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山東農民挖沙,挖到一把長7.5米的巨劍,已成一級文物

劍在古代一直都是人們非常喜愛的物品, 對會武功的人來說是一種武器, 文人雅士則喜歡拿著未開刃的劍當作裝飾品, 帶在身上。 如今已經步入現代社會, 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也用不到寶劍。 不過, 山東有一個農民卻很幸運, 他在挖沙的時候, 無意之間挖到一把長7.5米的巨劍, 現在已經變成一級文物,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在1988年的山東的泗河河道上, 有一群來自堡子鄉大橋村民辛苦地在進行工作:挖沙。 後來, 挖著挖著感覺到好像有些不太對勁, 為何地底下總感覺好像有什麼硬物一般。 大家經過商量以後, 認為底下有可能藏有文物, 所以放慢了速度, 決定慢慢挖, 看清裡面的東西。

他們仔細觀察, 發現這好像是一把劍, 個頭還不小, 立刻就把這個消息告訴當地的文物部門。 在考古 隊員來到現場以後, 才發現這個劍確實很大, 光靠人為的力量肯定搬不動。 只好調來一輛卡車, 小心翼翼地把巨劍送到博物館做研究。

專家們經過對巨劍的仔細研究和觀察, 發現這把劍名為泗河鎮水寶劍, 全長7.47米, 身長5.52米。 這麼大的劍, 究竟做什麼用呢?總之肯定不會用來打仗, 關於它的用途, 在《滋陽縣誌》中有著詳細的記載, 康熙五十一年, 泗河鎮發生洪水暴漲的情況, 這場洪水已經沒過了泗河南大橋中間的三個橋孔, 並將其摧毀。

郡守金一鳳自己出錢修橋, 把橋修好以後, 把這把體型巨大的劍, 放在中間橋孔之下。 起到了鎮惡祛邪的作用。 簡單地來說, 這把劍就是為了鎮水而生, 金一鳳希望當地的百姓不再受洪水災害之苦。 那麼這把劍是怎麼製成的呢?

根據專家的分析, 應該使用分鑄製作而成。 也證明古代工匠技術高超, 他們充滿了智慧。 從這裡也能夠看出, 金一鳳是一位懂得為黎民百姓考慮的人, 在他的身上具有優秀的精神質量, 值得人們去學習。

金一鳳的祖先在明朝時, 是跟海瑞齊名的清官。 這把劍也對這一件歷史事件進行了見證。 如今, 這把劍被收藏在博物館, 有不少的遊客都為了目睹它的真容親自來館中觀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