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紅嬋奪冠後,教練懇求媒體的「幾句話」,背後揭露了「家庭教育」的真諦

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已經結束, 不知道你跟了全程嗎?

目前我國大陸獲得38金32銀18銅共88枚獎牌的好成績, 隨著全民觀戰熱潮的掀起, 一些優秀運動員如馬龍、蘇炳添、楊倩、石智勇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偶像」。 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14歲跳水小將全紅嬋。

為什麼她如此引人注意?

實在是因為她第一次參賽就獲得了5跳3個滿分的好成績, 跳水結束後, 觀眾臺上的昔日跳水皇后郭晶晶激動到不行, 賽後場上的三名他國教練也流露出無比豔羨的目光。 據她的教練說, 以後的紀錄大機率只能由她自己破。

郭晶晶還在後來的直播裡說, 看到全紅嬋的表現, 她很激動也很慚愧, 慚愧的是自己從來沒拿到五跳三滿那麼好的成績, 而且她在退役前也一直想學倒立跳水的動作可是沒學成, 沒想到14歲的全紅嬋完成度這麼好。 而據全紅嬋教練所說, 在選拔賽前三周全紅嬋才學會這套讓人驚豔的動作,

而且, 她其實還有高難度大招沒有使出來。

年齡小、第一次參賽、臨賽前剛剛掌握這些動作、成績5跳3滿, 這些促成了全紅嬋「黑馬」「天賦型選手」「天才少女」的名號。

但在後臺接受記者採訪時, 全紅嬋的教練說, 希望媒體報導的時候,

能少著眼于「天才」「天賦」的角度, 因為全紅嬋的訓練實在是太刻苦了。 如果刻意往「天才」方向引導, 其實對小女孩是不公平的, 別人就忽略了她背後那麼多的努力, 同時在輿論上也會有個不太好的引導。 當大家都重視起天賦, 誰還肯努力呢?

教練的一番話激發了我的職業敏感性。 少強調天賦, 多肯定努力, 這不正是家庭教育的真諦嗎?

要說全紅嬋是天才也真的算, 可論起她的努力也絕不落後於人。 7歲被挑中去練跳水, 她就展現出了不同尋常的韌性和隱忍, 教練說她是同年齡段同批次運動員裡訓練最投入最刻苦的。 每天陸上跳水200-300個, 水上跳120個左右。

很多人都不知道十米高臺跳水的困難所在。 運動員們首先要克服高臺入水的眩暈感和恐懼感,

一兩天不練就容易生疏。 為了保證動作的準確性, 入水時眼睛是要睜開的, 如果練習時沒掌握好姿勢或者入水時機, 導致面部和水面呈平行狀態, 水就會對眼睛造成極大衝擊力, 擾動眼睛裡的玻璃體, 視網膜被牽拉很容易導致脫離。 不少跳水運動員都曾面臨過視網膜脫落的風險, 比如郭晶晶, 當然也有很多遠動員跳完水後眼睛是青的。

除了眼睛, 高速入水後, 因為和水面的撞擊, 身體也會疼。

想想看, 小全紅嬋每天跳水那麼多次, 該是吃了多少苦、有著多大的毅力啊!

全紅嬋奪冠, 國人看她如同看到自家孩子得了大學聯考狀元一般興奮。 不可否認她的確很有天賦, 可若沒有跟天賦匹配的努力, 恐怕也無法取得這樣的成績。

我由此聯繫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教育。 當孩子取得了某些成績時, 家長若能詳細說出他在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更多地強調是他的努力帶來的這些成績, 孩子的心態不會輕易飄, 面對挫折也會更容易承受, 因為他知道,無論成敗多努力即可。

可若是一邊倒地誇讚孩子的聰明,就像一些人盲目崇拜全紅嬋的天賦一樣,很可能會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寄希望於虛無縹緲的「天賦」「聰明」。因為聰明不是人人都有的,是不可量化的,是靠不住的。

成功了就聰明,失敗了就是不聰明。那人還奮鬥什麼勁呢?畢竟聰明是老天爺給的,個人主宰不了,但是否要努力卻可以。

你覺得全紅嬋的成功,更多靠的是天賦還是努力?

因為他知道,無論成敗多努力即可。

可若是一邊倒地誇讚孩子的聰明,就像一些人盲目崇拜全紅嬋的天賦一樣,很可能會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寄希望於虛無縹緲的「天賦」「聰明」。因為聰明不是人人都有的,是不可量化的,是靠不住的。

成功了就聰明,失敗了就是不聰明。那人還奮鬥什麼勁呢?畢竟聰明是老天爺給的,個人主宰不了,但是否要努力卻可以。

你覺得全紅嬋的成功,更多靠的是天賦還是努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