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百度「汽車機器人」具備L5級能力;威馬「無人駕駛」量產;蔚來用戶「內訌」……警惕自動駕駛的「致命誘惑」

上周, 企業口中「自動駕駛」的美麗神話正在變為普通用戶的「致命誘惑」。

蔚來車主林先生在NOP(領航協助工具)狀態下遇難的討論開始讓車主群體分裂。 先是有「500人」的蔚來車主對外發佈關於NOP系統認知的聯合聲明, 大意是蔚來車主知悉NOP是輔助駕駛功能, 蔚來此前也給車主進行過提醒。 但頗具戲劇性的是, 這份聲明立刻遭到了更多車主的「反對」。 據稱, 多達上千位的蔚來車主反對這份500人的「聯合聲明」, 稱這些人只能代表自己, 不能代表廣泛的蔚來車主。

人數的多少其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通過「聲明」與「反聲明」讓我們感到,

蔚來用戶對NOP的瞭解尚且參差不齊、懵懵懂懂, 何況那些非蔚來用戶呢?事故發生後, 有人把蔚來某高管邊脫手駕駛邊吃東西的圖片翻出來, 可見在某種程度上, 企業也願意甚至帶頭把「自動駕駛」塑造成一種令人嚮往的美麗神話, 讓人誤以為企業宣傳中那些帶「自動」字眼的概念就是「自動駕駛」。

緊接著, 百度在上周舉辦了一場「AI這時代, 星辰大海」的主題發佈會。 發佈會上,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李彥宏現場乘坐「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登場, 似乎想重燃外界對(百度)自動駕駛的信心。 據李彥宏介紹, 它具備 L5級自動駕駛能力, 不僅無需人類駕駛, 而且比人類駕駛更安全。 概念車的展示, 的確讓輿論驚歎自動駕駛的魅力,

可惜官方推文中絲毫沒有提及「自動駕駛」的局限性和使用場景。

這裡且不說「L5級自動駕駛能力」的宣傳是否屬實, 單就從目前法律法規層面來看, 什麼樣的場景下才能開啟「L5級自動駕駛」?自動駕駛的事故責任如何劃分?以及自動駕駛所帶來的倫理道德問題如何界定等等都尚未清晰, 此時企業站出來強調其「自動駕駛」的標籤, 對公眾是否具有一定的誤導性呢?

退一步說, 如果這輛車確實具備了自動駕駛的能力, 難道意味著用戶可以在全場景下脫手脫眼去享用了?4年前, 李彥宏在北京五環上「自動駕駛」的場面還歷歷在目。 這種近在眼前, 又遠在天邊的表演除了「秀」給投資人看外, 有多少是站在用戶的角度, 為駕駛者的生命安全在負責?

除了這兩個企業外, 上周還有一家造車新勢力的海報在朋友圈流傳——威馬無人駕駛量產了。

當我看到這則海報時, 第一反應是威馬被惡搞了?隨後趕緊去威馬的官網去核實了一下, 結果與這張海報幾乎雷同。 甚至百度搜索「威馬汽車」, 結果都是「無人駕駛」的廣告, 而且還醒目的注明威馬W6是「更實用的無人駕駛」。 聯想到近期蔚來車主遇難的事故, 很容易認為, 威馬這款車比蔚來NOP要更加靠譜。 事實上, 如果你要是這麼認為, 那就是自己入戲太深了。

威馬W6的「無人駕駛」是有特定含義的, 它主要是指AVP無人自主泊車。 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也在微博裡還專門提示過, 這是一款特定場景下的L4級無人駕駛新品。

但為何這種提示, 到了廣告中就默默消失了呢?

特斯拉在「自動駕駛」上的先進性沒有人懷疑, 即便如此, 仍然被質疑「殺人」, 據稱在國外已經開始被調查了。 而國內, 隨著蔚來車主林先生的遇難, 各個企業是不是也需要反思呢?

其實蔚來的NOP也好, 百度的「汽車機器人」也罷, 甚至威馬已經「量產」的無人駕駛W6, 一方面這些技術確實給用戶帶來了新體驗, 但另一方面企業也在通過不停的「秀」, 來放大這種先進性, 製造行銷效果。

在這場自動駕駛秀中, 企業也會為了規避責任, 往往在自己認為恰當的位置, 注明「該功能非完全自動駕駛」。 企業這種以偏概全、欲言又止, 甚至欲蓋彌彰的做法, 無疑是把宣傳效果放在了第一位, 把用戶的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二位。

看廣告的時候, 我們知道那是為了突出賣點做的特效。 聽相聲的時候, 我們知道那是為了笑果編的故事。 為何到了自動駕駛, 你就願意認為這些都是真的呢?自動駕駛未來會不會來, 這個還不好說, 但如果用戶把企業頻繁上演的自動駕駛秀當真, 那這場秀就會變成「致命誘惑」, 最後「輸掉」的只能會是你自己。

請珍惜生命, 警惕自動駕駛的「致命誘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