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蟒蛇、鱷魚、野狗、鬣狗輪番捕殺,狒狒表示還是猛禽、河馬友善

獅子與花豹的捕食是成年狒狒死亡的主要原因, 雖然狒狒在二者食性占比很少超過5%, 其他的蟒蛇、鱷魚、野狗、鬣狗、猛禽、河馬這些與狒狒偶有相遇甚至捕食的動物與其碰面, 狒狒受傷死亡的機率如何, 他們的出現又會引起狒狒怎樣的反應?本文主要講述以上幾種動物與狒狒的相遇, 除獅子花豹外, 狒狒對這幾種動物也有著不同的反應, 雖然並不強烈, 但仍舊是不可掉以輕心的潛在威脅者。

大型蟒蛇引起狒狒強烈反應, 表明蟒蛇是一種危險的捕食者。 奧卡萬戈1970年9月到1980年2月期間, 狒狒包圍蟒蛇(如三到五米)有9次。 這種圍攻與獅子花豹不同, 並非成年與亞成年雄狒狒, 更多的由幼年和成年雌性狒狒執行, 它們通常在幾米的距離內包圍蟒蛇, 恐嚇長達20分鐘。 狒狒對蟒蛇發出的警報是一種尖銳的"戲弄", 與獅子和花豹發出的叫聲形成鮮明對比。

還有1992年7月至2002年12月間2次發現1只雄狒狒大早上死在睡覺的樹上, 很大可能是被劇毒的樹棲黑曼巴咬中。

鱷魚是奧卡萬戈狒狒一年特定時間的潛在威脅。 狒狒經常在鱷魚常出沒的地方覓食, 洪水淹沒期間(4月——10月), 他們每天涉水超過數百米, 深度超過1米, 乾旱的幾月, 在博羅河岸邊覓食, 有時橫渡。 有3次, 觀察到一條鱷魚從淺水中躍出, 襲擊在附近覓食或喝水的成年雄狒狒。 2次狒狒安全逃離, 1次1只相對較小的鱷魚(2米)成功抓住了1只強壯的雄狒狒, 在其逃離之前咬傷了臉、胳膊、腿。 1只年輕的接連受傷, 表明被鱷魚咬傷隨後死亡。

鱷魚捕食狒狒

奧卡萬戈季節性被淹沒

鱷魚通常引發至少1只狒狒的警報吠叫。 事實上, 狒狒經常將水中的無害的物體或動物, 如沉入水中的河馬、深色水禽、甚至漂浮的大象糞便, 錯認成鱷魚, 發出警報。 當河馬或鴨子浮出水面或接近時, 狒狒經常停下來。 在洪水遍佈期間, 狒狒經常遊過被淹沒的鱷魚棲息漫灘, 接近河流或穿越水面變得很焦慮, 很大可能是由於鱷魚的存在。 穿越之前, 狒狒通常在水邊等待, 目不轉睛得盯著水面, 可能會在觀察磨嘰一小時以上。 如果水位很淺, 跳躍奔跑過去;如果較深, 則遊過。 水上過河對於年輕的狒狒似乎特別痛苦, 開始渡河時一直尖叫與[呻·吟], 經常落在後面。

一般來說, 所有的狒狒在一個緊湊的佇列中一次通過。 緩慢的水中行進可能也有利於獅子襲擊。 因此過水時的狒狒時刻警惕, 防止鱷魚或獅子襲擊。 狒狒至少有5次看見鱷魚, 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發出警報吠聲。

狒狒渡河

狒狒與野狗相遇4次, 其中3次都在非比尋常的情況:1次野狗在追逐黑斑羚, 1次在享用黑斑羚,第3次則是一隻雌獅襲擊狒狒。在前三次與第四次相遇中,狒狒對野狗的反應也僅僅是幾次吠叫。野狗在研究區域很少看到,他們似乎是專門捕獵黑斑羚與其他中型羚羊。觀察雖然不多,但是表明野狗並不是狒狒的主要威脅,狒狒對他們的出現通常不會引起什麼反應,除了零星的警報吠叫。野狗雖然可能會捕食週邊的狒狒,觀察到一群野狗穿過狒狒群中心而沒有引起狒狒警報或逃離反應,還有一次狒狒追逐一群野狗。

野狗口中的狒狒

鬣狗也是狒狒相遇多次的掠食動物。狒狒有時發出吠叫,避免近距離接觸鬣狗,但鬣狗一般忽視他們除非十分靠近。儘管鬣狗可能會捕食邊緣或孤立的狒狒,但沒有觀察到試圖獵殺。事實上,因為鬣狗一般獨自覓食,很容易受到狒狒的襲擊。鬣狗偶爾會被成年狒狒追逐,包括帶崽雌狒狒。一次,幾隻成年雄狒狒跳到一隻孤立無援的鬣狗身上,那時鬣狗正從狒狒進食的樹下經過,危險從天降,可憐的鬣狗帶著嚴重受傷1條腿可憐巴巴離開。

遇見普通猛禽類時,如吼海雕、灰短趾雕、斑魚鴞,狒狒表現就強勢多了,基本不會有吠叫出現,甚至有幾次與吼海雕同坐在一棵樹上,僅相隔一臂距離。

河馬在狒狒睡覺巢穴附近的小湖也觀察到數次,狒狒通常發出幾陣吠叫,河馬對狒狒不太可能造成威脅,狒狒對河馬如此行為似乎有些不太正常。狒狒表示,最近總被某些惹不起的欺負,我也是有脾氣的,河馬這個蠢笨的大傢伙正好給爺出出氣,又肥又壯又如何,還不是照樣被本大爺收拾的服服帖帖,本大爺威名遠播。

奧卡萬戈三角洲沒有比被捕食導致成年狒狒死亡的更多原因了。其他導致死亡原因包括:疾病年老、從樹上失足摔死,雄性戰鬥的受傷。研究期間25只成年雄狒狒在重點研究狒狒群消失:15只轉入其他狒狒群,2只被掠食者捕殺,8只未知原因失蹤。

與之相反,雌狒狒在她們出生群組度過整個人生。雖然有些例外在其他地方被報導。研究人員發現並沒有雌性從兩個重點檢測的狒狒群遷移出去,也沒有其他流浪雌狒狒遷入。7只成年雌狒狒在研究期間消失,當中並沒有任何明顯的身體缺陷,全被掠食者(獅子、花豹)捕殺。據30月間雌狒狒失蹤估計成年狒狒年最高死亡率為8%。

在奧卡萬戈觀察到的掠食者襲擊狒狒比起其他地方更廣泛,儘管研究時間相對較短。以下幾個因素可以解釋這些差異。

1, 捕食者種群的減少或消除。在某些地方,例如肯亞的吉爾吉爾牧場和坦尚尼亞的貢貝國家公園。食肉動物種群(如花豹、獅子)由於人類的入侵或狩獵而大大減少或消滅,沒有被獅子或花豹捕食的報告。就吉爾吉爾而言,狒狒的數量正在迅速增加。雖然這種擴張可能是由其他原因造成,但人類的干擾已經大大降低因捕食導致的死亡。 2, 無夜間觀察。對許多靈長類動物的捕食大多發生在夜間。缺乏夜間觀察,類似的捕食是看不到的。 3,捕食者對獵物的偏好可能因地點而異。在東非的部分地區,狒狒對獅子的反應似乎更為隨意,可能獅子在這些地方很少襲擊狒狒。捕食率與捕食者對獵物偏好對狒狒種群密度也有影響。

狒狒群與野狗群對峙

4,關於靈長類捕食者的研究很少。從捕食者的角度研究捕食者——獵物的關係更有效。一個獨居的捕食者家域通常與大量獵物群體重疊,一個捕食者日常捕獵一種獵物,然而襲擊特定的群體只有少數幾次。所有的襲擊都可以通過觀察捕食者來確認,少有通過特定的獵物群來觀察。最廣泛的靈長類動物捕食研究是在貢貝國家公園,黑猩猩殺死紅疣猴的觀察。這裡的主要捕食者——黑猩猩,是研究的重點。 5,觀察者干擾。當捕食者或獵物不適應人類觀察者時,觀察捕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大多數靈長類捕食者對人類很警惕,當其在附近時不會發動襲擊。雖然奧卡萬戈莫雷米的獅子相對來說對人類不太敏感,但觀測者的存在可能至少打亂了2次獅子對狒狒的潛在伏擊。花豹對人類更為警惕,可能會從很遠的地方逃離。而且花豹主要在夜間捕獵,聚光燈下的觀察,可能會破壞有利於成功襲擊的條件。

研究調查顯示,捕食是當代狒狒種群中的一個重要死亡率因素,並支持捕食是狒狒進化的主要選擇因素觀點。大多數靈長類研究都沒有專門針對觀察捕食的情況,而且一直受到觀察偏差問題的困擾,也可能限制觀察者看到自然發生的捕食行為。整體而言,蟒蛇、鱷魚、野狗、鬣狗、猛禽等動物對狒狒的捕食頻率比獅子、花豹低多了,尤其是花豹,在南非甚至有狒狒在母花豹食性中高達20%的異常捕食記錄。雖然被這些動物捕食記錄不多,狒狒與他們相遇時,仍舊不敢掉以輕心,畢竟生命只有一次,多警覺些並沒有什麼弊處,甚至關鍵時刻救命!

資料引用

1, Leopard and Lion predation upon Chacma Baboons living in the Moremi Wildlife Reserve

2, Factors Affecting Reproduction and Mortality Among Baboons in the Okavango Delta,

Botswana

1次在享用黑斑羚,第3次則是一隻雌獅襲擊狒狒。在前三次與第四次相遇中,狒狒對野狗的反應也僅僅是幾次吠叫。野狗在研究區域很少看到,他們似乎是專門捕獵黑斑羚與其他中型羚羊。觀察雖然不多,但是表明野狗並不是狒狒的主要威脅,狒狒對他們的出現通常不會引起什麼反應,除了零星的警報吠叫。野狗雖然可能會捕食週邊的狒狒,觀察到一群野狗穿過狒狒群中心而沒有引起狒狒警報或逃離反應,還有一次狒狒追逐一群野狗。

野狗口中的狒狒

鬣狗也是狒狒相遇多次的掠食動物。狒狒有時發出吠叫,避免近距離接觸鬣狗,但鬣狗一般忽視他們除非十分靠近。儘管鬣狗可能會捕食邊緣或孤立的狒狒,但沒有觀察到試圖獵殺。事實上,因為鬣狗一般獨自覓食,很容易受到狒狒的襲擊。鬣狗偶爾會被成年狒狒追逐,包括帶崽雌狒狒。一次,幾隻成年雄狒狒跳到一隻孤立無援的鬣狗身上,那時鬣狗正從狒狒進食的樹下經過,危險從天降,可憐的鬣狗帶著嚴重受傷1條腿可憐巴巴離開。

遇見普通猛禽類時,如吼海雕、灰短趾雕、斑魚鴞,狒狒表現就強勢多了,基本不會有吠叫出現,甚至有幾次與吼海雕同坐在一棵樹上,僅相隔一臂距離。

河馬在狒狒睡覺巢穴附近的小湖也觀察到數次,狒狒通常發出幾陣吠叫,河馬對狒狒不太可能造成威脅,狒狒對河馬如此行為似乎有些不太正常。狒狒表示,最近總被某些惹不起的欺負,我也是有脾氣的,河馬這個蠢笨的大傢伙正好給爺出出氣,又肥又壯又如何,還不是照樣被本大爺收拾的服服帖帖,本大爺威名遠播。

奧卡萬戈三角洲沒有比被捕食導致成年狒狒死亡的更多原因了。其他導致死亡原因包括:疾病年老、從樹上失足摔死,雄性戰鬥的受傷。研究期間25只成年雄狒狒在重點研究狒狒群消失:15只轉入其他狒狒群,2只被掠食者捕殺,8只未知原因失蹤。

與之相反,雌狒狒在她們出生群組度過整個人生。雖然有些例外在其他地方被報導。研究人員發現並沒有雌性從兩個重點檢測的狒狒群遷移出去,也沒有其他流浪雌狒狒遷入。7只成年雌狒狒在研究期間消失,當中並沒有任何明顯的身體缺陷,全被掠食者(獅子、花豹)捕殺。據30月間雌狒狒失蹤估計成年狒狒年最高死亡率為8%。

在奧卡萬戈觀察到的掠食者襲擊狒狒比起其他地方更廣泛,儘管研究時間相對較短。以下幾個因素可以解釋這些差異。

1, 捕食者種群的減少或消除。在某些地方,例如肯亞的吉爾吉爾牧場和坦尚尼亞的貢貝國家公園。食肉動物種群(如花豹、獅子)由於人類的入侵或狩獵而大大減少或消滅,沒有被獅子或花豹捕食的報告。就吉爾吉爾而言,狒狒的數量正在迅速增加。雖然這種擴張可能是由其他原因造成,但人類的干擾已經大大降低因捕食導致的死亡。 2, 無夜間觀察。對許多靈長類動物的捕食大多發生在夜間。缺乏夜間觀察,類似的捕食是看不到的。 3,捕食者對獵物的偏好可能因地點而異。在東非的部分地區,狒狒對獅子的反應似乎更為隨意,可能獅子在這些地方很少襲擊狒狒。捕食率與捕食者對獵物偏好對狒狒種群密度也有影響。

狒狒群與野狗群對峙

4,關於靈長類捕食者的研究很少。從捕食者的角度研究捕食者——獵物的關係更有效。一個獨居的捕食者家域通常與大量獵物群體重疊,一個捕食者日常捕獵一種獵物,然而襲擊特定的群體只有少數幾次。所有的襲擊都可以通過觀察捕食者來確認,少有通過特定的獵物群來觀察。最廣泛的靈長類動物捕食研究是在貢貝國家公園,黑猩猩殺死紅疣猴的觀察。這裡的主要捕食者——黑猩猩,是研究的重點。 5,觀察者干擾。當捕食者或獵物不適應人類觀察者時,觀察捕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大多數靈長類捕食者對人類很警惕,當其在附近時不會發動襲擊。雖然奧卡萬戈莫雷米的獅子相對來說對人類不太敏感,但觀測者的存在可能至少打亂了2次獅子對狒狒的潛在伏擊。花豹對人類更為警惕,可能會從很遠的地方逃離。而且花豹主要在夜間捕獵,聚光燈下的觀察,可能會破壞有利於成功襲擊的條件。

研究調查顯示,捕食是當代狒狒種群中的一個重要死亡率因素,並支持捕食是狒狒進化的主要選擇因素觀點。大多數靈長類研究都沒有專門針對觀察捕食的情況,而且一直受到觀察偏差問題的困擾,也可能限制觀察者看到自然發生的捕食行為。整體而言,蟒蛇、鱷魚、野狗、鬣狗、猛禽等動物對狒狒的捕食頻率比獅子、花豹低多了,尤其是花豹,在南非甚至有狒狒在母花豹食性中高達20%的異常捕食記錄。雖然被這些動物捕食記錄不多,狒狒與他們相遇時,仍舊不敢掉以輕心,畢竟生命只有一次,多警覺些並沒有什麼弊處,甚至關鍵時刻救命!

資料引用

1, Leopard and Lion predation upon Chacma Baboons living in the Moremi Wildlife Reserve

2, Factors Affecting Reproduction and Mortality Among Baboons in the Okavango Delta,

Botswan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