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家窮,你不能亂花錢」:「哭窮式教育」到底有多可怕?

之前熱播的綜藝《脫口秀大會》, 曾經有過一次關於「錢」的探討。 演員梁海源在舞臺上講到自己小時候, 父母總是給他灌輸家裡很窮的觀念, 導致他長大後即使賺了錢, 依然會覺得很缺錢。

△綜藝《脫口秀大會》截圖

像梁海源的父母一樣向孩子「哭窮」的家長, 在生活中並不少見。

01

我們家窮, 你不要大手大腳亂花錢。

爸爸媽媽養你不容易, 供你讀書還要供你吃穿用度, 你可不要辜負我們的良苦用心。

你怎麼又亂花錢, 難道不知道我們賺錢多辛苦嗎?

……

這些話, 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

如果只是和孩子闡明家庭的經濟狀況尚且情有可原, 然而「向孩子哭窮」更多時候只是家長的教育策略。 他們認為, 多跟孩子講講父母的不容易, 孩子就會懂事, 體恤父母, 畢竟「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殊不知, 當父母哭窮, 孩子就會真的以為家裡「揭不開鍋」, 並由此在成長過程中衍生出諸多問題——因為貧窮背後緊逼家庭的壓力佔據了大腦的「頻寬」, 很直接地吞噬孩子大腦的發展能力, 並影響了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頻繁、刻意地跟孩子「哭窮」, 會讓孩子對於金錢有不安全感, 孩子會過度壓抑內心的真實需求, 甚至成年後也會將合理的需求「不合理化」,

覺得自己不配擁有一切美好的事物, 比如更廣闊的交際圈, 更好的婚戀物件等等。

更有甚者, 這種「不配得感」, 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其他方面, 讓孩子變得自卑又懦弱, 影響孩子的一生。

△圖源知乎網友評論

02

那麼, 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正確地和孩子談錢呢?

首先, 我們需要明確的是, 一個孩子的內心是富足或貧瘠, 並不完全是由於物質是否缺乏而決定, 而是取決於一個家庭對待生活的態度。

即使是非常富裕的家庭, 如果家長過分地跟孩子強調金錢的來之不易或者處處展現大人對金錢的執著, 那麼孩子也有可能因此產生匱乏感, 因為, 家長跟孩子談錢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金錢觀。

日本漫才大師島田洋七就曾在自己的自傳式小說《佐賀的超級阿嬤》中講述過他與外婆的故事。

他8歲開始與外婆一起生活, 因為外婆同時還要養育其他7個孩子, 因此他們的生活異常拮據。

為了維持生計, 外婆窮盡各種方法:比如在腰間綁一塊磁鐵, 撿起路上的小鐵釘、鐵塊拿去換取糧食;在他們住處附近有一條護城河, 外婆就將木棒佈置在河流中, 攔截上游菜市場被小販丟棄的農產品以供日常。

△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截圖

但當他被選為學校棒球隊隊長時,外婆卻拿出全部積蓄,給他買了一雙十分昂貴的棒球鞋,因為「隊長就是要穿最好的鞋子!」

貧寒的生活因此沒有在他的人生中刻下貧瘠的烙印,島田洋七在回憶外婆時就表示:「可能外婆都不知道,她樂觀開朗的性格,對貧窮的態度,深深地影響了我。」

△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截圖

0

3

因此,想要讓孩子不與金錢較勁,父母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CAUTION

# 1 誠實回應孩子的需求

當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如果父母有能力也願意滿足,那麼就開心地滿足孩子,而不要說出諸如「帶你吃這頓大餐,花了我半個月的工資,你要懂得感恩,將來報答我」 之類的話。

否則在孩子看來,父母給予TA的付出和愛,就都是充滿著沉重的犧牲和代價的。

而如果父母沒有能力或意願,則一定要誠實地告訴孩子。比如「不是爸爸媽媽不願意給你買,是這個價格暫時超出了我們的能力范圍」或者直接告訴孩子「太貴了,我不想買「。

CAUTION

# 2 教孩子分辨什麼是自己的必需品

家長可以將食物、水、玩具、漂亮的衣服放在一起,教孩子分辨什麼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什麼是提高生活質量但非必須的物品。

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更有可能學會在花錢之前審視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從而合理地分配金錢,而不是盲目消費。

CAUTION

# 3 讓孩子理解金錢的力量和局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瞭解,金錢可以買到很多東西,比如更好吃的糖果、更好玩的遊戲機等等,因此,當孩子進入全新的環境,比如小學的時候,就有可能因此陷入和同齡人之間的物質攀比。

此時父母就可以直接和孩子討論金錢的力量,讓孩子知道金錢能夠帶來更好的物質,而想要變得有錢是很正常的想法。但更為重要的是,對一個人的判斷或者對生活狀況的衡量,不能只用金錢這一個標準,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變得富有,但並不一定會因此獲得想要的生活。

因為,有一些東西是金錢無法換來的,比如父母的陪伴,比如健康的身體,金錢終究只一種工具,而無價的東西,是更值得去珍視的。

正如羅賓所說:金錢是一個家庭中不可回避、甚至非常重要的問題。父母和孩子談錢越早越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當我們談論錢的時候,更多的是在談論我們的尊嚴。

但是,在談論錢對我們生活有這麼大影響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讓孩子知道,如何更好地獲得金錢,如何看待金錢,如何使用金錢。

不哭窮的父母,更有可能給予孩子面對生活困苦的堅強鎧甲,以及看見生活真相的智慧雙眼。❤

△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截圖

但當他被選為學校棒球隊隊長時,外婆卻拿出全部積蓄,給他買了一雙十分昂貴的棒球鞋,因為「隊長就是要穿最好的鞋子!」

貧寒的生活因此沒有在他的人生中刻下貧瘠的烙印,島田洋七在回憶外婆時就表示:「可能外婆都不知道,她樂觀開朗的性格,對貧窮的態度,深深地影響了我。」

△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截圖

0

3

因此,想要讓孩子不與金錢較勁,父母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CAUTION

# 1 誠實回應孩子的需求

當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如果父母有能力也願意滿足,那麼就開心地滿足孩子,而不要說出諸如「帶你吃這頓大餐,花了我半個月的工資,你要懂得感恩,將來報答我」 之類的話。

否則在孩子看來,父母給予TA的付出和愛,就都是充滿著沉重的犧牲和代價的。

而如果父母沒有能力或意願,則一定要誠實地告訴孩子。比如「不是爸爸媽媽不願意給你買,是這個價格暫時超出了我們的能力范圍」或者直接告訴孩子「太貴了,我不想買「。

CAUTION

# 2 教孩子分辨什麼是自己的必需品

家長可以將食物、水、玩具、漂亮的衣服放在一起,教孩子分辨什麼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什麼是提高生活質量但非必須的物品。

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更有可能學會在花錢之前審視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從而合理地分配金錢,而不是盲目消費。

CAUTION

# 3 讓孩子理解金錢的力量和局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瞭解,金錢可以買到很多東西,比如更好吃的糖果、更好玩的遊戲機等等,因此,當孩子進入全新的環境,比如小學的時候,就有可能因此陷入和同齡人之間的物質攀比。

此時父母就可以直接和孩子討論金錢的力量,讓孩子知道金錢能夠帶來更好的物質,而想要變得有錢是很正常的想法。但更為重要的是,對一個人的判斷或者對生活狀況的衡量,不能只用金錢這一個標準,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變得富有,但並不一定會因此獲得想要的生活。

因為,有一些東西是金錢無法換來的,比如父母的陪伴,比如健康的身體,金錢終究只一種工具,而無價的東西,是更值得去珍視的。

正如羅賓所說:金錢是一個家庭中不可回避、甚至非常重要的問題。父母和孩子談錢越早越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當我們談論錢的時候,更多的是在談論我們的尊嚴。

但是,在談論錢對我們生活有這麼大影響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讓孩子知道,如何更好地獲得金錢,如何看待金錢,如何使用金錢。

不哭窮的父母,更有可能給予孩子面對生活困苦的堅強鎧甲,以及看見生活真相的智慧雙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