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球性產生晶片大緊缺問題,為什麼汽車界別影響最大?而不是手機界

安安~今天工藤來和各位車友來談一談晶片和車的事情。

由於全球晶片短缺, 影響到了很多產業。 不過, 影響最大的卻是汽車產業, 從德國到美國德州的汽車生產都遭遇晶片短缺的衝擊。

2020年, 當汽車製造廠因特殊情況而紛紛關停時, 汽車銷售被預測將長期放緩。 因此, 半導體業也據此進行了規劃, 安排將晶片產能分配給其他產業的買家。 然而, 現在發現汽車購買的需求意外旺盛, 汽車廠商加大生產速度, 卻面臨了晶片供應的短缺。

不過, 晶片的短缺對各國汽車產業的影響並非一視同仁。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產業經濟學家佛曼(Stephen Foreman)表示:「就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打擊程度而言, 德國和日本由於其經濟對汽車業的依賴比較重, 因此顯得尤為脆弱。 然而, 美國汽車市場雖然面臨較大的汽車產量衝擊, 但對GDP的整體衝擊不大, 因為美國汽車市場及其供應鏈業務僅佔美國經濟約2%。

訂閱T客邦電子日報, 升級科技原力!立即訂閱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報告中指出, 由於美國汽車市場的汽車庫存量少, 而福特、克萊斯勒、福斯、通用和本田都已宣佈在第一季將暫時關閉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工廠。 估計這將導致美國第一季的汽車產量減少23萬輛,

相當於蒸發5.8個百分點。

不過, 對美國而言, 預計對第一季度整體工業生產和GDP增長的影響分別僅為0.5個百分點和0.1個百分點。

在亞洲其他地區, 日本的汽車生產面臨著嚴重的、短期性的不景氣。 本田和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已經因晶片缺貨而減少了第一季度的生產計畫。 報告估計, 這將分別對該季度的整體工業生產和GDP造成1.1個百分點和0.3個百分點的衝擊。 相比之下, 韓國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 因為韓國擁有的兩家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三星和SK海力士都在加緊生產。

為什麼汽車產業影響最大?

由於過去汽車生產商大多採取「即時」(just-in-time)的生產模式, 且沒有囤積元件的習慣, 在去年春天的經濟封鎖後,

晶片供應商擔心庫存快速積壓, 取消了原計畫在2020年上半年給代工廠的訂單。 但報告顯示, 全球汽車業的恢復速度比預期快得多, 尤其是在需要安裝更多晶片的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領域。 與此同時, 汽車業的復甦伴隨著「宅經濟」需求的增加, 新的Playstation 5和iPhone 12等商品銷售表現樂觀, 最終導致了晶片的供不應求。

而由於交貨時間至少為六個月, 受影響的晶片製造商無法在短期內快速調整生產以滿足需求。

供應鏈研究公司Elm Analytics的創始人霍夫(Tor Hough)稱:「汽車製造商很執著於精準生產, 所以常常保持低庫存以提高成本效益。 即使他們沒有矯枉過正, 也可能考慮得不夠長遠。 」他認為, 雖然汽車供應鏈經理們善於控制短期危機,

但在做出更大的改變上往往比較緩慢, 因此難以對付潛在的長期風險。

大家是怎樣看呆這件事的呢?汽車的加個還是要上漲的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