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雙減的每一條政策都在提醒我,錢和時間要花在這些地方

和大家說個真實的事。

我朋友前幾天和我說, 她有個週末和老公逛街, 一直不捨得給家裡換按摩椅。 結果一想到, 「雙減」頒佈了, 兒子的課外班也不需要上了, 立馬就不猶豫了, 花錢搬回家。

她說, 挺神奇的, 家裡多了個按摩椅後, 整個家庭的氣場都變了。 自己心情好多了, 儘管沒了課外班, 反而願意花更多時間, 也更加耐心陪伴兒子在家做題玩玩具。

對老公也順眼多了, 之前沒事就數落, 現在仔細想想, 覺得這個男人也挺不錯, 挺不容易的。 家裡竟然出奇地變得其樂融融, 和諧的不得了。

就那天, 之前嫌棄「叛逆不孝」的兒子,

還特別反常地抱了她一下說, 愛媽媽。 然後他們全家三口一起擁抱。

她笑著和我說, 好久沒有這種感覺, 覺得生個孩子, 有個家庭, 那麼好。 照照鏡子, 都覺得眉頭舒展, 好看了。 你說是這張按摩椅帶來的好運嗎?

的確, 我也覺得是按摩椅帶來的好運。

女人對自己好, 一個母親的心情好, 就是這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不管有沒有「雙減」, 孩子開學了, 老母親多了一點點時間和金錢, 我們可以做點什麼, 讓自己開心又變好。

我陸陸續續和大家分享過一些讓自己變好的方式, 總結起來, 就是下面這個精力管理金字塔的四個方面。

1

體能

我作息不算好的, 是個媽媽也是個創業者, 所以基本上都是靠壓縮睡眠來完成很多事情的。

每次身體出現一些小問題, 或者又憔悴了, 大機率收到的建議都是, 還是要早點睡啊。

但這幾年明白了一件事, 比起做「絕對正確」的事來說, 做「適合自己而且還正確」的事更加重要。

說幾件我一直在堅持並且持續投入的事情吧。

吃上面, 我非常注意全家的蛋白質攝入, 而且願意投入預算買好的蛋白質。

自己今年開始養成了早起一杯溫水, 有時也會加一點蜂蜜, 或者青汁粉末。 每天會吃保健品, VD強化的鈣片、魚油和葡萄籽。

我知道這些經常會被質疑, 有沒有用?

我現在已經不糾結這個了, 能力范圍內選擇合適自己的,

並且用「年」為單位堅持下去。

睡, 儘管睡眠時間比較短, 但我的睡眠質量還是不錯的。

放下了對于一定要睡足XX小時的執念, 然後每次睡覺前打造一個更加好的睡眠環境。

比如睡前不再玩手機了, 儘量保持環境暗一點, 今年給自己新買了一個真絲眼罩和一個帶音響功能的小夜燈,

都很喜歡。

插個題外話, 從去年開始還一直堅持的就是, 晚睡不晚洗, 睡的再晚都會很認真地洗臉護膚。

堅持每天使用美容儀和塗身體乳, 熬夜臉的情況和身體的滋潤度, 真的肉眼可見有效果的。

動上面,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過,18-65歲的成年人,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這就意味著每天30分鐘,至少微微出汗的運動量。

這方面我是一直做得挺好的,今年花了最大的一筆錢是艾揚格瑜伽私教,但也真心覺得很值,幫助我提高了對于身體的覺察。

這也是我經常會和大家提議的,一天24小時,怎樣都要給自己30-60分鐘的時間運動,

這是最簡單的「和自己相處」的時間,尤其孩子開學了,擠擠肯定有時間的。

身體這塊,真的每個人的基因作息、工作強度都是不同的,其實只要找到讓自己舒服的方式就好了。

對我來說,變老這件事肯定是不可逆地在發生了,我不糾結皺紋和白髮,也越來越坦然地不活在美顏裡。

我們對于身體的愛護,從來不是為了不老,而是可以保持著精氣神地優雅變老。

2

情緒

這些年,因為一直在學習如何幫助小D管理情緒,反而對自己的情緒也有了很多的幫助。

愈發覺得,身體上的苦不是真的苦,真正耗人的都是情緒。

管理情緒,並不是不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但我學會了引入覺察和自我調節。

我現在對于自己因為情緒而產生的身體信號非常敏感,比如聳肩是壓力大了,雙手不由自主地互相抓是緊張了,眉頭緊鎖是遇到煩心事了。

現在文字寫出來看著很簡單,但我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是沒有這份覺察的,都無法第一時間抓住身體發出的求助信號。

負面情緒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混亂情緒,知道自己「怎麼了」,我們就有了可以「怎麼辦」。

我幫助自己提高覺察的方法,就是堅持了六年的記錄情緒日記。現在基本上很少需要刻意做這件事,已經可以很精準地知道,自己怎麼了。

明白了自己怎麼回事後,自然就可以引入理性思考,來複盤可以怎麼做。

去年推出的手帳,就把我的情緒梳理的模版放上了

而今年還有一個改變是,我會主動多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多接觸一些正面情緒的來源。

比如記錄開心瞬間,給自己買一點小東西,吃點好吃的。

多抬頭看看天空,望向天空的時候,感覺煩惱都變小了。

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森說:「我們每天的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的比例要大于3:1,才能維持積極情緒的正迴圈。」

如果負面情緒不可避免,不妨試試看,換個角度提升正面情緒的比例。

我們一生一定要知道我們能做什麼,我們只能在能力范圍內做該做的事情。對于不可改變的東西,保持樂觀;對于可以控制的事情,保持謹慎。

3

專注力

專注力,在現在的時代是個稀缺資源了。哪怕我們有時間做這件事,但如果注意力不同頻的話,壓根就不會有效果。

今年才把蔣勳的《孤獨六講》看完,對裡面的一段話印象深刻:你要足夠完整,才能健康地去愛其他人,去照顧和負擔其他人。孤獨的核心價值是,跟自己在一起。

運用到專注力這件事上,對我來說,就是多和自己在一起,閱讀、單人運動、學習一項新技能,都是我提升自己專注力的方式。

今年,還做了一點「不務正業」的事情,比如報名了線上課程學習化妝。提升了自己的水準外,還額外收穫了專注力的鍛煉。

沉浸地做一件事,哪怕沒啥意義的事,其實都是在修煉「聚焦」。

而對我這樣的體驗主義者來說,學習不同不一樣的技能,就是很好的鍛煉途徑。

哪怕你不想系統進行學習,日常用自己不擅長的那個手做事情,你也會發現,自己更加專注了,這也是「跟自己在一起」的方法。

多體驗這種感受,慢慢就能學會在「專注力」的開關上,切換自如了。

4

意義感

這是我這幾年越來越認可的一件事,那就是,每個人只有發現自己對于他人的價值,才能激發出持續的精力。

這些年,你們看起來我是做了很多事,但其實,我是放棄了更多事。

我經常習慣性地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而大部分的事情,就是通過這樣的不斷逼問後,我就覺得,我其實可以不做的。

而因為自己想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哪怕周圍人都在做,也和我無關了。

這個類似靈魂拷問的方式,真正説明我更好地聚焦自己,這一下子讓我工作、生活、育兒的煩惱少了很多。

這件事說實話,換做六年前,我也會覺得很虛很空。但的確就是這六年來,我一直在做的。

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問自己:

我想過怎樣的人生?我擅長什麼?別人需要我的是什麼?什麼才是我想追求的目標?

哪怕想不清楚也沒關係的,但關鍵要想。

之後,我照常看書、旅行、帶娃、和人交流、看展,在日常每一天的生活中,說不定哪一天,我就聯結上了,或者被點亮了。

動上面,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過,18-65歲的成年人,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這就意味著每天30分鐘,至少微微出汗的運動量。

這方面我是一直做得挺好的,今年花了最大的一筆錢是艾揚格瑜伽私教,但也真心覺得很值,幫助我提高了對于身體的覺察。

這也是我經常會和大家提議的,一天24小時,怎樣都要給自己30-60分鐘的時間運動,

這是最簡單的「和自己相處」的時間,尤其孩子開學了,擠擠肯定有時間的。

身體這塊,真的每個人的基因作息、工作強度都是不同的,其實只要找到讓自己舒服的方式就好了。

對我來說,變老這件事肯定是不可逆地在發生了,我不糾結皺紋和白髮,也越來越坦然地不活在美顏裡。

我們對于身體的愛護,從來不是為了不老,而是可以保持著精氣神地優雅變老。

2

情緒

這些年,因為一直在學習如何幫助小D管理情緒,反而對自己的情緒也有了很多的幫助。

愈發覺得,身體上的苦不是真的苦,真正耗人的都是情緒。

管理情緒,並不是不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但我學會了引入覺察和自我調節。

我現在對于自己因為情緒而產生的身體信號非常敏感,比如聳肩是壓力大了,雙手不由自主地互相抓是緊張了,眉頭緊鎖是遇到煩心事了。

現在文字寫出來看著很簡單,但我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是沒有這份覺察的,都無法第一時間抓住身體發出的求助信號。

負面情緒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混亂情緒,知道自己「怎麼了」,我們就有了可以「怎麼辦」。

我幫助自己提高覺察的方法,就是堅持了六年的記錄情緒日記。現在基本上很少需要刻意做這件事,已經可以很精準地知道,自己怎麼了。

明白了自己怎麼回事後,自然就可以引入理性思考,來複盤可以怎麼做。

去年推出的手帳,就把我的情緒梳理的模版放上了

而今年還有一個改變是,我會主動多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多接觸一些正面情緒的來源。

比如記錄開心瞬間,給自己買一點小東西,吃點好吃的。

多抬頭看看天空,望向天空的時候,感覺煩惱都變小了。

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森說:「我們每天的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的比例要大于3:1,才能維持積極情緒的正迴圈。」

如果負面情緒不可避免,不妨試試看,換個角度提升正面情緒的比例。

我們一生一定要知道我們能做什麼,我們只能在能力范圍內做該做的事情。對于不可改變的東西,保持樂觀;對于可以控制的事情,保持謹慎。

3

專注力

專注力,在現在的時代是個稀缺資源了。哪怕我們有時間做這件事,但如果注意力不同頻的話,壓根就不會有效果。

今年才把蔣勳的《孤獨六講》看完,對裡面的一段話印象深刻:你要足夠完整,才能健康地去愛其他人,去照顧和負擔其他人。孤獨的核心價值是,跟自己在一起。

運用到專注力這件事上,對我來說,就是多和自己在一起,閱讀、單人運動、學習一項新技能,都是我提升自己專注力的方式。

今年,還做了一點「不務正業」的事情,比如報名了線上課程學習化妝。提升了自己的水準外,還額外收穫了專注力的鍛煉。

沉浸地做一件事,哪怕沒啥意義的事,其實都是在修煉「聚焦」。

而對我這樣的體驗主義者來說,學習不同不一樣的技能,就是很好的鍛煉途徑。

哪怕你不想系統進行學習,日常用自己不擅長的那個手做事情,你也會發現,自己更加專注了,這也是「跟自己在一起」的方法。

多體驗這種感受,慢慢就能學會在「專注力」的開關上,切換自如了。

4

意義感

這是我這幾年越來越認可的一件事,那就是,每個人只有發現自己對于他人的價值,才能激發出持續的精力。

這些年,你們看起來我是做了很多事,但其實,我是放棄了更多事。

我經常習慣性地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而大部分的事情,就是通過這樣的不斷逼問後,我就覺得,我其實可以不做的。

而因為自己想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哪怕周圍人都在做,也和我無關了。

這個類似靈魂拷問的方式,真正説明我更好地聚焦自己,這一下子讓我工作、生活、育兒的煩惱少了很多。

這件事說實話,換做六年前,我也會覺得很虛很空。但的確就是這六年來,我一直在做的。

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問自己:

我想過怎樣的人生?我擅長什麼?別人需要我的是什麼?什麼才是我想追求的目標?

哪怕想不清楚也沒關係的,但關鍵要想。

之後,我照常看書、旅行、帶娃、和人交流、看展,在日常每一天的生活中,說不定哪一天,我就聯結上了,或者被點亮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