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經常大聲吼孩子,會給孩子造成5種性格缺陷,父母要注意

有人說父母在孩子童年期那幾年, 對他批評指責的話語, 要勝過孩子成年以後這一生所接受到的批評和指責的話語。

這個話說來一點都不誇張, 如果僅僅是好言好語的批評和指責也就算了, 有時候你說一遍兩遍三遍孩子還是不聽, 或者說父母也有一些生活工作上的壓力, 有情緒的時候難免就會大吼孩子。 大聲吼叫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 會造成孩子的幾個性格缺陷。

大吼大叫對孩子的影響

1、孩子會變得自卑內向膽小

在孩子的心中, 爸爸媽媽發火的樣子真的很可怕, 孩子的天性都是很敏感的, 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話, 孩子喪失安全感, 在父母面前會小心翼翼的, 害怕犯錯, 也會害怕爸爸媽媽。

時間長了, 孩子容易變得自卑不自信, 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抑鬱自閉。 每個孩子剛出生都是一張白紙, 不知道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

家長要耐心的教導才行, 不要因為自己的壞脾氣而傷害了孩子。

2、做事沒主見。

父母經常吼罵孩子, 讓他們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對。 那麼孩子就容易自卑, 覺得自己不夠好, 害怕犯錯, 擔心父母的責難。

隨著時間的推移, 孩子們會養成先問父母再做事情的習慣,

並且按照他們所說的去做, 這樣他們就不必因為做錯事而被父母責駡, 逐漸失去自己的意見, 習慣性地傾聽別人的做法, 這是一種非常惡劣的影響。

3.敏感脆弱

不止一位年紀小的網友在後臺留言求助:

「父母因為一點小事就在家裡大聲嚷嚷、吼我, 我該怎麼辦呢?現在一看到他們就委屈得想哭, 想大學之後離開家庭, 但又怕自己堅持不到那一天。 」

孩子們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常常是因為父母的吼罵, 讓他們的自我認同感低, 覺得自己活著沒有一點價值了。

4.孩子會變得懦弱無能

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 很可能養出極端的孩子, 很慫包, 懦弱無能。 別看孩子還小, 但他們在一些特殊環境下很容易學會察言觀色的本領。

這個特殊環境就包括父母的大吼大叫, 因為父母大吼大叫的樣子很恐怖, 家裡的氣壓也會變低。 孩子能敏感地察覺到這種情況, 心裡就會想是不是自己哪裡做錯了, 或者是自己惹父母生氣了, 孩子會拼命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把所有的過錯都推給自己, 變得越來越懦弱。

5.會容易養成孩子對權威的一種逆反和叛逆的心理

你想你吼他有的時候也不見得是他完全做錯了你才吼他, 孩子心裡邊有時會覺得很不平衡, 但是他又不敢跟你吵跟你鬧, 所以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他會默默地反抗不敢吱聲。

等到青春期前後, 你會發現親子關係不好的, 孩子就開始公開的反抗, 我不跟你交流, 你說什麼話我也不回應,

我有什麼事我也不告訴你, 這種性格一直伴隨到孩子的長大。

比方說踏入職場後, 但凡長輩或者是領導的權威形象對他有一些要求, 那對領導說的一些話語, 他有一種本能的逆反心理。 你總是跟長輩和領導對著幹, 自然對你的職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家長應該怎麼做?

發脾氣一種放肆, 教育需要克制

每個人都會有生氣、不耐煩等負面情緒, 父母也一樣, 感到疲勞、沮喪、生氣的時候, 最容易將脾氣對孩子爆發。 儘管這只是一時之氣, 很快就會過去, 但糟糕的是這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發脾氣前, 爸爸媽媽們先想好這3個問題, 讓自己有思考和緩衝的時間:

第一, 為什麼會生氣?孩子發生的事情在自己的腦袋中重新組織一遍, 找到引起脾氣的衝突點,想好解決的方法,讓自己先冷靜下來

第二, 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是我平日的教育方式出現問題,還是因為孩子有他的想法,我是不是要先聽完他怎麼說。

第三, 除了大吼大叫對著孩子發脾氣,是不是有其他方法解決,是孩子更能夠接受的?

如果已經對孩子發脾氣了,可以做以下幾點:

正式自己的問題,不用再內疚和後悔,而是要留心孩子的情緒。

和孩子表達自己發脾氣的原因,不是指責,也不是給孩子貼標籤,就事論事,表達你對孩子的感受。

可以和孩子說明這個行為的問題,而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又是什麼,解決問題的方法。

能夠控制情緒是人成熟的標誌,是人一生學習的課題。願每個父母都能學會用一顆平等、尊重、欣賞與接納的心和孩子溝通,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Wendy媽有話說:

對孩子大吼大叫壞處非常多

經常性的大聲吼叫,對親子關係影響很差,會造成以後孩子對他人的不信任感。

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麼

1

耐心傾聽

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此時老師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當瞭解孩子的想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

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協商,有些家長總喜歡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不妨放下身段,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3

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4

換個「講道理」的方式

讓孩子換位思考,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

給孩子另一個選擇

當孩子犯了錯誤,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說教大道理,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

找到引起脾氣的衝突點,想好解決的方法,讓自己先冷靜下來

第二, 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是我平日的教育方式出現問題,還是因為孩子有他的想法,我是不是要先聽完他怎麼說。

第三, 除了大吼大叫對著孩子發脾氣,是不是有其他方法解決,是孩子更能夠接受的?

如果已經對孩子發脾氣了,可以做以下幾點:

正式自己的問題,不用再內疚和後悔,而是要留心孩子的情緒。

和孩子表達自己發脾氣的原因,不是指責,也不是給孩子貼標籤,就事論事,表達你對孩子的感受。

可以和孩子說明這個行為的問題,而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又是什麼,解決問題的方法。

能夠控制情緒是人成熟的標誌,是人一生學習的課題。願每個父母都能學會用一顆平等、尊重、欣賞與接納的心和孩子溝通,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Wendy媽有話說:

對孩子大吼大叫壞處非常多

經常性的大聲吼叫,對親子關係影響很差,會造成以後孩子對他人的不信任感。

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麼

1

耐心傾聽

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此時老師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當瞭解孩子的想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

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協商,有些家長總喜歡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不妨放下身段,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3

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4

換個「講道理」的方式

讓孩子換位思考,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

給孩子另一個選擇

當孩子犯了錯誤,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說教大道理,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