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體檢都正常,為啥還是病了?專家告訴你真相!

在臨床中, 不少患者會遇到平時體檢「正常」卻還是查出疾病的情況。 這是因為對於一些人群來說, 有些體檢項目光「正常」還不夠。

低密度脂蛋白

檢查解讀: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數值越高, 說明患冠心病、腦卒中等的風險也將越高。 正常范圍:0~3.4 mmol/L。

患者提問:

低密度脂蛋白的值在正常范圍內, 就正常了?

專家解答:

不一定!

化驗單上列印的正常參考范圍是對健康、心腦血管病低風險的人而言的。 對有些人來說, 光「正常」還不夠!

以下兩類人, 光正常還不夠:

患高血壓、糖尿病或長期抽煙、肥胖的人, 此指標需要低於2.6mmol/L;已確診的冠心病人,

此指標需要低於1.8mmol/L。 超過以上范圍, 未來發生心梗、腦梗等大事件的風險會明顯升高。

這就是為什麼不少人血脂化驗單上顯示正常, 但醫生依然讓他們吃藥, 因為在醫生眼裡, 他們的指標已經算高了。 而降低此指標可以進一步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風險。

心電圖

檢查解讀:

可檢測是否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異常情況, 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臟的健康狀況。 竇性心律、正常心電圖一般為正常。

患者提問:

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律、正常心電圖就可以了?

專家解答:

不一定!

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在「犯病」時心電圖可記錄到「異常」。 但未發作時, 心電圖可能顯示正常。 而在體檢時病人可能處在病情相對穩定的時期, 所以心電圖可以顯示正常。

出現過以下冠心病心絞痛典型癥狀, 心電圖正常還不夠。

1. 胸痛和胸部壓迫, 至少一個巴掌大小(可放射到左肩、背部);

2. 癥狀和勞累、運動或情緒激動明顯相關;

3. 每次發作持續時間3~5分鐘, 一般不超15分鐘。 停止活動或休息後可自行緩解。

如果有過以上癥狀, 則建議去心內科就診, 進行「心電圖平板試驗」等檢查, 以明確診斷。

胸部X光片

檢查解讀:

通過影像學檢查可發現一些心肺疾病、初步判斷肺部有無腫瘤病變。 胸片(心肺)未見明顯異常屬於正常影像

患者提問:

胸片未見異常, 就代表我一定正常了嗎?

專家解答:

不一定!

由於技術限制, 一些小的肺部惡性腫瘤(肺癌), 胸片上可能是看不到的, 只有長到一定大小時,

胸片上才能夠發現。

年齡≥40歲, 且至少包含以下一項危險因素的人, 屬於肺癌高危人群:

1. 吸煙≥20包/年(包括戒煙時間不超過15年者)

2. 被動吸煙者(長期遭受二手煙暴露等)

3. 高危職業者(長期石棉、鈾、氡等接觸職業)

4. 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 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彌漫性肺纖維化病史者

這部分人群光胸片「正常」還不夠, 建議每年進行低劑量胸部CT篩查肺癌, 及時發現小的肺癌病灶, 及早治療。

腫瘤標誌物

檢查解讀:

當體內存在惡性腫瘤時, 所對應的血清腫瘤標誌物就可能異常升高。 可為篩查某些惡性腫瘤提供線索。

患者提問:

腫瘤標誌物正常就代表我不會得癌了?

專家解答:

不一定!

很多腫瘤標誌物在癌癥早期的陽性率並不高,

並不能全靠血清腫標發現早期癌癥。 不少患者由於腫瘤標誌物正常就忽視了其他體檢項目, 導致最後發現癌癥時已是晚期。 那麼不同人群怎麼查?

肺癌:老煙民、有肺癌家族史等, 做個低劑量胸部CT。

乳腺癌:乳腺癌家族史者、未生育或生育年齡過晚者等可以做臨床檢查、乳腺B超、鉬靶射線。

胃癌: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潰瘍、胃息肉患者等做個胃鏡檢查。

大腸癌:直系親屬有大腸癌家族史者、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等, 做大便隱血試驗(FOBT)、肛門指檢、腸鏡檢查。

腫標正常不一定就沒事, 而相反地, 腫標升高也並不一定就是癌癥, 需要醫生結合體檢的其他檢查結果綜合判斷分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