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多少癌癥是吃出來的?尤其是以下幾種腫瘤與飲食習慣有關

一位國際知名研究癌癥的專家指出:通過改變飲食, 可使全部癌癥減少1/3。 有人說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腫都是吃出來的, 雖然有些言過其實, 但不可忽視的是, 不少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確與「吃」密切相關。 下列腫瘤的發生與發展多多少少都與吃得不當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繫。

胃 癌

男多於女, 比例為3.6︰1, 中老年人多見。 胃癌的發生除與消化道的慢性炎癥、潰瘍和腸化生有關外, 還與下列飲食習慣有關:

①好吃熏烤食品。 食品在熏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多環芳烴化合物, 其中含有苯並芘等強致癌物質, 它可滲透至整個食品。

②飲水及糧食中硝酸鹽、亞硝酸鹽含量偏高。 而硝酸鹽、亞硝酸鹽在人體胃中可能與胺類結合, 形成亞硝胺, 這是很強的致癌物質。

③喜吃醃漬食品。 醃漬食品可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亞硝胺。

④吃霉變食物。

⑤酗酒。 酗酒可損傷胃黏膜, 引起慢性胃炎。

酒精可促進致癌物質的吸收, 損害和減弱肝的解毒功能。

肝 癌

在我國沿海地區尤其在長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等地發病率最高。 男多於女, 比例約為3~5︰1,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以40~49歲的中年人居多。 肝癌的發生與飲食的關係如下:

①食物的黃麴霉菌污染。 我國肝癌的地域分佈與黃麴霉菌污染分佈基本相一致, 糧、油、食品受黃麴霉毒素污染嚴重的地區, 肝癌的發病與死亡率也高。

②乙型肝炎病毒的傳染。 一部分慢性肝炎病人會發生肝癌。

③水源的污染。

④酗酒。 酗酒明顯損傷肝臟, 可導致營養不良、肝硬化, 在這基礎上可發展成肝癌。

食管癌

我國食管癌僅次於胃癌、肝癌而位居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第3位, 男女之比為1.3~2.7︰1。 不良飲食習慣是危險因素之一:

①缺少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E。

②缺少某些微量元素, 如鉬、鋅、鎂、硒等。

③進食醃漬和霉變食物。

④喝酒加吸煙則食管癌的發生率會顯著上升。

⑤食物粗糙、質硬、進食過燙等, 可形成慢性刺激而致食管上皮增生, 構成食管癌的前期改變。

結腸、直腸癌

男多於女, 比例約為1.1~3.4︰1, 中老年人多見。 結直腸癌的發生危險除與結腸息肉的存在有關之外, 還與下列飲食習慣有關:

①高脂肪膳食。 高脂飲食可使腸道菌群生成3-甲基膽蒽增加, 而3-甲基膽蒽又可被腸道細菌兩次芳香化後形成致癌質。 吃高脂肪膳食的人群, 其結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比吃低脂肪膳食的人群高, 這在動物實驗中已得到證實。

②膳食纖維不足。 攝入食物纖維不足, 容易引起便秘, 便秘時糞便通過腸道時間延長, 可使致癌物與腸道接觸機會增加, 也成為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之一。

③多吃含豐富維生素A的食物, 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生;多喝啤酒或既喝啤酒又喝其他酒的人群, 其大腸癌發病率較高。

其他癌

高脂肪與高熱量的飲食與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膽囊癌的發生呈正相關;肺癌病人常缺維生素A和硒;喉癌、口腔癌與吸煙、酗酒有關;甲狀腺癌與飲食中缺碘有關;鼻咽癌與飲食中亞硝基化合物(如亞硝胺)污染有關。

由此可見,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僅要重視防治那些可能引起惡性腫瘤的疾病, 還要注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做到飲食規律,清淡、易消化,注意不吃不乾淨、發霉變質、過於粗糙、過熱過燙的食物,少吃醃漬、煎烤、油炸、含高脂肪的食品,避免酗酒,對降低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發生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還要注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做到飲食規律,清淡、易消化,注意不吃不乾淨、發霉變質、過於粗糙、過熱過燙的食物,少吃醃漬、煎烤、油炸、含高脂肪的食品,避免酗酒,對降低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發生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