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面對孩子「可怕的兩歲」,家長這樣做就對了,其實一點都不可怕

你是否有過這樣苦惱的時刻, 家裡原本乖巧聽話的天使寶寶突然開始變得特別執拗, 永遠跟你唱反調, 說得最多的就是「不要」、「不是」、「我不」......其實, 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兒童的「叛逆期」來了。

兒童心理學家說,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 而且還不止一次。 孩子2歲左右, 就是父母迎來第一個階段的「叛逆期」, 即傳說中「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

01

「可怕的兩歲」具體有哪些表現

兒童的「叛逆期」是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並快速發展, 對獨立、自由、自主有了迫切需求。 主要表現在:

對什麼都說「不」

吃飯的時候, 媽媽說:「我們去吃飯吧?」寶寶扭頭就說「不!」到了該睡覺的時候, 媽媽哄著說:「我們是不是該睡覺啦?」寶寶又使勁搖頭, 大聲說「不!」

以往所有的溫柔商量、轉移注意力、玩具誘惑等方法統統不管用, 不管父母做什麼說什麼, 孩子都是以「不」作為回應。

一言不合發脾氣

繪本書裡的足球拿不出來,

哭;積木倒了, 哭;餅乾碎掉了, 哭......反正就是, 一言不合就情緒失控, 扔東西、摔玩具, 甚至伸手打人。

一切都是我的, 讓我來

兒童教育學家說, 幼兒從2歲開始, 就驚人地以自我為中心了。

於是, 不讓媽媽幫忙穿衣服, 自己來, 結果因為穿不好而哭鬧;看到媽媽在廚房拿刀切菜, 寶寶沖過去說「我也要」, 跟他說危險, 他不聽馬上要動手搶。 恐怖至極。

02

為什麼會有「可怕的兩歲」

語言表達能力跟不上

2歲孩子的智力、社交和情感發育與之前相比, 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 但是, 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足以滿足他那聰明的小腦袋所理解的事物, 當他無法準確表達自己時, 就會又氣又急, 只能通過發脾氣來釋放情緒。

「自我」意識的產生

兒童在自然規律的發展下, 自我意識一直在不停地形成。 2歲的寶寶, 已逐漸開始渴望獨立, 萌發出「自我」的意識。

他想宣誓主權說「這是我的」, 他想向別人表達「我要體驗新本領的快感!」, 他想向父母證明「這些我都能行!」。 而且他開始渴望自己的願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

所以也會頻繁地說「不要」。

我有我的世界

這也是寶寶因「自我意識產生」而出現的進階階段, 已經感知到自我的寶貝們, 正琢磨著在自我的世界放飛, 但卻發現大人那裡有很多必須遵守的條條框框和規則——這也不行, 那也不允許。

於是, 就會沮喪、情緒失控、哭鬧不止。

秩序敏感期

著名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書中指出:寶寶的2歲是秩序感最敏感的時期, 因為他們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説明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

一旦寶寶發現他所熟悉的環境秩序被打亂甚至不存在了, 就會沒有安全感, 感到不安。

寶寶按自己想法擺好的玩具, 大人要是不小心打亂, 一定會哭鬧不止, 直至還原一模一樣的順序;媽媽不小心穿了爸爸的拖鞋,

寶寶會堅持讓媽媽重新換上自己的拖鞋, 如果媽媽嫌麻煩不想換, 他立馬倒地哭給你看, 直到媽媽換回來才肯甘休。

03

如何應對「可怕的兩歲」

當我們知道孩子在2歲的「叛逆期」有這些行為都是正常的之後, 就不必視之為洪水猛獸, 這個時期,恰恰也代表了孩子的心智水準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有些教育家會將「叛逆期」稱為學習關鍵期或教育關鍵期,只要父母正確引導,孩字就會得到健康快樂的成長。那麼,具體該如何做呢?

父母要有耐心,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自我意識一旦覺醒,就會用抗拒和拒絕別人的方式有意識地練習使用自己地意識,父母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去應對,控制好情緒,如果父母情緒焦慮煩躁,孩子也一定能感受到。

比如,寶寶一定要玩別人的玩具,拿不到就哭或者動手搶,我們可以先帶著寶寶一起,教他問對方:「小哥哥,你的玩具可不可以借給我玩一下?」讓寶寶知道玩玩具可以通過主動請求來實現,而不是靠哭鬧。

如果對方不肯借,寶寶更大聲哭鬧時,也應保持冷靜,溫柔且堅定地告訴寶寶:「媽媽知道你很想玩那個玩具,但是那個小哥哥的,不是你的,就像你的玩具如果被別人搶了,你肯定會不高興。如果小哥哥給你的,他也會很傷心的。」

如果寶寶依然吵鬧,則可立刻將他帶離現場,在人少安靜的地方平復寶寶的情緒。無論如何,父母都要溫柔且堅定地讓寶寶知道,有一些原則是不可以打破的,哭鬧解決不了問題。

分散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既然是「叛逆期」,父母和孩子就一定不要對著幹,當出現分歧時,父母可以嘗試想辦法轉移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逛商場時,孩子想吃冰淇淋,但父母擔心吃甜食和拉肚子不好,此時,可以拉著孩子用誇張驚喜的語氣對寶寶說:「快看,那邊是什麼,好像有一個大姐姐在發氣球呢,寶寶不是最喜歡氣球的嗎,我們快去看看吧?」

簡而言之,就是提供給孩子更多選擇,用他感興趣的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

多用積極語言避開孩子的「反抗」

自我意識強烈、經常把「不」掛在嘴邊的寶寶,父母可嘗試用更多正面的語言對待,即,要求孩子去做什麼,而不是直接反對他想要做的事。

比如要吃飯的時候,孩子卻想看動畫片,父母可以說「我們先吃飯吧,動畫片會等你的。」而不要簡單粗暴地關掉電視,對孩子說「你不要看了。」

要善於用這樣正面的語言,避開孩子的「反抗」。

嘗試主動改變孩子可能作對的環境

孩子會和父母作對,很多時候多是源于父母給他創造了條件。

比如,孩子總是不停吃零食,到飯點不餓就不吃飯了,正是因為家長給孩子買了零食,所以他才會不吃飯。如果父母能主動改變環境,少買或者根本不買,那孩子自然沒有零食吃,規矩吃飯。

所以,在某些情況下,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的「不聽話」而去抱怨,多從自身尋找原因,改變做法,不再為孩子創作「不聽話」的環境。

尊重孩子的秩序感,用秩序感培養孩子做事的條理性

當孩子十分重視秩序,並要求一切都嚴格按照他的順序來時,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此時強烈的秩序感,培養孩子做事的條理性和一些生活好習慣。

例如,在吃飯的時候,媽媽可以每次都讓長輩先坐下,然後再讓孩子入座,他如果習慣了這種順序,就能在此時期內學會「長者先、幼者後」的好習慣;

再比如,孩子玩完玩具後,媽媽可以每次都讓孩子按照原有的收納盒順序,收拾玩具,放歸原處,他習慣後,孩子會自覺養成收納整理的好習慣。

所以說,只要父母善於引導,孩子的強烈秩序感反而成為培養孩子好習慣的契機。

結語

有時候,父母已經做了很多功課和努力,但仍然不能阻止某些幼崽在「叛逆」的路上一去不復返,讓父母崩潰無語,心力交瘁。

別擔心,「可怕的兩歲」幾乎是全世界寶寶的通病,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他們用聰明的小腦瓜和你作對時的狡黠眼神,利用一己之力掌握某個技能時的洋洋自得,摟著你宣誓主權說「這是我的媽媽」時,你是不是就會忘記他所有的「斑斑劣跡」,心中只剩對他滿滿的愛啦。

試著想一想,「叛逆期」其實是自然賦予人類幼崽的一種生命助力,是孩子和父母共同學習成長的最佳時機。

這個時期,恰恰也代表了孩子的心智水準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有些教育家會將「叛逆期」稱為學習關鍵期或教育關鍵期,只要父母正確引導,孩字就會得到健康快樂的成長。那麼,具體該如何做呢?

父母要有耐心,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自我意識一旦覺醒,就會用抗拒和拒絕別人的方式有意識地練習使用自己地意識,父母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去應對,控制好情緒,如果父母情緒焦慮煩躁,孩子也一定能感受到。

比如,寶寶一定要玩別人的玩具,拿不到就哭或者動手搶,我們可以先帶著寶寶一起,教他問對方:「小哥哥,你的玩具可不可以借給我玩一下?」讓寶寶知道玩玩具可以通過主動請求來實現,而不是靠哭鬧。

如果對方不肯借,寶寶更大聲哭鬧時,也應保持冷靜,溫柔且堅定地告訴寶寶:「媽媽知道你很想玩那個玩具,但是那個小哥哥的,不是你的,就像你的玩具如果被別人搶了,你肯定會不高興。如果小哥哥給你的,他也會很傷心的。」

如果寶寶依然吵鬧,則可立刻將他帶離現場,在人少安靜的地方平復寶寶的情緒。無論如何,父母都要溫柔且堅定地讓寶寶知道,有一些原則是不可以打破的,哭鬧解決不了問題。

分散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既然是「叛逆期」,父母和孩子就一定不要對著幹,當出現分歧時,父母可以嘗試想辦法轉移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逛商場時,孩子想吃冰淇淋,但父母擔心吃甜食和拉肚子不好,此時,可以拉著孩子用誇張驚喜的語氣對寶寶說:「快看,那邊是什麼,好像有一個大姐姐在發氣球呢,寶寶不是最喜歡氣球的嗎,我們快去看看吧?」

簡而言之,就是提供給孩子更多選擇,用他感興趣的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

多用積極語言避開孩子的「反抗」

自我意識強烈、經常把「不」掛在嘴邊的寶寶,父母可嘗試用更多正面的語言對待,即,要求孩子去做什麼,而不是直接反對他想要做的事。

比如要吃飯的時候,孩子卻想看動畫片,父母可以說「我們先吃飯吧,動畫片會等你的。」而不要簡單粗暴地關掉電視,對孩子說「你不要看了。」

要善於用這樣正面的語言,避開孩子的「反抗」。

嘗試主動改變孩子可能作對的環境

孩子會和父母作對,很多時候多是源于父母給他創造了條件。

比如,孩子總是不停吃零食,到飯點不餓就不吃飯了,正是因為家長給孩子買了零食,所以他才會不吃飯。如果父母能主動改變環境,少買或者根本不買,那孩子自然沒有零食吃,規矩吃飯。

所以,在某些情況下,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的「不聽話」而去抱怨,多從自身尋找原因,改變做法,不再為孩子創作「不聽話」的環境。

尊重孩子的秩序感,用秩序感培養孩子做事的條理性

當孩子十分重視秩序,並要求一切都嚴格按照他的順序來時,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此時強烈的秩序感,培養孩子做事的條理性和一些生活好習慣。

例如,在吃飯的時候,媽媽可以每次都讓長輩先坐下,然後再讓孩子入座,他如果習慣了這種順序,就能在此時期內學會「長者先、幼者後」的好習慣;

再比如,孩子玩完玩具後,媽媽可以每次都讓孩子按照原有的收納盒順序,收拾玩具,放歸原處,他習慣後,孩子會自覺養成收納整理的好習慣。

所以說,只要父母善於引導,孩子的強烈秩序感反而成為培養孩子好習慣的契機。

結語

有時候,父母已經做了很多功課和努力,但仍然不能阻止某些幼崽在「叛逆」的路上一去不復返,讓父母崩潰無語,心力交瘁。

別擔心,「可怕的兩歲」幾乎是全世界寶寶的通病,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他們用聰明的小腦瓜和你作對時的狡黠眼神,利用一己之力掌握某個技能時的洋洋自得,摟著你宣誓主權說「這是我的媽媽」時,你是不是就會忘記他所有的「斑斑劣跡」,心中只剩對他滿滿的愛啦。

試著想一想,「叛逆期」其實是自然賦予人類幼崽的一種生命助力,是孩子和父母共同學習成長的最佳時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