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明日大暑,不懂規矩要吃虧!三防 三吃 四注意,全家避病一整年!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二個節氣, 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這時應順應天時, 坦然接受太陽的熱力, 冬病夏治, 最好的時機就是大暑。 養生從現在開始。

暑為炎熱, 大暑更是炎熱至極。 加之空氣濕度大, 氣壓低, 酷熱之上又多了一份「悶」, 就形成了熬人的「桑拿天」。 由此也導致大暑成了一年之中最熱的節氣, 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 濕氣和熱氣同時洶湧而至!

民間有:「一歲難過關, 唯有三伏天」的說法。 除了暑氣逼人外, 在大暑前後, 旱澇、風暴發生頻繁, 暑濕之氣容易乘人肌膚腠理開泄、汗液增多之際乘虛而入, 導致體內陽氣受損, 心氣虧耗, 故大暑時節注意養生很重要。 可以說, 過好大暑, 一年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大暑三防

1防強光

隨著大氣環境改變, 紫外線強度越來越高, 近年來, 日光性皮炎的患者也逐漸增多, 防曬是所有人都需要關注的問題。

對已出現的曬傷, 可用鮮蘆薈去外皮, 取汁塗抹患處, 十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即可。

2防暑濕

大暑節氣在中伏前後, 是一年中地面溫度最高、雨水較多的時節, 很多地方會出現高於40度的溫度, 濕氣彌漫, 老人小兒及高血壓、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士需格外注意起居。

儘量避免在中午及下午溫度較高時參加戶外活動, 早晚鍛煉時也要注意避免過於劇烈的運動。

3防陰暑

由於天氣濕熱, 人易貪涼飲冷或過食生冷。

容易造成暑熱合風寒之邪共同侵襲人體, 會導致頭痛、咽痛、身痛神疲, 腹脹腹瀉之陰暑之證。

大暑三寶

1烏梅

烏梅是藥食兩用的常見果品, 酸甜可口, 功善收斂, 上能斂肺氣, 下可澀大腸, 入胃又能開胃、生津、止渴, 最為應季。

酸梅湯做法:以烏梅、山楂、甘草、冰糖為主, 可適當加些陳皮、桂花同煮。 體寒或脾虛之人可用烏梅與生薑熬成梅薑茶, 亦有防暑之功。

2苦瓜

苦味食物都屬於寒涼性質, 具有清熱瀉火、燥濕健胃的功效, 特別適合於在炎熱的夏季食用。

苦瓜的「苦」, 是營養的關鍵和精髓!中醫認為, 苦瓜味苦, 有清熱解暑、清心除煩的作用。 如果發現自己身上長痱子, 就可以在餐桌上加入苦瓜。

3水鴨

大暑老鴨勝補藥!鴨肉能夠去熱清火、消暑。 教你一道冬瓜水鴨湯。 準備1只水鴨, 連同冬瓜、蔥、料酒、薑等放入鍋里加水, 用大火把水燒開後, 再改小火煲兩個小時左右, 然後加入食鹽即可。

常按「3穴」, 養心除濕

1極泉穴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去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一天兩次,可以疏通經絡,還可調理睡眠和改善心臟不舒服。

2曲池穴

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

經常拍打曲池穴,可以祛除身體的濕濁之氣,方法為: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3委中穴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

所以平時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於36下。

濕熱交蒸,嚴防中暑

大暑時節保養不當很易中暑,其癥狀常常是全身乏力、頭昏心悸胸悶、出虛汗、四肢麻木、口渴噁心等。

遇到這種情況不能慌亂,首先,避開悶熱環境,轉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然後採用各種辦法幫助身體散熱,補充水分好好休息,再喝點淡鹽開水、三豆湯等。但對於嚴重中暑者還需送往醫院治療。

三豆湯做法:取綠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清洗乾淨後,清水浸泡1個小時;將三豆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燒滾後轉小火慢煮1個小時,待豆子開花後放入冰糖繼續煮5分鐘即可,放涼後連湯帶豆一起食用。

大暑養生的四個要點

4多喝熱水、少喝冷飲

很多人為了解渴就猛喝水,一次性喝過多的水會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

所以渴了要先少量喝水,緩一會兒再喝,最好是喝溫開水,不要喝冰鎮冷飲,對腸胃不好,也會把濕邪帶入體內。

5趁熱天驅濕寒,冬病夏治

根據個人體質來選擇冬病夏治,比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等陽虛癥疾病;

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這個時節治病,趁著暑熱天氣把體內濕寒驅除。若是一些體質熱的慢性病人就不適合用這種方式來治療了。

6暑天小心患上空調病

室外溫度太高很多人躲在室內開著空調,雖說是降熱了,但是室內外溫差大很易感冒患上空調病,空調溫度過低或是對著人吹,也會加重濕氣。

所以暑天空調房間的最佳溫度為25℃~27℃,每隔2小時要通風換氣。

7大暑飲食清淡為主

大暑時節,飲食要少鹹少甜,以清淡飲食為主,忌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不宜進補。

最佳調味品是食醋,最佳蔬菜是苦味菜,最佳湯肴是番茄湯,最佳飲料是熱茶。

從冰箱取出的食物切勿直接食用,應放置幾分鐘後再食用,或是加熱後食用,冰冷刺激的食物不要吃。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去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一天兩次,可以疏通經絡,還可調理睡眠和改善心臟不舒服。

2曲池穴

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

經常拍打曲池穴,可以祛除身體的濕濁之氣,方法為: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3委中穴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

所以平時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於36下。

濕熱交蒸,嚴防中暑

大暑時節保養不當很易中暑,其癥狀常常是全身乏力、頭昏心悸胸悶、出虛汗、四肢麻木、口渴噁心等。

遇到這種情況不能慌亂,首先,避開悶熱環境,轉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然後採用各種辦法幫助身體散熱,補充水分好好休息,再喝點淡鹽開水、三豆湯等。但對於嚴重中暑者還需送往醫院治療。

三豆湯做法:取綠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清洗乾淨後,清水浸泡1個小時;將三豆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燒滾後轉小火慢煮1個小時,待豆子開花後放入冰糖繼續煮5分鐘即可,放涼後連湯帶豆一起食用。

大暑養生的四個要點

4多喝熱水、少喝冷飲

很多人為了解渴就猛喝水,一次性喝過多的水會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

所以渴了要先少量喝水,緩一會兒再喝,最好是喝溫開水,不要喝冰鎮冷飲,對腸胃不好,也會把濕邪帶入體內。

5趁熱天驅濕寒,冬病夏治

根據個人體質來選擇冬病夏治,比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等陽虛癥疾病;

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這個時節治病,趁著暑熱天氣把體內濕寒驅除。若是一些體質熱的慢性病人就不適合用這種方式來治療了。

6暑天小心患上空調病

室外溫度太高很多人躲在室內開著空調,雖說是降熱了,但是室內外溫差大很易感冒患上空調病,空調溫度過低或是對著人吹,也會加重濕氣。

所以暑天空調房間的最佳溫度為25℃~27℃,每隔2小時要通風換氣。

7大暑飲食清淡為主

大暑時節,飲食要少鹹少甜,以清淡飲食為主,忌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不宜進補。

最佳調味品是食醋,最佳蔬菜是苦味菜,最佳湯肴是番茄湯,最佳飲料是熱茶。

從冰箱取出的食物切勿直接食用,應放置幾分鐘後再食用,或是加熱後食用,冰冷刺激的食物不要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