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譚敦慈曝丈夫「後悔救人一命」自問「我真的是在幫他?」 勸解要學會放手「無效醫療好煎熬」已交代兒:我自己決定以後如何走

「明天跟意外誰先來, 沒有人知道, 這也是預立醫療決定(AD)的重要之處, 既可以為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個決定作主, 也送給家人的一份禮物。 」她用堅定而不失溫柔的語氣說著, 臉上掛著一抹淺淺的微笑。 頂著一頭鑑別度極高的短捲髮, 穿著合身短褲, 露出一雙招牌長腿, 她是長庚毒物科護理師, 同時也是俠醫林傑樑的遺孀- 譚敦慈。

如果有一天你發生了意外, 需要「用機器」才能延續生命, 你願意嗎?據《Yahoo奇摩新聞》報導, 2019年初, 臺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 讓每個人能事先決定個人的醫療處置, 維護自己的生命尊嚴,

名醫林傑樑遺孀譚敦慈、有感於丈夫驟逝的遭遇, 更加堅定提倡「預立醫療決定」這個概念!

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吧~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回憶起林傑樑去世的情形, 譚敦慈坦言, 一切來得太倉促...但因為夫妻倆都在醫院工作, 平常並不避諱「身後事」這個話題,

「林醫師走以後, 大家說我很堅強, 但其實, 我從來不是堅強的人, 只因為他曾明確地告訴過我、他的想法, 我只是照他的意思, 幫他做完人生最後的功課。 」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當時譚敦慈的心情如晴天霹靂, 只因瞭解丈夫的意願, 才能夠好好安排,

讓先生走得心安。 不過, 並非每個家庭都能做好「事前準備」, 林傑樑生前曾救過一個狀況不樂觀的孩子, 之後坦言很後悔!當時用盡各種方式急救, 只為了維持他的生命, 之後發現, 照護者是高齡母親, 「他覺得百感交集, 這樣做真的是幫了他們嗎?會不會適時放手, 其實是更好選擇?」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我很早就簽署過放棄急救跟插管, 但病主法在108年正式上路的時候, 我跟我兒子還是馬上去諮詢。 」譚敦慈表示, 放棄急救及安寧照護, 只適用於末期病人, 家屬可以代患者做決定, 而《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核心精神, 是讓本人自己做決定, 涵蓋的醫療項目較廣, 適用於末期、不可逆的昏迷、重度失智等五項情境的病患。

圖片來源:病人自主研究中心

為什麼覺得簽署病主法很重要?譚敦慈舉例, 假設生命末期她需要用管子、才能攝取營養, 兒子一定會選擇救到底, 「他不餵我會有罪惡感, 但我覺得硬要吃才是折磨。 」即便講起沉重的話題, 她也不改幽默本性, 「我本來食量就不大, 躺在那裡不能動, 腸胃蠕動的頻率又低, 而且吃完東西、沒辦法徹底清潔, 我會很痛苦, 因為我有潔癖。 」

圖片來源:ETtoday

「明天跟意外誰先來,沒有人知道,『預立醫療決定』既可以為人生的最後一個決定做主,也是我送給2個兒子的最後一份禮物。」自始至終,譚敦慈臉上都掛著一抹溫柔的微笑,她已經決定了最後一件人生大事,用喜歡的方式與家人說再見,「我讓他們知道,我沒有離開,只是林醫師在另一邊等我很久,我要去找他了。」

圖片來源:ETtoday

譚敦慈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或許,能依照自己的意願離開,也是一種幸福!

譚敦慈轉述,林醫師曾在臨床救過一個腦性麻痺的孩子,之後卻很後悔。因為當時用盡各種方式急救,壓胸、插管等,只為了讓小孩維持生命,但林醫師後來發現,孩子的照護者是一名年邁的母親,日夜守候,寸步不離病床。「林醫師透露,他覺得百感交集,不知道這樣是延長孩子的壽命,還是只是延長呼吸的時間?由高齡的母親照顧,經濟與身心靈都是負擔,這樣做真的是幫了這個家庭嗎?會不會適時放手,其實是更好的選擇?」譚敦慈指出「無效醫療」對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是負擔與煎熬,尤其高齡化社會的到來,照護的質量也有待商榷。

「臺灣健保的負擔很大,林醫師之前就提過,如果有一天他發生狀況,他不要做無效醫療,反而希望把這些經費挪給其他需要早療的病人,這樣也可以減少一些社會負擔。」譚敦慈指出,病主法在國外盛行多年,臺灣是亞洲先驅,然而,預立醫療決定的觀念尚未普及,預約諮詢與簽訂的人數都還有努力空間。

圖片來源:ETtoday

「明天跟意外誰先來,沒有人知道,『預立醫療決定』既可以為人生的最後一個決定做主,也是我送給2個兒子的最後一份禮物。」自始至終,譚敦慈臉上都掛著一抹溫柔的微笑,她已經決定了最後一件人生大事,用喜歡的方式與家人說再見,「我讓他們知道,我沒有離開,只是林醫師在另一邊等我很久,我要去找他了。」

圖片來源:ETtoday

譚敦慈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或許,能依照自己的意願離開,也是一種幸福!

譚敦慈轉述,林醫師曾在臨床救過一個腦性麻痺的孩子,之後卻很後悔。因為當時用盡各種方式急救,壓胸、插管等,只為了讓小孩維持生命,但林醫師後來發現,孩子的照護者是一名年邁的母親,日夜守候,寸步不離病床。「林醫師透露,他覺得百感交集,不知道這樣是延長孩子的壽命,還是只是延長呼吸的時間?由高齡的母親照顧,經濟與身心靈都是負擔,這樣做真的是幫了這個家庭嗎?會不會適時放手,其實是更好的選擇?」譚敦慈指出「無效醫療」對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是負擔與煎熬,尤其高齡化社會的到來,照護的質量也有待商榷。

「臺灣健保的負擔很大,林醫師之前就提過,如果有一天他發生狀況,他不要做無效醫療,反而希望把這些經費挪給其他需要早療的病人,這樣也可以減少一些社會負擔。」譚敦慈指出,病主法在國外盛行多年,臺灣是亞洲先驅,然而,預立醫療決定的觀念尚未普及,預約諮詢與簽訂的人數都還有努力空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