烈。她的家人也會跟著遭殃。甄嬛不相信她家裡人都死絕了。只要還有一個活的,就足以威脅到崔槿汐寧死不吐口。

實際上,甄嬛去慎刑司「看望」崔槿汐也正是出于這樣的目的。只不過,崔槿汐未等甄嬛開口,就已經搶先一步表態了:「自己甯死不會出賣娘娘的,請娘娘放心好了。」

甄嬛這才長舒一口氣,信誓旦旦地向崔槿汐保證:一定會救她出去。但事實上,此時的甄嬛心裡根本沒底。她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救得了崔槿汐,只能是盡最大努力去爭取。她最想要得到的答案已經得到了,至于崔槿汐的結局如何,那還要看皇帝的心意。

就是甄嬛這樣的一個舉動,才讓太后疑雲頓起,這無異于做賊心虛,不打自招啊。所以,後來太后才授意皇后「滴血驗親」,因為她料定甄嬛絕對有問題,那倆孩子也絕對會有貓膩。

​然而,令太后沒想到的是,關鍵時刻,甄嬛自己在滴血驗親的水里加了白礬,反咬皇后一口。緊接著又讓浣碧偷龍轉鳳,用徐燕宜的兒子冒充鴻雁來與皇帝進行滴血驗親。(這是原著情節)最後就這樣完美地瞞天過海了。雖然太后依舊疑惑重重,卻也不便再追查下去了。

而到了甄嬛這裡,卻一反常態,囂張地打破了所有的規矩。一向謹言慎行的甄嬛,聽到崔槿汐被關進慎刑司以後,立刻方寸大亂,坐臥不寧,竟心虛惶恐到顧不得被人質疑,直接帶著浣碧去慎刑司「探望」崔槿汐了!

2、甄嬛不打自招,太后頓時了然于心

甄嬛自從甘露寺回宮以來,一直謹言慎行,恪守本分,謹守宮規,對太后和皇后更是恭順有加,從不會違規越禮,看上去十分的乖巧懂事。

而崔槿汐的「對食一事」發生後,甄嬛卻像變了一個人,立刻失去了往日的冷靜理智和分寸得宜,竟像發瘋的母狼一般,什麼規矩禮法也不要了,甚至還知法犯法,親自去慎刑司看望嫌疑犯!

甄嬛的這個舉動只能說明她心虛。若自身光明磊落,沒有把柄和隱私落在槿汐手裡,她大可放心交給慎刑司的人去審問查辦,何至于如此耐不住?更何況,蘇培盛是皇帝的人,難道皇帝會冤枉自己身邊的心腹?他是一定會仔細盤查的,絕不至于令蘇培盛無辜蒙冤受屈。甄嬛又何必「多此一舉」,率先坐不住了呢?

關鍵是她還懷著孩子,此時竟也顧不得會被慎刑司的煞氣衝撞了,執意要去見崔槿汐。難道崔槿汐比她肚子裡的孩子還重要?還是擔心一旦崔槿汐吐口,她與肚子裡的孩子都將性命難保?所以,她明知有風險也要放手一搏、背水一戰?

在太后看來,她不顧宮規嫌疑,去慎刑司的目的無非有這三種:第一,逼迫崔槿汐自盡。

第二,親自監督她「自盡」,悄悄為崔槿汐提供自盡藥物。第三,警告崔槿汐把嘴閉嚴,不然,自己一定會讓她死得更慘烈。她的家人也會跟著遭殃。甄嬛不相信她家裡人都死絕了。只要還有一個活的,就足以威脅到崔槿汐寧死不吐口。

實際上,甄嬛去慎刑司「看望」崔槿汐也正是出于這樣的目的。只不過,崔槿汐未等甄嬛開口,就已經搶先一步表態了:「自己甯死不會出賣娘娘的,請娘娘放心好了。」

甄嬛這才長舒一口氣,信誓旦旦地向崔槿汐保證:一定會救她出去。但事實上,此時的甄嬛心裡根本沒底。她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救得了崔槿汐,只能是盡最大努力去爭取。她最想要得到的答案已經得到了,至于崔槿汐的結局如何,那還要看皇帝的心意。

就是甄嬛這樣的一個舉動,才讓太后疑雲頓起,這無異于做賊心虛,不打自招啊。所以,後來太后才授意皇后「滴血驗親」,因為她料定甄嬛絕對有問題,那倆孩子也絕對會有貓膩。

​然而,令太后沒想到的是,關鍵時刻,甄嬛自己在滴血驗親的水里加了白礬,反咬皇后一口。緊接著又讓浣碧偷龍轉鳳,用徐燕宜的兒子冒充鴻雁來與皇帝進行滴血驗親。(這是原著情節)最後就這樣完美地瞞天過海了。雖然太后依舊疑惑重重,卻也不便再追查下去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