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忍不住想誇孩子時,我堅持不誇這5點

當孩子第一次把積木疊起來時, 當孩子自己動手吃完了一頓飯時, 你會怎麼誇?(先別往下看)

是不是很容易說:「啊寶寶真棒!」「真厲害!」、「媽媽為你感到驕傲」?

對孩子的好行為, 我們確實會經常習慣性脫口而出這些讚美之詞。 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真誠且發自內心地為孩子感到開心的, 只是這裡有個潛在的問題:

這些誇獎可能會讓孩子過度關注于自身、或者自己的行為有沒有讓我們父母開心。

而真正誇在點子上, 可以讓孩子把行為動機的關注點放回了自己的身上, 我做這件事是因為「我」開心、「我」驕傲!

對於低幼孩子來說, 可以説明他們認識情緒, 讓他們明白, 那種從內心湧出來的感覺, 不是因為媽媽開心了, 這是屬於我自己的開心和驕傲。

正確的誇獎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這樣誇孩子是更好的:

1、誇獎孩子可以改變的質量

像開頭說的那些應該是我們最習慣的誇獎方式之一,

長期以往就會導致孩子怕輸, 不敢接受挑戰。 因為他們容易覺得「我的聰明是天生的, 我因為聰明才被誇獎, 那我要做的就是避免挑戰, 避免任何會讓我不聰明的事情。 」

這是誇獎準則中最關鍵的一條, 誇孩子「聰明」, 不如誇她「努力、動腦筋了」等這些可以後天改善的質量。

2、使用描述性語句, 強調努力的標準

此外, 我們還習慣非常籠統地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誇獎:

比如說孩子「畫的真好!」孩子不知道被表揚的地方到底是什麼, 從而他們不清楚今後努力的方向。

我們可以這麼說:「我喜歡你畫畫時拿筆的姿勢, 很標準。 」,

這樣孩子就知道了「原來是我握筆姿勢得到了表揚, 那我下次再畫畫時需要保持這樣的握筆姿勢。

這個方法也特別適用于你希望孩子改進的地方。 比如小D有段時間總是依賴我幫助她完成拼圖, 有一次她自己完成了, 我就會特地這麼說, 「小D好棒, 獨自一個人完成了拼圖, 全是自己做到的!」

其實她完成拼圖, 我們誇獎的內容可以有很多, 比如「動了腦筋」啊、「專心致志」啊等, 但我特地挑了這個質量誇她, 被誇獎的地方就會成為她今後繼續努力的動力。

3、不要輕易誇獎太容易完成的事

有的家長三句話不離誇獎, 孩子做了一件特別平常的事都會進行誇獎, 「哇, 寶寶會拍手了太棒了!寶寶吃飯了, 真好!」。 這樣高頻率的誇獎, 其實反倒稀釋了誇獎的激勵性。

「孩子也不傻」, 他們自己心裡有一桿秤, 知道什麼是他們通過努力完成的事情, 什麼是輕而易舉完成的事。

當我們誇獎他們輕易完成的事時, 他們就會疑惑, 「到底是媽媽太傻了都沒發現這件事很簡單呢?還是她覺得我很傻所以無法完成這件事呢?」久而久之, 她就會對你的誇獎免疫, 覺得你其實「沒眼光」,

不懂欣賞和誇獎。

4、不過度誇獎孩子本來就喜歡的事

我從小就注意小D的餐桌禮儀, 也讓她明白吃飯是個社交行為。 因此她特別喜歡外出和我們的朋友一起就餐, 每次都可以乖乖地坐著和我們一起吃完整餐。 我一開始每次都會誇她, 「小D是個大孩子了, 可以一直坐著和我們大人一起吃完整頓飯。」

後來小D的認知老師瞭解到了,特地提醒我,雖然一個2歲不到的孩子可以乖乖配合、不吵不鬧和大人一起吃完飯的確是個很好的行為,需要鼓勵。

過於頻繁地進行誇獎,會讓孩子對自己做這個行為的動機產生疑惑,「我到底是真的喜歡做這件事本身呢?還是我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揚才做的呢?」有的孩子會因此改變對這件事的看法,甚至變得不再喜歡這件事了。

5、避免和他人對比的誇獎

「你比哥哥完成的快,真棒!」這個看上去的確是個容易激勵孩子的誇獎方式,但其實也是有它的弊端的。

這一點可能有點反常識,但這樣的誇獎確實會讓孩子的關注點變成了「超過別人、贏過別人」而不是掌握這件事這項技能本身。於是,他們所有的動機都出於爭一個輸贏,也就會出現怕輸、怕失敗、好勝心過強的問題。

回想我們這一代,父母們都是使用「挫折教育」的,對於誇獎真是非常非常吝惜。到了我們孩子這代,大家都會願意誇獎了,說實話,這是時代的進步。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認可、得到誇獎,這是天性,對於孩子更是如此。

但誇獎需要技巧,正確的誇獎方式可以激勵孩子變得更好,不斷自我挑戰;而「亂誇」卻會養成一個怕輸怕困難、容易驕傲的孩子。

當然啦,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已經習慣了,總是脫口而出「寶寶真棒!」,怎麼辦?

那可以在表達完了你的驕傲後,記得追問一句,「你是不是也為自己很驕傲啊?」

每次脫口而出後,問問自己:「她哪裡棒了?她哪裡聰明了?」,不把這個答案藏在心裡,也大聲分享出來讓她知道。

這樣孩子可能就知道「好」的標準,這些也就會成為他們努力的方向。而更加關鍵的是,我引入了一個具體的參照體系。

看到這裡,聰明的你們也能想到,面對孩子的「失敗」也能誇獎,可以誇他們努力的過程,這有助於孩子建立全面評估體系。

這樣的孩子不容易出現輸不起的玻璃心。

我記得我的教授曾對我說,空洞簡單的誇獎就好比甜品,難得吃一點其實也沒關係。但千萬不要過量,不僅沒有滋養作用,還容易讓人上癮。

我很喜歡這段話。這又是回到了我們學習育兒的原點:學習不該讓人焦慮,而是讓我們有了更多選擇的自由和知情權。

誇獎也是如此,我們不需要矯枉過正或覺得沒做到有力的誇獎就焦慮了,這是一種成長型思維下的說話方式,我們只是選擇了它表達了對孩子的稱讚,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可以一直坐著和我們大人一起吃完整頓飯。」

後來小D的認知老師瞭解到了,特地提醒我,雖然一個2歲不到的孩子可以乖乖配合、不吵不鬧和大人一起吃完飯的確是個很好的行為,需要鼓勵。

過於頻繁地進行誇獎,會讓孩子對自己做這個行為的動機產生疑惑,「我到底是真的喜歡做這件事本身呢?還是我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揚才做的呢?」有的孩子會因此改變對這件事的看法,甚至變得不再喜歡這件事了。

5、避免和他人對比的誇獎

「你比哥哥完成的快,真棒!」這個看上去的確是個容易激勵孩子的誇獎方式,但其實也是有它的弊端的。

這一點可能有點反常識,但這樣的誇獎確實會讓孩子的關注點變成了「超過別人、贏過別人」而不是掌握這件事這項技能本身。於是,他們所有的動機都出於爭一個輸贏,也就會出現怕輸、怕失敗、好勝心過強的問題。

回想我們這一代,父母們都是使用「挫折教育」的,對於誇獎真是非常非常吝惜。到了我們孩子這代,大家都會願意誇獎了,說實話,這是時代的進步。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認可、得到誇獎,這是天性,對於孩子更是如此。

但誇獎需要技巧,正確的誇獎方式可以激勵孩子變得更好,不斷自我挑戰;而「亂誇」卻會養成一個怕輸怕困難、容易驕傲的孩子。

當然啦,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已經習慣了,總是脫口而出「寶寶真棒!」,怎麼辦?

那可以在表達完了你的驕傲後,記得追問一句,「你是不是也為自己很驕傲啊?」

每次脫口而出後,問問自己:「她哪裡棒了?她哪裡聰明了?」,不把這個答案藏在心裡,也大聲分享出來讓她知道。

這樣孩子可能就知道「好」的標準,這些也就會成為他們努力的方向。而更加關鍵的是,我引入了一個具體的參照體系。

看到這裡,聰明的你們也能想到,面對孩子的「失敗」也能誇獎,可以誇他們努力的過程,這有助於孩子建立全面評估體系。

這樣的孩子不容易出現輸不起的玻璃心。

我記得我的教授曾對我說,空洞簡單的誇獎就好比甜品,難得吃一點其實也沒關係。但千萬不要過量,不僅沒有滋養作用,還容易讓人上癮。

我很喜歡這段話。這又是回到了我們學習育兒的原點:學習不該讓人焦慮,而是讓我們有了更多選擇的自由和知情權。

誇獎也是如此,我們不需要矯枉過正或覺得沒做到有力的誇獎就焦慮了,這是一種成長型思維下的說話方式,我們只是選擇了它表達了對孩子的稱讚,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