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被吼後不說話,心裡在想些什麼?背後真相令人痛心,你還敢再吼他嗎

有人說, 帶孩子需要脾氣好, 一開始難以理解, 自己十月懷胎生下的娃, 怎麼能不溫柔以待呢?可帶著帶著卻發現, 寶媽自己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變成了「河東獅」, 脾氣在一年之內長了好幾個等級。

有的時候面對孩子總是忍不住大吼, 寶媽對著孩子大吼之後, 孩子的表現不盡相同, 有的反唇相譏, 有的牢騷滿腹, 而寶媽最害怕看到的是孩子突然變得沉默起來, 娃一言不發站在角落裡發抖的樣子著實讓寶媽心疼。

面對家長狂風暴雨般的脾氣, 為什麼孩子會表現出非常平靜的狀態, 他們的心裡是在想些什麼?估計得知答案後, 家長會感到後怕。

孩子被吼後, 出現應激反應, 把自己封閉起來, 什麼都沒想

家長面對不聽話的孩子, 忍不住大聲吼他們。 家長施加給孩子的這種壓力, 會迫使孩子出現各種應激反應, 其中孩子把自己封閉起來, 拒絕接收家長吼的一切內容, 以免受到傷害, 就容易表現出不說話, 很平靜的狀態。 這是孩子對自我的一種保護, 其實他什麼也沒有想。

但是, 怒吼的家長, 在孩子的眼中, 就像是一隻會噴火的怪獸, 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弱小, 只想逃離。 孩子的安全感、自尊心, 也會慢慢瓦解,

逐漸形成小心翼翼的性格, 嚴重的可能導致自卑抑鬱。

孩子被吼後, 感覺到驚訝和傷心, 開始在心裡想家長是否愛他

家長平時對孩子的態度, 是柔聲、細語, 充滿笑意的。 但是, 父母表現出失控的狀態, 對著孩子又吼又罵, 家長形象的反差, 會讓孩子感受到了恐懼、錯愕。

而孩子在接受這種反差的過程中, 也開始在心裡想, 家長是不是已經不愛他了, 可能就忘記了發聲。 所以, 家長看見的孩子, 雖然很平靜, 但是孩子的內心受到了非常大的傷害。

如果孩子受到的傷害, 家長沒有及時補救, 孩子在心裡就會積攢出負能量,

和家長產生信任危機, 並試圖和家長切斷情感上的聯繫, 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

所以, 家長無意識當中吼了孩子, 一定要及時安撫孩子, 告訴他吼他是因為他做錯了事情, 家長並不是不愛他。

孩子被吼後, 心裡很憤怒, 正在盤算著怎樣反抗家長的權威

有的孩子被吼後, 他看起來一聲不吭,但是面露不滿,並咬牙切齒地表現出憤怒。這是因為孩子知道吼罵他的家長,力量更為強大,他沒有能力去抵抗。只能默默地忍受。

不過,他也開始在心裡盤算,如何才能不再受家長的吼罵,在想一些應對措施。家長在吼孩子的時候,不妨給孩子留點機會,讓他發言說出心裡的想法。

不然,父母的吼罵行為,可能激起他的逆反心理,孩子的脾氣會變差,行為也會變得更加暴躁、難管教。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解救」那個受傷孩子呢? 1、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情緒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傳遞給孩子的是負能量,孩子受負能量投射,感到恐懼,用「不說話」來抗拒這種能量。

但實際上,很多孩子沒有消化負能量的能力,長期不說話,只會讓負能量積鬱在心裡。

2、當傷害形成後,父母一定要事後補救。

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說出來心中的真實想法,教孩子學會表達情緒、排解情緒,並鄭重地和孩子保證: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對錯的糾正。

3、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完美小孩」,我們試圖照著這個標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個樣子生活成長。吼孩子,其實是父母對自身的一種不接納。

不管是誰,在情緒煩躁的時候很難再去處理另外一些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在心情不好又面對孩子「不乖」時,父母難免會簡單、粗暴的處理問題。

面對孩子做錯事情,父母要記得不要硬碰硬,其次就是採用正確的方法來和孩子講道理,正確引導孩子認識錯誤,解決問題。

他看起來一聲不吭,但是面露不滿,並咬牙切齒地表現出憤怒。這是因為孩子知道吼罵他的家長,力量更為強大,他沒有能力去抵抗。只能默默地忍受。

不過,他也開始在心裡盤算,如何才能不再受家長的吼罵,在想一些應對措施。家長在吼孩子的時候,不妨給孩子留點機會,讓他發言說出心裡的想法。

不然,父母的吼罵行為,可能激起他的逆反心理,孩子的脾氣會變差,行為也會變得更加暴躁、難管教。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解救」那個受傷孩子呢? 1、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情緒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傳遞給孩子的是負能量,孩子受負能量投射,感到恐懼,用「不說話」來抗拒這種能量。

但實際上,很多孩子沒有消化負能量的能力,長期不說話,只會讓負能量積鬱在心裡。

2、當傷害形成後,父母一定要事後補救。

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說出來心中的真實想法,教孩子學會表達情緒、排解情緒,並鄭重地和孩子保證: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對錯的糾正。

3、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完美小孩」,我們試圖照著這個標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個樣子生活成長。吼孩子,其實是父母對自身的一種不接納。

不管是誰,在情緒煩躁的時候很難再去處理另外一些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在心情不好又面對孩子「不乖」時,父母難免會簡單、粗暴的處理問題。

面對孩子做錯事情,父母要記得不要硬碰硬,其次就是採用正確的方法來和孩子講道理,正確引導孩子認識錯誤,解決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