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時的報人丨史量才為何遭暗殺?

 1934年11月13日, 56歲的《申報》主人史量才在從杭州到上海的公路上, 遭到國民黨軍統特工有組織的狙殺。

史量才之死的多種傳聞

對於史量才致死的原因,

當時外界有多種傳聞。 比如說他「擔任上海市參議會會長後, 曾陰謀搞上海市獨立運動」;比如說他與1933年十九路軍的「福建事變」有關;比如說他死於私仇, 「根據新、申兩報內部傳說, 辛亥革命時, 史有一位好友擔任滬均都督府的軍需, 因隱瞞華僑捐款, 被都督陳英士槍殺, 其次妻攜帶贓款避居史家, 史即人財兩得。 後來那位朋友的兒子聲稱要報此仇……據說兇手就是杭州筧橋飛機場的航空人員, 為首一人就是聲稱要報家仇的陶某。 」陳英士當年槍殺的是辛亥時鎮江軍隊的參謀長陶駿葆, 沈秋水的相好。 但這些說法都只是傳說, 缺乏可靠的依據。

有記者采寫的報導《胡適批評史量才》一文引胡適的話說, 「……唯近年以來也不大安于現實,

所以有人罵他, 只顧推銷路, 迎合一般年輕人好亂的心理;尤其是以‘自由談’供左翼作家作用武之地, 最為一部分人所不滿。 」

自1932年12月起, 史量才起用年輕的黎烈文改革《申報》歷史悠久的副刊「自由談」, 確實發表了魯迅、茅盾及許多左翼作家的大量雜文, 國民黨當局也曾向他施加壓力, 要他換掉黎烈文, 被他頂回去了——「章依萍決不聘用, 黎烈文決不撤換。 」「我想諸公也未必願將‘自由談’變作‘不自由談’吧!」儘管如此, 黎烈文還是在1934年5月辭職離開了《申報》, 由張梓生接替, 雖然風格沒有大的變化, 繼續發表魯迅等人的雜文, 但「自由談」的雜文畢竟比較隱晦, 並不直接批評時政, 魯迅的文章也都是用筆名發表, 「自由談」不大可能成為史量才致命的主要原因。

曾在《申報》做過3個多月編輯、因被解聘對史量才不滿的報人龔德柏說:「因《申報》被共(產)黨利用, 成為反政府政策的急先鋒, 而觸怒某方面, 致史量才喪失其生命。 」他認為, 主要是《申報》激烈的抗日言論與國民黨的政策發生了衝突, 史量才「聘請假日本通、真共產黨‘傀儡’陳彬龢主張抗日, 終於送掉史量才的命」。

軍統特工沈醉也說:「我所瞭解的主要是由於蔣介石得到情報, 說史當時很同情共產黨, 曾經接濟過上海中共地下黨組織的經費, 所以決心要殺害他, 並以此警告其他同情中共的人士。 再加上他所主持的《申報》經常有一些不滿於蔣政權黑暗統治的言論。 」

然而, 無論是《申報》被共產黨利用, 還是史量才同情共產黨、給中共地下黨提供經費, 我們迄今都沒有看到可靠的史料依據。

1931年12月, 中共領導人周恩來從上海秘密抵達江西蘇區。 1932年2月中旬, 上海的報紙上出現一則《伍豪等脫離共產黨啟事》, 「伍豪」是周恩來曾經用過的化名。 為此上海地下黨組織「聘請」《申報》法律顧問、外國律師巴和,

以周恩來的另一別名「周少山」名義, 在3月4日的《申報》「臨時專刊」刊登《巴和律師代表周少山緊要啟事》, 表示周曾用「伍豪」的別名投稿, 報載所謂「伍豪」等二百四十三人脫黨啟事, 「實與渠無關」。 啟事在《申報》發表之前, 國民黨有關方面曾警告《申報》不應刊登, 史量才斷然拒絕:「廣告是營業性質, 何況從法律觀點來看, 姓伍的被人冒名, 是應該聲明的。 」

但這件事只能證明《申報》一定程度上堅持了自己的獨立性, 並不屈從於當局的壓力。 1934年10月5日, 也就是史量才遇害前不久, 將要去杭州休養前, 曾對俞頌華等說自己辦報, 「純以社會服務為職志, 不挾任何主義, 亦無任何政治背景」。 張梓生也有類似回憶。

史量才生前友人馮亞雄說,史的死因有三,除了副刊「自由談」得罪國民黨,聘李公樸主持流通圖書館、業餘補習學校在新文化事業「更大遭反動統治集團之忌」。還有一件事,有一次,史量才在南京受國民黨要人盛宴款待,席間有人故意宣傳當道的威力,說有雄兵千萬,足以安內攘外。史不以為然,嘲弄說:「我只能在報言報,約略估計,有數千萬讀報者擁護。」合座為之默然。

對於史量才的這句話,另一個不同版本來自報人徐鑄成的回憶:「我曾聽說,蔣對《申報》和史不滿,已非一日。當時也在上海地方協會掛名的杜月笙曾拉史到南京見蔣,企圖調和他們的‘矛盾’,談話並不融洽,蔣最後說:‘把我搞火了,我手下有一百萬兵!’史冷然回答說:‘我手下也有一百萬讀者。’聽說,不久就發生了滬杭公路這一血案。」

第三個版本是黃炎培的記錄,「有一天,蔣召史量才和我去南京,談話甚洽。臨別,史握蔣手慷慨地說:你手握幾十萬大軍,我有申、新兩報幾十萬讀者,你我合作還有什麼問題!蔣立即變了臉色。」他記得這是1932年禁郵風波前的事。

三個版本當中,馮、徐都只是聽說,只有黃是親歷,黃的記憶應該更接近歷史的真相。查黃炎培日記,在《申報》禁郵風波之前,黃炎培、史量才同到南京見蔣介石長談只有一次,對話應該就是發生在此時。

1931年南京召開各界領袖會合影,史量才居於正中,蔣介石在其左側。

1931年11月8日,「九一八」事變後不久,蔣介石將17位上海報界、銀行界、實業界、出版界、教育界的領袖召到南京,《申報》的報導稱:「蔣主席為徵詢民眾對和平、外交、建設各項問題意見,特派黃仁霖來滬邀各界領袖赴京。」黃炎培當天的日記中說:

「上海被邀到者連餘凡十七人,十時蔣到,談至十二時半。午餐於勵志社。……夜,蔣邀餐於其家,餐畢長談……」

被邀的人包括虞洽卿、王曉籟、張公權、劉鴻生、穆藕初、陳光甫、王雲五、黃炎培、徐新六、錢新之、林康侯等,蔣和17人合影時,站在前排中間的赫然就是史量才,與蔣並列。幾天後,黃炎培11月11日日記還記著:「夜,自甯回滬諸人會餐於量才家,商大局。到者洽卿、曉籟、康侯、新之、公權、光甫、鴻生、藕初等。」

槍和筆之間的這一次對話驚心動魄,手握申、新兩大報紙、負一國輿論重望的史量才,沒有理由不自信,他沒有察覺到他犯了槍桿子的大忌。

史量才遭蔣介石之忌

蔣介石和國民黨當權者對他與《申報》的不滿是逐漸累積起來的。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後,他拒絕新聞檢查所派員進駐報館,《申報》的言論也曾「開天窗」。1931年11月29日,蔣介石暫時下野離開南京前夕,秘密下令槍決了著名的「第三黨」領袖鄧演達。二十天后,宋慶齡得知這一消息,在悲憤交加之中起草了《國民黨不再是革命集團》的宣言,指著鼻子大罵蔣介石。當晚,史量才在上海日報公會說:「這是孫夫人親自簽名要求發表的,不是報紙造謠,我們沒有不登的道理。」12月20日,《申報》和上海各日報(除《民國日報》外)幾乎都在顯著位置刊登了這個宣言。加上《申報》就蔣下野發表的「歡送」時評,蔣對他的惱怒和不滿可想而知。

從1932年6月到7月,《申報》連續發表三篇時評「論剿匪與造匪」,尖銳指出:「舉國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政治不清明,民生不安定,雖十次武力圍剿,亦必無功」。7月,《申報》接連發表有關中央大學學潮的報導和評論,披露教育部長、原中央大學校長朱家驊挪用3萬多元水災捐款的醜聞,被朱家驊、潘公展告發到蔣介石那裡。「上海報閥史量才利用他的報業權威,勾結上海一般無聊文人,專做‘危害黨國’的工作。」並附上剪報,蔣因此批示「申報禁止郵遞」。目的就是要逼史量才就范,但他沒有彎下腰來,經過交涉、折衝,在不損害報紙獨立性的根本前提下,他做了一些人事上的妥協,35天后得以恢復郵遞。對於國民黨中宣部派員進駐報館這一條,他堅決拒絕了:「《申報》是自力更生的報紙,從來沒有拿過政府的津貼,倘若政府定要派員指導,寧可將《申報》停刊。」

上述這些衝突累計起來,使蔣介石對史量才的不滿日趨加深。此外,「九一八」事變以來,史量才以上海頭面人物的身份積極介入各種重大的社會事務,受到各種社會力量的敬重。1932年1月18日,上海的銀行家、實業家們為了與南京政權博弈,而成立的壬申俱樂部,他被推為理事長。1月31日,在「一二八」事變中誕生的上海市民地方維持會,他又被推為會長,杜月笙是副會長。6月改為上海市地方協會時,他繼續被推為會長。國民黨在上海搞臨時參議會,也指定他為會長來安撫他,或者算是對地方民意的一種尊重。可以說,他成了當時上海不可替代的中心人物,在上海乃至全國的影響和聲望與日俱增。這都是權力中心所難以容忍的。黃炎培就說過,史量才被推為地方維持會會長「已招蔣介石忌了。」

對於「禁郵」事件,史量才耿耿於懷。1932年12月29日,在中國民權保障同盟舉辦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他即席發言,「……嚴正抗議當年因《申報》報導‘中央大學學潮’真相而遭到政府禁止郵遞達三月(引者按:應為35天)之久,不經過法律手續而採取這種卑劣手段來限制報紙在外地的發行,這是侵犯出版自由的行為,決不能容忍!」這是《新聞報》記者陸詒的回憶。此後,陸詒在民權保障同盟的好幾次集會上遇見史量才,「每談到保衛言論自由時,他必慷慨發言,堅決反對當時國民黨政府實行的新聞檢查制度。」另一位親歷者、《新聞報》記者顧執中也說,「當時最令我對之產生深刻的印象和刺激者,莫如《申報》主人史量才的發言」。

自從1931年底發佈宋慶齡的那篇宣言之後,特別是」一二八「事變起,史量才與宋慶齡交往頻繁,關係密切,他們一同創立傷兵醫院。《申報》駐南京記者錢芝生《史量才被暗殺案真象》在回憶史致死的原因時說,史曾應宋慶齡的要求為十九路軍捐出了鉅款,為蔣所不滿。1933年6月18日,同盟總幹事楊杏佛在上海租界被國民黨軍統暗殺,「蔣介石一方面要嚇唬孫夫人和另一‘民權保障同盟’負責人蔡元培;一方面本想鎮壓史量才以劫奪《申報》。」史量才不僅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活動,《申報》又大量報導同盟的消息,在楊杏佛遇刺後有詳細的報導。他因此遭忌,加上其他的因素,終於引來了殺身之禍。

史量才先生遇害時被阻擊的防彈車

龔德柏回憶錄說,史量才被暗殺前即已知道自己處境的危險,經過疏通,他以為沒事了:

「在史量才被刺前一日,史曾托人向某方面疏通好了,允不執行,並即電告在杭之執行人員,暫緩執行。但該執行人於先一晚飲酒大醉,當晚未能譯電,次早亦匆匆就道,赴京杭國道途中,等候史之汽車經過。亦未暇看電報。待其執行回來再看電報,而史已死,無法挽救了。這是一說。

又據與執行人員有關者告我,執行人員于就道時,始接電報,認為執行命令事大,看電報事小,故將來電置之衣袋內,即乘車而去。待其執行回來再行譯電時,已無法挽救了。」

史量才遭暗殺的直接原因或者說導火線到底是什麼?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但是綜合上述史料和分析,他的死因大致上已變得清晰起來。作為一個報業鉅子,無論如何,他的死為那個時代的言論空間寫下了一個鮮血淋漓的感嘆號。

史量才生前友人馮亞雄說,史的死因有三,除了副刊「自由談」得罪國民黨,聘李公樸主持流通圖書館、業餘補習學校在新文化事業「更大遭反動統治集團之忌」。還有一件事,有一次,史量才在南京受國民黨要人盛宴款待,席間有人故意宣傳當道的威力,說有雄兵千萬,足以安內攘外。史不以為然,嘲弄說:「我只能在報言報,約略估計,有數千萬讀報者擁護。」合座為之默然。

對於史量才的這句話,另一個不同版本來自報人徐鑄成的回憶:「我曾聽說,蔣對《申報》和史不滿,已非一日。當時也在上海地方協會掛名的杜月笙曾拉史到南京見蔣,企圖調和他們的‘矛盾’,談話並不融洽,蔣最後說:‘把我搞火了,我手下有一百萬兵!’史冷然回答說:‘我手下也有一百萬讀者。’聽說,不久就發生了滬杭公路這一血案。」

第三個版本是黃炎培的記錄,「有一天,蔣召史量才和我去南京,談話甚洽。臨別,史握蔣手慷慨地說:你手握幾十萬大軍,我有申、新兩報幾十萬讀者,你我合作還有什麼問題!蔣立即變了臉色。」他記得這是1932年禁郵風波前的事。

三個版本當中,馮、徐都只是聽說,只有黃是親歷,黃的記憶應該更接近歷史的真相。查黃炎培日記,在《申報》禁郵風波之前,黃炎培、史量才同到南京見蔣介石長談只有一次,對話應該就是發生在此時。

1931年南京召開各界領袖會合影,史量才居於正中,蔣介石在其左側。

1931年11月8日,「九一八」事變後不久,蔣介石將17位上海報界、銀行界、實業界、出版界、教育界的領袖召到南京,《申報》的報導稱:「蔣主席為徵詢民眾對和平、外交、建設各項問題意見,特派黃仁霖來滬邀各界領袖赴京。」黃炎培當天的日記中說:

「上海被邀到者連餘凡十七人,十時蔣到,談至十二時半。午餐於勵志社。……夜,蔣邀餐於其家,餐畢長談……」

被邀的人包括虞洽卿、王曉籟、張公權、劉鴻生、穆藕初、陳光甫、王雲五、黃炎培、徐新六、錢新之、林康侯等,蔣和17人合影時,站在前排中間的赫然就是史量才,與蔣並列。幾天後,黃炎培11月11日日記還記著:「夜,自甯回滬諸人會餐於量才家,商大局。到者洽卿、曉籟、康侯、新之、公權、光甫、鴻生、藕初等。」

槍和筆之間的這一次對話驚心動魄,手握申、新兩大報紙、負一國輿論重望的史量才,沒有理由不自信,他沒有察覺到他犯了槍桿子的大忌。

史量才遭蔣介石之忌

蔣介石和國民黨當權者對他與《申報》的不滿是逐漸累積起來的。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後,他拒絕新聞檢查所派員進駐報館,《申報》的言論也曾「開天窗」。1931年11月29日,蔣介石暫時下野離開南京前夕,秘密下令槍決了著名的「第三黨」領袖鄧演達。二十天后,宋慶齡得知這一消息,在悲憤交加之中起草了《國民黨不再是革命集團》的宣言,指著鼻子大罵蔣介石。當晚,史量才在上海日報公會說:「這是孫夫人親自簽名要求發表的,不是報紙造謠,我們沒有不登的道理。」12月20日,《申報》和上海各日報(除《民國日報》外)幾乎都在顯著位置刊登了這個宣言。加上《申報》就蔣下野發表的「歡送」時評,蔣對他的惱怒和不滿可想而知。

從1932年6月到7月,《申報》連續發表三篇時評「論剿匪與造匪」,尖銳指出:「舉國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政治不清明,民生不安定,雖十次武力圍剿,亦必無功」。7月,《申報》接連發表有關中央大學學潮的報導和評論,披露教育部長、原中央大學校長朱家驊挪用3萬多元水災捐款的醜聞,被朱家驊、潘公展告發到蔣介石那裡。「上海報閥史量才利用他的報業權威,勾結上海一般無聊文人,專做‘危害黨國’的工作。」並附上剪報,蔣因此批示「申報禁止郵遞」。目的就是要逼史量才就范,但他沒有彎下腰來,經過交涉、折衝,在不損害報紙獨立性的根本前提下,他做了一些人事上的妥協,35天后得以恢復郵遞。對於國民黨中宣部派員進駐報館這一條,他堅決拒絕了:「《申報》是自力更生的報紙,從來沒有拿過政府的津貼,倘若政府定要派員指導,寧可將《申報》停刊。」

上述這些衝突累計起來,使蔣介石對史量才的不滿日趨加深。此外,「九一八」事變以來,史量才以上海頭面人物的身份積極介入各種重大的社會事務,受到各種社會力量的敬重。1932年1月18日,上海的銀行家、實業家們為了與南京政權博弈,而成立的壬申俱樂部,他被推為理事長。1月31日,在「一二八」事變中誕生的上海市民地方維持會,他又被推為會長,杜月笙是副會長。6月改為上海市地方協會時,他繼續被推為會長。國民黨在上海搞臨時參議會,也指定他為會長來安撫他,或者算是對地方民意的一種尊重。可以說,他成了當時上海不可替代的中心人物,在上海乃至全國的影響和聲望與日俱增。這都是權力中心所難以容忍的。黃炎培就說過,史量才被推為地方維持會會長「已招蔣介石忌了。」

對於「禁郵」事件,史量才耿耿於懷。1932年12月29日,在中國民權保障同盟舉辦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他即席發言,「……嚴正抗議當年因《申報》報導‘中央大學學潮’真相而遭到政府禁止郵遞達三月(引者按:應為35天)之久,不經過法律手續而採取這種卑劣手段來限制報紙在外地的發行,這是侵犯出版自由的行為,決不能容忍!」這是《新聞報》記者陸詒的回憶。此後,陸詒在民權保障同盟的好幾次集會上遇見史量才,「每談到保衛言論自由時,他必慷慨發言,堅決反對當時國民黨政府實行的新聞檢查制度。」另一位親歷者、《新聞報》記者顧執中也說,「當時最令我對之產生深刻的印象和刺激者,莫如《申報》主人史量才的發言」。

自從1931年底發佈宋慶齡的那篇宣言之後,特別是」一二八「事變起,史量才與宋慶齡交往頻繁,關係密切,他們一同創立傷兵醫院。《申報》駐南京記者錢芝生《史量才被暗殺案真象》在回憶史致死的原因時說,史曾應宋慶齡的要求為十九路軍捐出了鉅款,為蔣所不滿。1933年6月18日,同盟總幹事楊杏佛在上海租界被國民黨軍統暗殺,「蔣介石一方面要嚇唬孫夫人和另一‘民權保障同盟’負責人蔡元培;一方面本想鎮壓史量才以劫奪《申報》。」史量才不僅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活動,《申報》又大量報導同盟的消息,在楊杏佛遇刺後有詳細的報導。他因此遭忌,加上其他的因素,終於引來了殺身之禍。

史量才先生遇害時被阻擊的防彈車

龔德柏回憶錄說,史量才被暗殺前即已知道自己處境的危險,經過疏通,他以為沒事了:

「在史量才被刺前一日,史曾托人向某方面疏通好了,允不執行,並即電告在杭之執行人員,暫緩執行。但該執行人於先一晚飲酒大醉,當晚未能譯電,次早亦匆匆就道,赴京杭國道途中,等候史之汽車經過。亦未暇看電報。待其執行回來再看電報,而史已死,無法挽救了。這是一說。

又據與執行人員有關者告我,執行人員于就道時,始接電報,認為執行命令事大,看電報事小,故將來電置之衣袋內,即乘車而去。待其執行回來再行譯電時,已無法挽救了。」

史量才遭暗殺的直接原因或者說導火線到底是什麼?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但是綜合上述史料和分析,他的死因大致上已變得清晰起來。作為一個報業鉅子,無論如何,他的死為那個時代的言論空間寫下了一個鮮血淋漓的感嘆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