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部港劇在當年最高收視率達到50點,堪稱瑪麗蘇宮鬥劇鼻祖

宮鬥劇是指以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為背景, 將後宮嬪妃或女官等女性角色做為故事主體, 以人物情感糾葛或政治權力傾軋為劇情主線的電視劇集。 談起宮鬥劇, 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金枝欲孽》, 這部劇堪稱宮鬥劇鼻祖, 是港劇輝煌時期的最後巔峰。 即使過去15年, 該劇對劇迷的影響還是很大, 之後很多宮鬥劇都以此劇為借鑒, 但始終無法超越。 不過今天我們要談論的不是《金枝欲孽》而是TVB另一宮鬥劇代表。

提起這部劇, 很多人一下就能想到:「說好話, 存好心, 做好事。 」這句臺詞, 它就是——《宮心計》。 女主劉三好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臺詞,

盛行一時, 熱度不亞於港劇經典臺詞:「做人嘛, 就要開開心心的。 」和「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的。 」《宮心計》2009年播出的時候, 拿下了50點的全年最高收視紀錄, 將它歸入經典宮鬥劇之列, 應該爭議不大吧。

《宮心計》在劇情上的反轉,

人物設置, 開撕頻率等方面都獲得了觀眾的好評, 比如一直裝成癡兒的光王, 幾十年臥薪嚐膽, 待時機成熟之時將帝王之勢展示的淋漓盡致, 為了鞏固帝位, 連心愛的女人也可以放棄, 讓人不得不讚歎光王作為帝王的隱忍;姚金鈴從一個被人搶去功勞的小女史一步步「黑化」成一位「人擋殺人, 佛擋殺佛」的宮妃, 一路走來貢獻了該劇不少的便當量, 一個眼神就能嚇死一片觀眾……正因為有了這些角色, 《宮心計》宮鬥的內容非常精彩, 節奏明快, 讓觀眾看得緊張刺激。

但女主劉三好的人物性格, 是開播至今爭議最大的。 不知是為了中和過於激烈的宮鬥場景, 還是為了傳遞好人最終能得好報的主旨, 劉三好被塑造成頭頂聖母光環的瑪麗蘇。

劉三好的「三好」準則到底適不適用於宮廷之中?

女主劉三好, 自幼在尚宮局長大, 不僅人長得好看而且手藝精湛。 身為絲制房女史, 針織工藝過人的同時, 自學做的手飾也絲毫不輸絲珍房女史, 還用一隻「影舞螢光」幫助常年未得聖寵的何采女奪得了皇上的寵愛, 因此做上了司珍房的掌珍。 這可能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副業轉正吧!

最關鍵的是, 劉三好還是後宮裡難得的好人。 不管別人怎麼害她, 她都會幫人, 把助人奉為第一要義。 當然她的晉級之路十分順當, 不知是好人最終得好報, 還是正因順利的晉級之路, 才避免了她走向黑化的道路。 試想如果一個人一直做好人好事, 非但沒因此得到讚揚和認可, 反而被人三番五次的加以陷害, 不能保證他一定會選擇做一個壞人, 但可能當他再想做好事的時候或許會猶豫一下了。

劉三好這個角色有點現在瑪麗蘇女主的影子, 可以稱得上是瑪麗蘇劇女主鼻祖了。主角光環及其強大,四房領導,其中兩個都把她當女兒疼愛。皇上愛他,侍衛愛她,就連之前囂張跋扈的賢妃也把她當成好姐妹。

當然也少不了瑪麗蘇女主都會有的神奇魔力——總能逢兇化吉,一路開掛,最終名利雙收。她因愛幫人惹過不少麻煩:鄭太妃弄丟了鳳凰朝日,她幫著欺瞞當時後宮權勢最大的郭太后;皇上寵愛的王貴妃不讓尚宮局為何采女做首飾,她偏要做……就單單這幾點,要不是主角光環,真不知道她能活幾集。但最後她都存活下來了,不僅升了官,還得到了皇上、太后的青睞。

三好才不是傻白甜,她若想鬥,最終勝利的必定是她!

作為宮鬥劇另一座標竿,如果女主是這麼瑪麗蘇、這麼無腦的存在,也不可能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當然這其中還有「打你就打你,還要選日子嗎?」的姚金鈴貢獻的流量,這個我們稍後再說,繼續說回女主。

小時候看的時候,就覺得三好真善良,真好,簡直是學習的榜樣。後來看到了很多文章都在說三好瑪麗蘇、白蓮花,不如金鈴的角色飽滿,從善良到變壞是有原因的。三好只會一昧的對別人好,但從不顧及好姐妹的感受。姐妹被人欺負了不站出來;姐妹被人害,選擇反擊,她卻埋怨別人……但當我重溫了《宮心計》後我覺得三好並不是真的像現在的傻白甜女主一樣是非不分,一點沒腦子,完全靠主角光環存活。

確實,三好就是命好,一進宮兩房領導搶著要,但這和人家本來底子就好分不開。除此之外三好還很認真,肯努力。進不了絲珍房,就讓好姐妹將每天學到的內容教給她,從小時候到長大,她都一直勤奮練習。不僅沒有怠慢自己的主業,還能靠副業掙錢,不得不說是很有頭腦了。到後來幫何采女做簪子,不僅為何采女奪得了聖寵,也讓自己當上了掌珍。這一切你能說全是運氣嗎?全是主角光環嗎?若不是從小練習做頭飾,突然就做出這麼成功一支釵,那觀眾肯定不買帳。比起現在很多電視劇的女主,啥也不會,真的是靠呆萌走到最後的,不知好多少。

三好被捕獸器夾到,光王為救她一時忘記裝傻,當眾人詢問情況時,發現光王秘密的三好說是自己教光王怎麼做的,一下打消了眾人的疑惑。這智商,現在的瑪麗蘇女主哪能達到,不坑隊友就不錯了;光王假裝得了瘟疫,郭太后想要以毒藥讓光王母子試藥,三好移花接木,並把信號傳遞給光王,讓他們倖免於難;

後期金鈴黑化後,很多情況下三好都是一眼就發現了事情不對勁,她只是選擇了看破不說破……所以從以上論證可得,三好若是想認認真真宮鬥,其他人哪是她的對手!

單憑這些,劉三好就和瑪麗蘇女主有了本質區別,只是後來很多編劇在模仿借鑒的時候畫虎畫皮難畫骨,將傻白甜氣質放的太過。

不過至於為什麼同樣是犯宮規,與侍衛私通的阮司珍,三好就願意幫她隱瞞真相,還幫她一起找兒子,而為求自保開始反擊的金鈴她就一定要告發?為什麼後期一直有意無意的幫助賢妃,哪怕是危害到了金鈴,難道只因為賢妃幫三好救了一隻兔子?這些劇情就有點迷惑了,可能編劇還是想給三好帶上聖母光環吧!

三好對所有人好,金鈴只對三好好。

至於另一個角色姚金鈴,她是《宮心計》裡由善變惡最典型的人物,也因為有她的存在,該劇劇情變得更加飽滿,邏輯思維也更加緊密。

小時候把金鈴恨的牙癢癢,被她的眼神嚇死。

但這次重溫,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開始有點心疼她了!

仔細看過劇情的人都知道,三好母親的死和金鈴不小心滴在鳳凰朝日上的蠟燭脫不了干係。金鈴一直和三好以好姐妹相稱,互相幫助,或許和這件事多少有些關係。

金鈴在做釵方面也很有天賦,但被掌珍壓制,偷取她的創意,還想讓她的臉起紅疹。金鈴在經歷了一次被領功後,開始反擊,略施小計就把掌珍送進了暴室。作為一個小女史,金鈴的宮鬥手段要比同期女史高的多。

她有手藝,且心高氣傲,一心想當官。不過在後宮誰不想能高一級是一級,小編覺得她也沒什麼錯。就當她以為有望升官的時候,突然被三好奪去了官職,金鈴有所不甘,但因為這個人是三好,她只能默默的認了,若是換一個人擋在她面前,就以她的宮鬥能力,那人可能分分鐘得領便當了吧。

連金鈴自己都說,三好是對所有人好,而她只對三好一人好。

比起三好對所有人好,金鈴的好好像更珍貴一點,不是說不宣導大家對很多人好,但就像處對象一樣,他對別人冷若冰霜,唯獨對你與眾不同,你是否會覺得更珍惜,更有一種被偏愛的感覺。誰也不會喜歡一個中央空調吧!金玲不算是一個好人,在後宮生活那麼久,她當然也會明哲保身,儘量不做出頭鳥。

但是為了三好,她願意站出來幫三好一起欺瞞郭太后,願意為三好試針,願意在全尚宮局為蔡尚宮請命的時候,冒著被尚宮局仇視的風險,也和三好站在同一戰線……在波譎雲詭的後宮,能有這樣一個朋友真是難能可貴。

可是風險一起扛,到頭來,功勞、升官,全都落在了三好的身上,我想只要不是劉三好那樣聖母光環的人,多少心裡都會有些不服氣和不甘心吧。其實挺理解為何後來金鈴看三好和賢妃走的近,皇上和高侍衛都為三好說話時,她開始慢慢設計三好了。因為在她心裡,她可以對所有人不好,別人對她的壞,她都要還回去,但唯獨三好,她全心全意為她好,保護她、幫助她,可到頭來,三好卻和她的敵人越走越近,換成是你,你能甘心嗎?

即使如此,當金玲瘋了後自稱自己是德妃劉三好,以前覺得是她潛意識裡有了醒悟,覺得三好對人好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現在我認為可能傳遞的想法是,我即使忘記了我自己,我也不會忘記你。

可以稱得上是瑪麗蘇劇女主鼻祖了。主角光環及其強大,四房領導,其中兩個都把她當女兒疼愛。皇上愛他,侍衛愛她,就連之前囂張跋扈的賢妃也把她當成好姐妹。

當然也少不了瑪麗蘇女主都會有的神奇魔力——總能逢兇化吉,一路開掛,最終名利雙收。她因愛幫人惹過不少麻煩:鄭太妃弄丟了鳳凰朝日,她幫著欺瞞當時後宮權勢最大的郭太后;皇上寵愛的王貴妃不讓尚宮局為何采女做首飾,她偏要做……就單單這幾點,要不是主角光環,真不知道她能活幾集。但最後她都存活下來了,不僅升了官,還得到了皇上、太后的青睞。

三好才不是傻白甜,她若想鬥,最終勝利的必定是她!

作為宮鬥劇另一座標竿,如果女主是這麼瑪麗蘇、這麼無腦的存在,也不可能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當然這其中還有「打你就打你,還要選日子嗎?」的姚金鈴貢獻的流量,這個我們稍後再說,繼續說回女主。

小時候看的時候,就覺得三好真善良,真好,簡直是學習的榜樣。後來看到了很多文章都在說三好瑪麗蘇、白蓮花,不如金鈴的角色飽滿,從善良到變壞是有原因的。三好只會一昧的對別人好,但從不顧及好姐妹的感受。姐妹被人欺負了不站出來;姐妹被人害,選擇反擊,她卻埋怨別人……但當我重溫了《宮心計》後我覺得三好並不是真的像現在的傻白甜女主一樣是非不分,一點沒腦子,完全靠主角光環存活。

確實,三好就是命好,一進宮兩房領導搶著要,但這和人家本來底子就好分不開。除此之外三好還很認真,肯努力。進不了絲珍房,就讓好姐妹將每天學到的內容教給她,從小時候到長大,她都一直勤奮練習。不僅沒有怠慢自己的主業,還能靠副業掙錢,不得不說是很有頭腦了。到後來幫何采女做簪子,不僅為何采女奪得了聖寵,也讓自己當上了掌珍。這一切你能說全是運氣嗎?全是主角光環嗎?若不是從小練習做頭飾,突然就做出這麼成功一支釵,那觀眾肯定不買帳。比起現在很多電視劇的女主,啥也不會,真的是靠呆萌走到最後的,不知好多少。

三好被捕獸器夾到,光王為救她一時忘記裝傻,當眾人詢問情況時,發現光王秘密的三好說是自己教光王怎麼做的,一下打消了眾人的疑惑。這智商,現在的瑪麗蘇女主哪能達到,不坑隊友就不錯了;光王假裝得了瘟疫,郭太后想要以毒藥讓光王母子試藥,三好移花接木,並把信號傳遞給光王,讓他們倖免於難;

後期金鈴黑化後,很多情況下三好都是一眼就發現了事情不對勁,她只是選擇了看破不說破……所以從以上論證可得,三好若是想認認真真宮鬥,其他人哪是她的對手!

單憑這些,劉三好就和瑪麗蘇女主有了本質區別,只是後來很多編劇在模仿借鑒的時候畫虎畫皮難畫骨,將傻白甜氣質放的太過。

不過至於為什麼同樣是犯宮規,與侍衛私通的阮司珍,三好就願意幫她隱瞞真相,還幫她一起找兒子,而為求自保開始反擊的金鈴她就一定要告發?為什麼後期一直有意無意的幫助賢妃,哪怕是危害到了金鈴,難道只因為賢妃幫三好救了一隻兔子?這些劇情就有點迷惑了,可能編劇還是想給三好帶上聖母光環吧!

三好對所有人好,金鈴只對三好好。

至於另一個角色姚金鈴,她是《宮心計》裡由善變惡最典型的人物,也因為有她的存在,該劇劇情變得更加飽滿,邏輯思維也更加緊密。

小時候把金鈴恨的牙癢癢,被她的眼神嚇死。

但這次重溫,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開始有點心疼她了!

仔細看過劇情的人都知道,三好母親的死和金鈴不小心滴在鳳凰朝日上的蠟燭脫不了干係。金鈴一直和三好以好姐妹相稱,互相幫助,或許和這件事多少有些關係。

金鈴在做釵方面也很有天賦,但被掌珍壓制,偷取她的創意,還想讓她的臉起紅疹。金鈴在經歷了一次被領功後,開始反擊,略施小計就把掌珍送進了暴室。作為一個小女史,金鈴的宮鬥手段要比同期女史高的多。

她有手藝,且心高氣傲,一心想當官。不過在後宮誰不想能高一級是一級,小編覺得她也沒什麼錯。就當她以為有望升官的時候,突然被三好奪去了官職,金鈴有所不甘,但因為這個人是三好,她只能默默的認了,若是換一個人擋在她面前,就以她的宮鬥能力,那人可能分分鐘得領便當了吧。

連金鈴自己都說,三好是對所有人好,而她只對三好一人好。

比起三好對所有人好,金鈴的好好像更珍貴一點,不是說不宣導大家對很多人好,但就像處對象一樣,他對別人冷若冰霜,唯獨對你與眾不同,你是否會覺得更珍惜,更有一種被偏愛的感覺。誰也不會喜歡一個中央空調吧!金玲不算是一個好人,在後宮生活那麼久,她當然也會明哲保身,儘量不做出頭鳥。

但是為了三好,她願意站出來幫三好一起欺瞞郭太后,願意為三好試針,願意在全尚宮局為蔡尚宮請命的時候,冒著被尚宮局仇視的風險,也和三好站在同一戰線……在波譎雲詭的後宮,能有這樣一個朋友真是難能可貴。

可是風險一起扛,到頭來,功勞、升官,全都落在了三好的身上,我想只要不是劉三好那樣聖母光環的人,多少心裡都會有些不服氣和不甘心吧。其實挺理解為何後來金鈴看三好和賢妃走的近,皇上和高侍衛都為三好說話時,她開始慢慢設計三好了。因為在她心裡,她可以對所有人不好,別人對她的壞,她都要還回去,但唯獨三好,她全心全意為她好,保護她、幫助她,可到頭來,三好卻和她的敵人越走越近,換成是你,你能甘心嗎?

即使如此,當金玲瘋了後自稱自己是德妃劉三好,以前覺得是她潛意識裡有了醒悟,覺得三好對人好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現在我認為可能傳遞的想法是,我即使忘記了我自己,我也不會忘記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