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關羽為什麼離開曹操,真的因為劉備嗎?只有張遼知道原因

下邳之戰呂布倒下, 張遼投靠曹操, 得以封侯。 而劉備早在被呂布擊敗後就投靠了曹操。 因為張遼在呂布陣營是獨立統兵的, 所以這一階段張遼和劉備的地位是大致相同的, 都是屬於投降過來的一方諸侯, 即便受重視程度在劉備之下, 也是在關羽之上的。

張遼投靠曹操十四個月後, 劉備反叛了!

劉備反叛曹操這段, 在整個歷史上都是傳奇:

袁術稱帝慘敗, 準備去投靠袁紹, 袁紹剛剛統一河北, 勢頭強勁。 曹操不得不帶領主力軍隊防禦官渡, 便讓劉備去阻攔袁術與袁紹匯合, 結果劉備趁機奪回了徐州。

這樣曹操的處境開始危險, 除了強大的袁紹, 才華橫溢的劉備也站到了對立面, 剛剛統一江東的孫策也在訓練士兵, 準備趁官渡之戰爆發偷襲曹操後方。

百般困難之際, 曹操說了一句「夫劉備, 人傑也」, 不顧袁紹、孫策的威脅, 先火速擊敗劉備集團。

劉備敗逃袁紹處, 負責為劉備鎮守後方的關羽被拿下。

建安之子之一的王璨在《英雄記》中記載張遼和關羽在呂布投靠劉備時就曾經建立了友誼。 所以儘管正史中沒有關於張遼勸降關羽的記載, 但羅貫中小說裡下邳勸降一段的推測是非常合理的,

而且史書中明確記載張遼確實比較擅長勸降。

建安五年, 關羽也投降了曹操。 這一次關羽是獨自投降的, 而不是作為劉備的從屬, 作為一支軍隊的最高統帥帶著自己的軍隊投降, 關羽和張遼情況完全相同了。

曹操心中並不安穩, 很難相信關羽, 就派張遼以人情問關羽。 關羽直接表達了不會久留的態度。 張遼難辦了。

《英雄記》描寫了張遼此時複雜的心態:曹操是君父, 關羽是兄弟, 如果隱瞞關羽的想法則對不起曹操, 如果告訴曹操, 恐怕曹操會除掉關羽。

張遼最後還是告訴了曹操關羽的態度。

張遼是一個世俗之人, 亂世中有足夠的圓滑, 之前跟隨呂布時就曾經奉呂布的命令搶劫過劉備、關羽的黃金, 當時張遼和關羽的關係已經很不錯了。 所以當得知曹操有可能殺關羽, 張遼的想法或許複雜, 但選擇絕無困難。

張遼也盡了作為朋友的力量。 他對曹操說:關羽一定會立馬立功報效的。 曹操給了張遼面子, 稱讚了關羽。

關羽報效的機會馬上來了, 被拿下後的第二個月袁紹就出兵了。

兵馬少糧草不足的曹操果斷選擇渡過黃河主動出擊, 袁紹大將顏良統兵包圍曹軍。 曹操讓張遼和關羽打前陣, 關羽居然在戰場上策馬沖入千軍萬馬中親手除掉了顏良, 輕而易舉的以少勝多。

----雖然演義中各種較量鏡頭好不過癮, 但二十四史中大將親自較量的描寫甚少, 這也符合現實。 至於像關羽這樣, 真正的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的情況, 古今僅此一例。

曹軍解除白馬之圍,在人數不占優的情況下,張遼和關羽作為前鋒的個人能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曹操軍團也從絕對的劣勢情況下,把袁紹軍團拖入均勢狀態。

危機解除,曹操回歸官渡坐鎮,關羽跑到了袁紹陣營。

關羽是這樣解釋自己必須離開劉備的原因:「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備之。」(《三國志·關羽傳》)

這個解釋自然沒有問題,也是千年來被廣泛認可的。但曹操對關羽也有厚恩,關羽為什麼只是報恩卻不肯共同離去,曹操究竟哪裡不如劉備呢?

只有結合和關羽經歷相似的張遼的命運,才能知道關羽為什麼必須離開。

張遼19歲的時候被丁原派到何進手下,然後去河北徵兵2000,跟隨呂布時已經算是非常獨立的力量了。

跟隨曹操後,張遼屢次建立大功,白馬之戰、官渡之戰、除匈奴單于,尤其是後來在合肥之戰中率領800步卒重創孫權10萬大軍,留下千古美名。

但是就是這樣的張遼,19歲領兵2000,到了40多歲的合肥之戰時,與李典、樂進兩名將領加起來指揮七千多人。也就是說,作為一名統兵的將領,張遼到了曹操手下之後的幾十年時間裡,統領軍隊的規模根本沒有增加,歸根結底只是一個衝鋒陷陣的棋子罷了。

不是張遼不優秀,而是曹操手下能人實在太多,曹仁、夏侯淵等人都是跟著曹操白手起家的股東,大軍團都是由他們帶的;另一方面,張遼、關羽永遠都是降將,不如原裝的好,這也是為什麼水淹七軍之前於禁在非宗室的大將中地位最高。

如果關羽留在曹營,無論建立多少功勳,前途最多也就和張遼一樣,曹營地位超過關羽的武將,兩隻手數不盡。

而關羽在劉備那就不同了,早起跟隨劉備起兵,是軍團實打實的原始股東,劉備手下的能人也沒有曹操那麼多,關羽當之無愧坐頭把交椅,所以當時的劉備雖然實力弱,可一旦劉備成功,關羽的前途卻是不可限量的。

關羽最高的成就是坐鎮天下中心的荊州,領數萬大軍,以一方諸侯的姿態存在。相信多數有志向的男人站在關羽的位置,都會選擇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身邊。大概是寧做雞頭,不當鳳尾的意思。

不過對於張遼來說,他沒有成為關羽的機會。之前跟隨何進、丁原、董卓、呂布等人時,張遼根本沒法選擇。當他可以選擇的時候,已經只能做一個降將了,無論跟隨誰,這輩子都只能領一路軍,與他人合作鎮守一座城,年近五十還需要披甲作戰,衝鋒在前。

這何嘗不是缺乏一種幸運呢?

曹軍解除白馬之圍,在人數不占優的情況下,張遼和關羽作為前鋒的個人能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曹操軍團也從絕對的劣勢情況下,把袁紹軍團拖入均勢狀態。

危機解除,曹操回歸官渡坐鎮,關羽跑到了袁紹陣營。

關羽是這樣解釋自己必須離開劉備的原因:「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備之。」(《三國志·關羽傳》)

這個解釋自然沒有問題,也是千年來被廣泛認可的。但曹操對關羽也有厚恩,關羽為什麼只是報恩卻不肯共同離去,曹操究竟哪裡不如劉備呢?

只有結合和關羽經歷相似的張遼的命運,才能知道關羽為什麼必須離開。

張遼19歲的時候被丁原派到何進手下,然後去河北徵兵2000,跟隨呂布時已經算是非常獨立的力量了。

跟隨曹操後,張遼屢次建立大功,白馬之戰、官渡之戰、除匈奴單于,尤其是後來在合肥之戰中率領800步卒重創孫權10萬大軍,留下千古美名。

但是就是這樣的張遼,19歲領兵2000,到了40多歲的合肥之戰時,與李典、樂進兩名將領加起來指揮七千多人。也就是說,作為一名統兵的將領,張遼到了曹操手下之後的幾十年時間裡,統領軍隊的規模根本沒有增加,歸根結底只是一個衝鋒陷陣的棋子罷了。

不是張遼不優秀,而是曹操手下能人實在太多,曹仁、夏侯淵等人都是跟著曹操白手起家的股東,大軍團都是由他們帶的;另一方面,張遼、關羽永遠都是降將,不如原裝的好,這也是為什麼水淹七軍之前於禁在非宗室的大將中地位最高。

如果關羽留在曹營,無論建立多少功勳,前途最多也就和張遼一樣,曹營地位超過關羽的武將,兩隻手數不盡。

而關羽在劉備那就不同了,早起跟隨劉備起兵,是軍團實打實的原始股東,劉備手下的能人也沒有曹操那麼多,關羽當之無愧坐頭把交椅,所以當時的劉備雖然實力弱,可一旦劉備成功,關羽的前途卻是不可限量的。

關羽最高的成就是坐鎮天下中心的荊州,領數萬大軍,以一方諸侯的姿態存在。相信多數有志向的男人站在關羽的位置,都會選擇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身邊。大概是寧做雞頭,不當鳳尾的意思。

不過對於張遼來說,他沒有成為關羽的機會。之前跟隨何進、丁原、董卓、呂布等人時,張遼根本沒法選擇。當他可以選擇的時候,已經只能做一個降將了,無論跟隨誰,這輩子都只能領一路軍,與他人合作鎮守一座城,年近五十還需要披甲作戰,衝鋒在前。

這何嘗不是缺乏一種幸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