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將愛擴大】不只是一雙兒女的母親,更是7個孩子的媽媽!連續8年收養貧童,全年無休不喊苦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掌中寶, 而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 要把孩子拉拔長大, 需要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 這個家才會有更好的明天, 對於孩子身上的花費, 是巨大的, 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 人力物力財力還有時間, 龐大的生活開支相信每一位當過爸爸、媽媽的都能明白育兒的辛苦。

不過, 社會上卻有一群父母, 不僅對自家的孩子奉獻, 還甘願把愛擴大, 當起「寄養家庭」用對自家兒女同樣的愛, 去照顧那些因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或生來卻遭父母不當對待的可憐孩子…他們偉大的付出與奉獻, 默默為臺灣的下一代帶來希望與溫暖, 這份情義值得讓更多人知道!

據《親子天下》報導, 41歲的母親張韻晨, 不僅是自家一雙兒女的照顧者, 同時也接連當過另外7個孩子的寄養媽媽, 加入寄養家庭行列的8年中, 助養過的小朋友從剛滿月的嬰兒、到高中生都有

對此, 樂為人母的她笑說:自己幾乎是個沒有「空窗期」的寄養媽媽, 印為家裡總是固定照顧2名寄養童, 再加上她自己生的一對姊弟, 最多同時會有4個小孩需要照顧。

然而令人佩服的是, 對很多媽媽而言照顧一個孩子就已累到不行生活, 但面對至少要付出4倍心力的張韻晨來說, 卻不僅不覺得苦, 反而還認為被孩子圍繞是很幸福的事, 而之所以如此, 張韻晨坦言, 這與她辛苦的童年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張韻晨透露, 「我是沒有爸爸媽媽的孩子, 從小阿媽帶大…那時家裡很窮, 窮到家裡只有廚房跟客廳, 晚上睡覺, 我跟阿嬤就鋪草蓆在水泥地上睡」, 但好在當時有善心的助養人每月資助他們一家,

替她悲慘童年帶來一絲絲微光, 所以長大後也想儘可能地幫助其他生活不容易的小孩, 所以她從22歲開始當助養人, 每月定時捐款給素未謀面的小朋友;到了33歲,

她從助養人進一步成為寄養家庭。

不僅如此, 說起邀約老公一起組建「寄養家庭」的過程中所得到的滿足感, 張韻晨還不禁笑言, 看到寄養童從什麼都不會, 到現在能獨立完成生活大小事, 這份成就感真的難以言喻, 「當媽媽某方面來說是我的夢想, 什麼帶小孩帶到手忙腳亂、挫折感連連,我好像都沒經歷過,我覺得當媽媽一點都不累啊!」

讓人驚訝的是,張韻晨夫妻倆為了寄養的孩子們,能有更舒適的生活,竟還為此還買下自家隔壁的房子,讓這個家能同時接納、照顧最多4個孩子:「現在有3間廁所,大家不用再搶廁所了!」

說著說著,張韻晨更不禁有感而發:從照顧寄養童的過程中,她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彌補童年沒有父母,總是被忽視、不被愛的缺憾。「以前覺得自己是個可有可無的人,但當了媽媽,尤其是寄養媽媽後,我發現自己原來是個重要的人,我對孩子們很重要,我給了他們沒有接觸過的愛和關心,所以我對孩子是有意義的,我是個重要的人。」

物質和愛我來供養你,精神上你治癒我,這是最能反映寄養家庭的一句話,也就是如此,孩子小時候沒有父母,沒有體會到父母所給的愛,這份期盼依舊的空虛終於被寄養家庭的媽媽所填滿,任哪個孩子都會好好珍惜,這份對弱勢孩子的付出真心令人敬佩!

也正是有您這樣的人,臺灣才會更加美好!

什麼帶小孩帶到手忙腳亂、挫折感連連,我好像都沒經歷過,我覺得當媽媽一點都不累啊!」

讓人驚訝的是,張韻晨夫妻倆為了寄養的孩子們,能有更舒適的生活,竟還為此還買下自家隔壁的房子,讓這個家能同時接納、照顧最多4個孩子:「現在有3間廁所,大家不用再搶廁所了!」

說著說著,張韻晨更不禁有感而發:從照顧寄養童的過程中,她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彌補童年沒有父母,總是被忽視、不被愛的缺憾。「以前覺得自己是個可有可無的人,但當了媽媽,尤其是寄養媽媽後,我發現自己原來是個重要的人,我對孩子們很重要,我給了他們沒有接觸過的愛和關心,所以我對孩子是有意義的,我是個重要的人。」

物質和愛我來供養你,精神上你治癒我,這是最能反映寄養家庭的一句話,也就是如此,孩子小時候沒有父母,沒有體會到父母所給的愛,這份期盼依舊的空虛終於被寄養家庭的媽媽所填滿,任哪個孩子都會好好珍惜,這份對弱勢孩子的付出真心令人敬佩!

也正是有您這樣的人,臺灣才會更加美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