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企業高管辭職隱居「買下200畝農田」花三年時間開墾,親手建果園農圃,為孩子打造「快樂天堂」網友羨慕:嚮往的生活

有時候, 我常常會想, 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子的呢?是有很好的經濟條件來滿足自己隨時都可以讓別人投來羨慕的目光嗎?是有一份在很多人看來 都比較穩定.不會有太大壓力的工作嗎?是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 都要做得比別人足夠好, 讓自己方方面面都有一個出色的成績?還是無論走到哪裡, 都是別人眼中的那種成功人士?

倘若能夠到達經濟自由的境界, 此時已無需再過著庸庸碌碌的人生, 你最想和家人一起做些什麼?下圖這位企業的前首席技術官(CTO)魏震做出了一項特別的決定!他在辭職後選擇帶家人遠離都市,

買下一塊清幽的農田, 在此地開創新的生活!

2017年, 上市公司CTO魏震決定帶著妻兒逃離上海。 喜愛園藝的他, 和熱衷農業的太太一拍即合, 找到安徽合肥紫蓬山下一塊地方, 這裡原先是兩廣總督的私塾, 他們花了3年時間,

親手建起了一百多畝的漿果園和菜地, 幾十畝的牧場, 兩三畝的遊樂園, 和十五畝的花園民宿。

他說自己不怕花冤枉錢, 農場每個細節反覆修改, 花園就改了3次。 農場的遊樂園是送給孩子的一個禮物, 小朋友一來就拉不走。

他們種的菜, 不用化肥農藥, 疫情來了, 還給城裡人送菜, 農場開闊, 空氣新鮮, 也不需要戴口罩。 在城市時他們經常焦慮, 彼此抱怨, 如今他們最常感受到的情緒是平靜而喜悅, 「種一個花園, 是讓你相信明天會更好。 有太陽就能夠綻放。 」

2017年的時候, 我和太太帶著兒子燦燦和狗阿文開了一輛車, 來到合肥肥西縣紫蓬山。 當時整個農場佔地不到200畝, 中心區域是一塊比較廢棄的村民住宅。 這塊中心區域佔地15畝, 以前是兩廣總督張樹聲的學堂, 供子女在這裡讀書。 周圍四面環水, 山水匯聚到這裡, 挺有靈氣的一個地方。 開農場最初是因為兒子燦燦。

他是一個很要強的孩子, 但學校考試經常排在後面, 老師要求又很高, 才六七歲就有點崩潰的樣子。

我們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生活空間。 剛好我對園藝感興趣, 我太太對有機農業感興趣, 我們兩個一拍即合, 就做了農場。 開農場前我們也參觀過不少生態社區和有機農場, 國內很多農場做得比較粗獷, 我更喜歡歐洲的大農場, 所以我們也做了牧場, 做了花園, 真正把它當成一個生活的地方, 希望能做成一個社區。

農場遊樂園的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故事。大鞦韆是在農場剛做起來的時候,就考慮到它的安全性,整個骨架都經過特別加固。

鳥巢樹屋是在英國切爾西花展上看到的,但在農場沒有那麼適合的樹,我們就用鋼筋,架構了一個它的主幹,再用一些老的樹皮把它圍起來。我們的吊椅,當時也是在一個地方看到這個形狀很特殊,中間我們就自己做了一個彎月形,放了個吊床。

哈比人小屋是在紐西蘭看到的,我們偶然間覺得農場有塊地方,土可以壓得再平一點,中間挖個洞。改造完以後,又覺得光是一個哈比人小屋,可能有些浪費,就在它上面建了溜索,背面做了滑梯,然後再附上草坪。為了安全,溜索這邊我們還做了一些沙坑,用輪胎包住樹。

印第安人的帳篷是用木桿搭起來的,還專門請這邊的老木匠,花了一天的功夫,做了一個燒火的支架,我們的蹺蹺板中間一根大木頭也是純手工的。小朋友他一進入農場以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兒童遊樂區,我們也不會做什麼導覽,他們自己就會去發現有這麼多好玩的,走的時候經常都會問媽媽:可以下次再來嗎?可以晚點再走嗎?

我是一個追求極致的人,建農場這三年,可以說花了不少冤枉錢,但只要是我想做的,我就覺得值得。農場的花園我做了3次,第1次的時候圖簡單,找了一個設計公司去做,就做成一個公園綠化,很多地方都是色塊。我一看就不是我想要的。第2遍,我找了一個做花境的設計公司,但他們比較偏向景觀設計,當植物長一長,就發現太擁擠了,或不適合種在這。

第3次我就把花園整個大改了。一部分是歐式的月季園,大概有10來品種,第2塊就是靠湖邊的地中海式花園,植物都比較耐乾旱,可以少澆水,鋪的火山巖,第3塊就是走到邊的那種花境植物,既有宿根花卉,又有常綠灌木。

我們書房也改了3次,最早的時候是一個破敗的老房子,第1次改是把外立面都拆了,希望能保留原樣,在它基礎之上修繕。後來發覺這個事情挺難做的,第2次我們就把它用磚和泥,做成了一個農村老房子。當餐廳和民宿做起來後,就發覺書房和這兩棟建築特別不搭。第3次我們又加了兩個中間嵌套老樹的玻璃盒子,讓它能夠繼續生長。

我們種的菜,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劑,自己吃了健康,對生態環境也好。我們農場現在的食物,基本可以達到主食、稻米、蔬菜自給自足。

我們一開始進農場,親人們都不太理解,他們覺得跑到鄉下,在村裡租的房子,住宿條件也比較差,夏天蚊蟲,冬天又很冷,甚至帶有嘲諷或看笑話的眼光。現在他們都覺得農場能做成這樣子,是個很驚喜的事情。經常有遊客過來說你們這個是怎麼做的,能不能教我們?

其實我們當時在上海,生活條件已經比較優越了,但我們還是覺得缺點什麼,所以我們也想探索一種在經濟基礎沒有很大問題的時候,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就像現在大家都知道的生態村,是一種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探索。

每一個人所追求的東西都並不相同,所喜歡的東西也不會一樣。當然,每一個人的想法也會不同。我們不能說某種觀念不好,同樣也不能把自己的理念強加給別人。無論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只要我們都可以輕鬆的生活,不需要再被迫的去爭 ,也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自己感覺到舒心,自在,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在我們自己想要的生活裡,去做那個最好的自己!

農場遊樂園的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故事。大鞦韆是在農場剛做起來的時候,就考慮到它的安全性,整個骨架都經過特別加固。

鳥巢樹屋是在英國切爾西花展上看到的,但在農場沒有那麼適合的樹,我們就用鋼筋,架構了一個它的主幹,再用一些老的樹皮把它圍起來。我們的吊椅,當時也是在一個地方看到這個形狀很特殊,中間我們就自己做了一個彎月形,放了個吊床。

哈比人小屋是在紐西蘭看到的,我們偶然間覺得農場有塊地方,土可以壓得再平一點,中間挖個洞。改造完以後,又覺得光是一個哈比人小屋,可能有些浪費,就在它上面建了溜索,背面做了滑梯,然後再附上草坪。為了安全,溜索這邊我們還做了一些沙坑,用輪胎包住樹。

印第安人的帳篷是用木桿搭起來的,還專門請這邊的老木匠,花了一天的功夫,做了一個燒火的支架,我們的蹺蹺板中間一根大木頭也是純手工的。小朋友他一進入農場以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兒童遊樂區,我們也不會做什麼導覽,他們自己就會去發現有這麼多好玩的,走的時候經常都會問媽媽:可以下次再來嗎?可以晚點再走嗎?

我是一個追求極致的人,建農場這三年,可以說花了不少冤枉錢,但只要是我想做的,我就覺得值得。農場的花園我做了3次,第1次的時候圖簡單,找了一個設計公司去做,就做成一個公園綠化,很多地方都是色塊。我一看就不是我想要的。第2遍,我找了一個做花境的設計公司,但他們比較偏向景觀設計,當植物長一長,就發現太擁擠了,或不適合種在這。

第3次我就把花園整個大改了。一部分是歐式的月季園,大概有10來品種,第2塊就是靠湖邊的地中海式花園,植物都比較耐乾旱,可以少澆水,鋪的火山巖,第3塊就是走到邊的那種花境植物,既有宿根花卉,又有常綠灌木。

我們書房也改了3次,最早的時候是一個破敗的老房子,第1次改是把外立面都拆了,希望能保留原樣,在它基礎之上修繕。後來發覺這個事情挺難做的,第2次我們就把它用磚和泥,做成了一個農村老房子。當餐廳和民宿做起來後,就發覺書房和這兩棟建築特別不搭。第3次我們又加了兩個中間嵌套老樹的玻璃盒子,讓它能夠繼續生長。

我們種的菜,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劑,自己吃了健康,對生態環境也好。我們農場現在的食物,基本可以達到主食、稻米、蔬菜自給自足。

我們一開始進農場,親人們都不太理解,他們覺得跑到鄉下,在村裡租的房子,住宿條件也比較差,夏天蚊蟲,冬天又很冷,甚至帶有嘲諷或看笑話的眼光。現在他們都覺得農場能做成這樣子,是個很驚喜的事情。經常有遊客過來說你們這個是怎麼做的,能不能教我們?

其實我們當時在上海,生活條件已經比較優越了,但我們還是覺得缺點什麼,所以我們也想探索一種在經濟基礎沒有很大問題的時候,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就像現在大家都知道的生態村,是一種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探索。

每一個人所追求的東西都並不相同,所喜歡的東西也不會一樣。當然,每一個人的想法也會不同。我們不能說某種觀念不好,同樣也不能把自己的理念強加給別人。無論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只要我們都可以輕鬆的生活,不需要再被迫的去爭 ,也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自己感覺到舒心,自在,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在我們自己想要的生活裡,去做那個最好的自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